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百枯草中毒救治疗效临床分析

王静

关键词:百枯草, 血液透析,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百枯草中毒的临床救治方法和救治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百枯草中毒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4例(20.0%)治愈,6例(30.0%)好转,10例(50.0%)死亡,总有效率为50.0%,对照组中有2例(10.0%)治愈,2例(10.0%)好转,16例(80.0%)死亡,总有效率为2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百枯草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回顾性探析

    目的:研究探讨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目前常见的病毒性肝病进行常规生化检验并作回顾分析,建立评估模型,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和新指标(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查,随机抽取我院数据库中收集记录的因乙肝病毒导致的急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从患者的病历中找出相关记录数据,并与健康志愿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生化指标的检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都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检查对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新指标的检查则检查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为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其进行联合检测能为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员工健康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广汽乘用车")自2011年起率先在员工中开展了健康管理,对员工身心健康潜在的隐患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实行防控疾病关口前移,把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上升到落实党管干部和党群路线教育活动整改的重要环节来抓,把过去员工因病或因伤后被动获得医疗照顾的习惯做法,转变成主动执行员工健康管理、积极预防为目标,体现了企业坚定不移地贯彻"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关爱员工健康,从而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者:张枫林;王力坚;黄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30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而治疗组要成立循证小组,针对提出的护理问题,综合分析,制定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抢救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3.3%和93.3%,均高于对照组的80.0%和86.7%,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循证的护理方法,有效额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于洪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新生儿病房是收治出生后未满28天的新生儿病室,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环境,对患儿要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护,随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为治疗、抢救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时间。风险管理是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家属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防范行动的过程[1]。随着我院近几年新生儿病房的不断扩大、仪器设备的补充、住院患儿的增多、工作量的不断增大、新进护理人员的陡然增加及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且无家属陪护,病房封闭,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所有操作和所有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进行,但在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性大大高于其它成人科室,造成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的持续增加。现在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赵清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13年门诊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6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00名受检者体检未见恶性肿瘤,但是3600名受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健康问题者比重达60.0%,其中检出率高的是代谢系统健康问题,其检出率为35.0%,其次是循环系统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8.0%;男性受检者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受检者(P <0.05),35-59岁年龄段受检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P <0.05),一线工人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血脂异常、脂肪肝、X线检查结果异常检出率与管理人员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人员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与管理。

    作者:崔海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物耐药分析

    目的:分离各类标本中人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检测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离培养标本中的溶血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检测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 MRS 。结果:63株溶血葡萄球菌中 MRS 49株,占77.8%,MSS 14株,占22.2%。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呋辛、庆大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分别为78%、0%、90%、50.5%、100%、61.1%、60.5%、78%。结论:人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常用药物耐药严重。治疗其引起的感染应结合药敏实验。

    作者:贾慧宇;董玉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近年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43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复发率、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检查评价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高频彩超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高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我院2011年3月1日-2013年3月1日期间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98例,另取健康患者98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断方式进行科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IMT 明显增厚,且患者的各型斑块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 P <0.05。结论:高频彩超是临床中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首选方式,其具有检出率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可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

    作者:陆海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高危因素以及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 ICU 中确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1例,观察致病原因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然后根据具体因素给予适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管路、病患、药物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经临床护理干预后,28例(90.3%)均得到显著缓解获得成功脱机,另3例(9.7%)患者由于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ICU 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通过综合患者实际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实施效果。

    作者:魏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临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重要性研究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预防临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重要性。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并嘱其定期回院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对一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展开健康知识宣教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强化其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卫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对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患者行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有利于降低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及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各类以电子版形式存在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进而使信息的收集、分类、保存和管理工作也变得复杂繁琐。为了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在信息管理方面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为疾病预防提供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有效的保障,建立准确、及时、全面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严启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丁草胺对小白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草胺对小白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丁草胺溶液作为染毒药物,小白鼠为实验对象,采用 Morris 水迷宫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多数丁草胺处理组的潜伏逃避时间、游泳距离均长于对照组。入水次序和入水象限不同时对小白鼠的空间记忆能力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在第4入水次序和第1象限入水时,小白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游泳距离相对较短。结论:丁草胺可对小鼠产生较大的毒害影响,不同入水次序和入水象限对小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

    作者:郭欣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方式与术中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方法:本组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单侧甲状腺次切除22例,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69例,合并甲亢患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例。结果:本文选取的10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没有出现出血、呼吸困难等短期并发症。仅有3例发现术后声音嘶哑且对症治疗后2个月后康复。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遵循个体化选择原则,术中采取适当措施使得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作者:蒋益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城市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在城市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完善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着其发展。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以促进我国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观察不同呼吸参数对单肺通气效果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呼吸参数对呼气末 CO2分压(PETCO2)、P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 ASAI ~Ⅱ级全麻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 组在单肺通气时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3次/min;B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4次/min;C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6次/min;D 组潮气量7mL /kg、呼吸频率17次/min。各组病人分别于 OLV 前、OLV 后30 min、OLV 后60 min、OLV 后90min(分别称为 T0、T1、T2、T3、),抽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1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 A 组的 PaCO2、PET CO2逐渐增高,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高于正常高值,有临床意义;D 组的PaCO2、PET CO2值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下降,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低于正常低值,有临床意义。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呼吸参数(VT =7ml /kg,f =14-16次/min)为比较理想的呼吸参数。

    作者:金香兰;康吉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甲组与乙组,其中对乙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甲组患者再予以复方丹参滴丸加以治疗,并对其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之后,甲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乙组患者(84.62%),有十分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0.05)。甲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85%,而乙组为11.54%,两组相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红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石屏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石屏县孕前优生检查的结果,总结计划怀孕夫妇生育高危因素,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实现优生优育。方法:选取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在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进行孕前健康检查的2489例夫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夫妇的孕前优生检查结果。结果:病史询问结果显示既往病史异常者1324例(53.2%),常规体格检查异常者717例(28.8%),生殖系统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者186例(7.5%),其中女性中生殖系统异常者150例(10.5%),男性中生殖系统异常者36例(3.4%)。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TPAb)阳性10例(0.4%),风疹病毒 Ig-G 抗体检查阳性849例(60%),巨细胞病毒 IgM抗体检查阳性10例(0.7%),巨细胞病毒 IgG 抗体检查阳性894例(63.2%),弓形虫 IgM抗体检查阳性5例(0.35%),弓形虫 IgG 抗体检查阳性60例(4.24%)。结论:石屏县计划怀孕夫妇孕前风险因素较高,应加大孕前保健宣传,提高孕前夫妇的健康意识,积极预防疾病,降低缺陷新生儿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普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妇产科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妇产科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的妇产科急性出血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平均出血量为(990±340)ml,栓塞有效率为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8%,具有显著疗效。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止血速度快,疗效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范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妊高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妊高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 SDS 和S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1)。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的新生儿 Apgar评分比较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中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720,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促进妊高症患者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非常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炳凤;杨翠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