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赵清亮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摘要:新生儿病房是收治出生后未满28天的新生儿病室,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环境,对患儿要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护,随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为治疗、抢救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时间。风险管理是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家属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防范行动的过程[1]。随着我院近几年新生儿病房的不断扩大、仪器设备的补充、住院患儿的增多、工作量的不断增大、新进护理人员的陡然增加及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且无家属陪护,病房封闭,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所有操作和所有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进行,但在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性大大高于其它成人科室,造成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的持续增加。现在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价值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国接受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中医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纳谈洛酮治疗13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科内治疗的26例急性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纳洛酮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意识觉醒恢复时间、存活率、伤残率及死亡率。并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为(7.43±3.54)d,对照组为(10.40±3.9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CS 评分(伤愈后3个月内,P <0.05。),治疗组13例,死亡2例,重度残疾为3例,其死亡率为15.38%,重度残疾率为23%;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死亡率为4例,约占30.77%,重度残疾为5例,38.46%。结论:纳络酮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和重度残疾率,能够加快神经系统的恢复以及意识清醒的速度,值得在基础普遍推广。

    作者:范生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双子宫足月妊娠致子宫切除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23岁,因"停经37+4周,阴道流水3+小时"于2012年12月15日18:52时入院。患者22岁结婚,G3P0+2,2011年3月人流1次,2011年12月稽留流产1次。Lmp2012-03-25,EDC2013-01-01。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至孕3月消失,孕15+6周我院门诊产前建卡,未遵医嘱定期产前检查,仅产前检查3次,胎心、血压均正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BP 118/75mmhg),心肺无异常,腹膨隆,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2cm,腹围95cm,先露臀,胎方位 LS,胎心130次/分,律齐,响亮。胎膜已破。肛查:先露-3以上,宫颈管容受100%,宫口未开,质中,位置中,宫颈评分5分。阴道口见清亮羊水流出。骨盆外测量正常。扪及不规律宫缩。估计胎儿体重2800g。辅助检查:彩超(3/12):胎儿臀位,BPD88cm,FL65cm,胎儿颈部皮肤压迹"U"形,胎盘子宫后侧壁2级,AFI128cm。血常规、凝血检查正常。入院诊断:1、G3P0+237+4周宫内孕活胎 LS 2、臀先露3、胎膜早破4、脐带缠绕?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因"臀先露、胎膜早破"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进腹后见子宫足月孕大,以 LSA 手取一女活婴,混合臀先露,脐带无缠绕,后羊水100ml,色清亮。手取胎盘、胎膜完整,取出子宫,见患者有两个独立子宫体,右侧子宫妊娠,外形狭长,子宫右侧圆韧带片状增宽,右侧输卵管水肿增粗,右卵巢外观无异常,附着于右侧子宫右侧,左侧子宫体2月孕大小,左侧输卵管、卵巢外观无异常,附着于左侧子宫体左侧,左子宫体有一开口位于宫颈左侧壁右子宫切口下方3cm 处,开口可容一指通过。右侧妊娠子宫收缩差,按摩子宫,予缩宫素、卡孕栓、欣母沛等收缩子宫,热盐水纱布按摩子宫,子宫背带式缝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碘伏纱条宫腔填塞后子宫收缩好转,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此时出血2200ml。观察中见子宫切口右上方出现一5×4cm 大小血肿,予可吸收线8字缝扎,再次予欣母沛250ug 宫体注射,子宫收缩差,质软,子宫切口处见活动性出血,拆除子宫缝线,涌出血液约500ml,因出血3100ml ,考虑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经各种治疗后收缩仍差,患者病情危重,为挽救患者生命,不宜继续保守治疗,与患者及丈夫沟通后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左侧子宫),在输血、改善凝血功能、补液、纠正休克等的同时行右侧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予输血、抗炎、缩宫、补液、纠正贫血等治疗。12月25日复查血常规 Hb87g/l,病检回示:子宫平滑肌水肿,表面可见粘连滋养细胞,符合胎盘粘连。于2012年12月27日痊愈出院。

    作者:严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效果探析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效果。方法:将7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80%;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血脂得到明显控制,与治疗前对比(P <0.05),治疗组血压及血脂水平控制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经研究得到肯定,血脂及血压水平控制良好。

