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
伴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教学方法也亟待改进。超声教学中PBL结合超声模拟系统以及远程监控系统相结合的形式,在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和多元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更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个人超声实践操作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保障行医用药安全,极大的避免了医患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矛盾。
作者:李想;刘军杰;李红学;李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作者:曹丽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产妇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又给予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18.4±1.1)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19.6±1.2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1.2±0.8)分均高于对照组(16.4±0.8)分、(15.9±1.0)分、(7.5±0.7)分,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到产科临床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还能使产妇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母婴的健康。
作者:李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ICU患者100例未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将该院于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及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后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当发生率为1.00%、病人烦躁不配合发生率为1.00%,未发生压束带使用不到位及护士宣教不到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实施前阳性率82.00%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ICU患者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宋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血液净化对老年急性肾衰竭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于该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按照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都采用治疗手段后,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血液净化有着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应该在临床应用上大力的推广。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28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式,对比各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良好,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信赖和推广。
作者:李绍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医院培训教学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完成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为提高培训中心的管理水平,规范老师和学员的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引进了“5S”管理法。实施“5S”管理后,科室环境整洁美观,培训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相互理解与支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作者:陈宏碧;邱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笔者查阅与分析文献资料,对现阶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作者:赵琼;李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2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率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其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情况,同时还能够降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中医药辩证联合紫外光治疗银屑病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8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紫外光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药辨证联合紫外光。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辨证联合紫外光方法治疗银屑病,能够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中低位直肠癌诊治过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术前行磁共振检查的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确立磁共振的T分期、N分期、环周切缘情况,与术后病理分期对比,并计算测得直肠癌距肛门距离了解对手术选择的影响。结果:磁共振判断T分期、N分期、环周切缘情况准确性分别为85.0%、67.5%、92.5%,与病理相比磁共振对T分期、环周切缘、淋巴转移与否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0.001,=0.001),与病理相比磁共振对N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664)。结论:磁共振可较好判断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环周切缘情况,并对手术方式选择有一定作用,对淋巴分期判断能力较差。
作者:孙琦;俞一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长江航务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长航疾控中心)服务于长航系统血吸虫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环境保护等工作多年,建立疾控中心档案并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完善长航系统医疗卫生基础资料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长航疾控档案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内容和特点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疾控中心档案建立与管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关对策。
作者:胡晶;胡悦君;吴春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进行探讨,明确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手术患者204例,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以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进行有效判定,并对切口感染的原因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均具有关系。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当对引发其导切口部感染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陆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疝气患者时使用小切口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疝气患者共10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斜切口术,观察组则接受小切口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切口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患儿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勇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于宫腔镜检查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Ⅰ组长托宁组,宫腔镜检查前30 min静脉注射长托宁0.5 mg,Ⅱ组阿托品组,宫腔镜检查前30 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监测两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5分钟(T2),扩宫时(T3)和手术开始后10 min(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患者口干程度,宫颈松弛度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Ⅱ组用药后5 min的HR和MAP较Ⅰ组明显增高,Ⅰ组的宫颈松弛度优于Ⅱ组,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口干程度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托宁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更能松弛宫颈,有利于手术操作,作为宫腔镜检查术前用药优于阿托品。
作者:胡佳;李有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4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5.14±5.6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46.04±8.67)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有助于显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芳;任曼曼;周晴;杨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该院9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阿奇霉素。结果: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例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小儿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官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讨论腹腔镜手术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试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对2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使用止痛药概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试验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疼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贾凤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病案统计分类是病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管理过程中较为复杂的工作之一。国际疾病分类(ICD)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其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组合,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ICD-10即《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其也是当前我国常用的病案编码方式。本文从ICD-10编码的工作模式出发,对ICD-10编码在病案统计分类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提升医院病案统计分类管理效果。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益肾化瘀汤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停药3个月的月经失调、疼痛等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较好,对于促进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罗向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