李想;刘军杰;李红学;李航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叶酸组、中剂量叶酸组和高剂量叶酸组三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4 w后检测Hcy水平、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低剂量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Hcy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三组经治疗后其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未发生过敏、恶心等不良反应。结论:叶酸联合甲钴胺可有效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良反应少,且应用中、高剂量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疗效更佳,其中应用中剂量叶酸(5 mg/d )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林美萍;王新华;张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减轻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老年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帕罗西丁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AMA减分率、HAMD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ESS副反应评分总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帕罗西汀结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且不良反应较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脑钠肽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的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47例,肺源性呼吸困难51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P<0.01);左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不断上升;且2级、3级与4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有利于对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具有转化应用到临床上呼吸困难原因诊断鉴别中的价值。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利福布丁治疗的观察组(30例)和采用莫西沙星治疗的对照组(30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程学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中药药浴辅以云南白药对中医挂线治疗肛裂疗效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该院的96例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中医挂线治疗后再进行中药药浴辅以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中医挂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3周内研究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d内研究组疼痛缓解率33.33%和7d内伤口愈合率25.00%显著高于对照组14.58%、6.25%(P<0.05)。结论:患者中医挂线治疗肛裂后,再应用中药药浴及云南白药辅助治疗,能显著增加临床疗效且恢复质量较好。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鼻窦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CNP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鼻窦炎手术患者中开展CNP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铁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在诊断急性心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以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静脉血进行定量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定可以作为一种急性心梗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同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连续监测的作用。
作者:薛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进行探讨,明确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手术患者204例,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以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进行有效判定,并对切口感染的原因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均具有关系。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当对引发其导切口部感染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陆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帕金森(PD)作为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活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一直是神内的研究重点[1],本文旨在研究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使用Orem自护理论在退化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莉;谢艾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既往的研究更多关注了提供照顾的负担,却忽视了照顾关系的另一面,即患者的感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终末期患者担心成为他人的负担或者感觉自己已成为他人负担,也就是自我感受负担。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基于生存质量的研究和专门针对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表明,SPB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并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决策。本文就肿瘤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作一综述。
作者:陈洁;陶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种有效的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哪种方法中、远期疗效结果佳。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6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采取球囊导管扩张术(30例)、永久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10例)、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20例)的介入治疗方法,分别标记为A、B、C三组。结果:A组进行了56次球囊扩张,平均每例1.9次,56.7%的患者增加直径分级扩张1次,43.3%的患者扩张了3次,疼痛和反流是主要并发症。B组每例安放支架(不带膜)1只,疼痛、反流、出血和肉芽增生是主要并发症。C组每例安放部分支架(带膜)1只,疼痛、反流和出血是主要并发症。A、B、C三组的随访时间均为6~33个月左右,大于6个月的随访中三组患者出现复发吞咽困难状况的概率分别为60%、60%、20%,大于1年的随访中患者出现复发吞咽困难状况的概率分别为90%、50%、2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而言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上具有更显著地中远期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但也仍存在不足之处。
作者:谢志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微波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糜烂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35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宫颈糜烂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更占优势(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患者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贾立红;靳月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用氯吡格雷组和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组,评价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T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和血小板计数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总心血管事件及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静脉溶栓治疗后辅助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彩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中医骨伤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疗法为患者分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的32例患者归入对照组,采用中医骨伤疗法的32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就疗效而言,研究组(93.75%)优于对照组(68.75%),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西医常规治疗,中医骨伤疗法在治疗上疗效更佳。
作者:刘重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促排卵效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排卵性障碍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和中医综合组,每组10例患者,分别采用口服西药氯米芬、口服中药与氯米芬、口服中药及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西医组中排卵有5例(50.00%),中西医结合组中排卵有7例(70.00%),中药综合组中排卵有9例(90.00%),比较三组的排卵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促排卵效应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惠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该院将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1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在护理评价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赵夏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肝胆系统患病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96名人员进行分析,对所有人员进行肝脏检查,分析其肝胆系统患病情况。结果:所有人员中发现肝胆系统疾病896人,占比47.26%,其中,脂肪肝患者364人(19.20%),胆囊结石患者280人(14.77%),肝囊肿患者156人(8.23%),胆囊息肉65人(3.43%),其他31人(1.64%),肝胆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肝囊肿、胆囊结石等趋势明显。结论:健康体检人员肝胆系统患病主要为脂肪肝、肝囊肿以及胆囊结石等,患病趋势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其保健意识,提倡合理膳食、勿吸烟饮酒,从而减少肝胆系统疾病的发病。
作者:史文婷;毛艺璇;施茗熙;赵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自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自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自理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自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接受手术时实行自理护理可取的较好的手术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退行性脑病变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可用于老年痴呆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疗法。尽管如此,合理的家庭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基于笔者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对家庭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庭护理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江冬梅;高秀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