    作者:海荣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析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及防控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内住院病人的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监测预防与控制能力,降低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对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于我院住院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人病历与交班记录,调查病人的基本资料与医院感染状况,填写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表,统计分析其调查结果。结果:调查结果发现,医院感染率达到了5.79%。其中神经外科感染率高,达到8.93%;介入科感染率低,128例住院患者中只出现1例感染患者;患者易感染部位通常为上下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盆腹腔内、与皮肤等部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9.14%。结论:通过这种调查方法,能够短时间系统地掌握医院感染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逐渐减少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文丽;杨学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孕妇进行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教育的方法和效果的分析

    目的:对孕妇进行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教育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并且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查询大量的案例,咨询专家,对案例中的关于对孕妇进行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教育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且研究其效果。结果:孕妇在接受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教育之后,对于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并且孕妇在产后更加积极主动让婴儿接受预防接种。结论:进行健康教育是对人们传授预防疾病及控制疾病知识的一种方法,在近几年受到了我国政府以及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婴幼儿预防接种的知识教育是健康教育重中之重,对孕妇进行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的教育,是使儿童积极预防传染病、提高其接种率的重要途径,可以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运动后急性荨麻疹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22岁,于大强度运动后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10分钟入院。患者于10分钟前3公里跑步后,突感颜面及全身皮肤发热,继之全身皮肤发红、奇痒,且呈逐渐加重趋势,急来我门诊部就诊。无胸闷、心慌、气短、气憋、呼吸困难,无咽喉部紧束感,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体温366℃,呼吸18次/分,脉搏92次/分,血压100/70 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颜面潮红,睑结膜无充血,球结膜无水肿,全身皮肤可见多处大小不等散在分布的风团样皮疹,部分融合成片状,色暗红,边界清,压之不褪色,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异常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初步诊断为:急性荨麻疹。即予以平卧位、吸氧,地塞米松10mg 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针25mg 肌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加维生素 C2g 静脉滴注,观察2h,皮疹消退,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次日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口服,2次/日,维生素 C 片200mg,口服,3/日,连服3天。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王娟;李东升;赵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城市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在城市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完善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着其发展。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以促进我国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试论提高医院西药房服务质量

    目的:为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给患者提供更正规的、更专业的药学服务,从而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方法: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了各级医院在西药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西药房的措施。结果: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只有转变服务观念,完善和提升药学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西药房的服务质量。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中,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中的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乐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观察比较康复护理比常规护理应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于的优势。方法:98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照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为67.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 <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罗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新生儿病房是收治出生后未满28天的新生儿病室,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环境,对患儿要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护,随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为治疗、抢救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时间。风险管理是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家属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防范行动的过程[1]。随着我院近几年新生儿病房的不断扩大、仪器设备的补充、住院患儿的增多、工作量的不断增大、新进护理人员的陡然增加及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且无家属陪护,病房封闭,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所有操作和所有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进行,但在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性大大高于其它成人科室,造成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的持续增加。现在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赵清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典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经过,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提示糖尿病和甲亢两者并存时症状叠加,相互影响,可使病情加重,对于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应当注意两病兼治,并应加强糖尿病及甲亢的认识,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并使系统的治疗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疗效。

    作者:张春玲;马建;杜丽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时机对120例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开始时机对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 RIFLE 分期诊断标准的不同分期作为 CRRT 治疗的不同开始时机,将患者分为 A 组(40例,R 期),B 组(40例,I 期),C 组(40例,F 期),对比三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机的临床疗效,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 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恢复率、存活率均显著高于 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各项预后影响指标均显著低于 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RT 对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

    作者:唐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RI 与 CT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MRI、CT 临床表现,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100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行 CT、MRI 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病灶位于基底节73例、额叶10例、脑干9例、顶叶4例、颞叶3例、小脑1例;CT 对基底节、脑干、合计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6.30%、11.11%、79.00%低于 MRI,CT 诊断<24h 急性多发脑梗死、>24h 急性多发脑梗死符合率分别为62.50%、86.05%低于 MRI,低于诊断陈旧性多发脑梗死, MRI 发现斑块率、中-内膜不同程度增厚率、血栓形成率、血管闭塞率分别为83.00%、89.00%、32.00%、20.00%高于 CT70.00%、64.00%、11.00%、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 CT,MRI 诊断急性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符合率更高;MRI 对血栓形成、血管闭塞等病变辨析度、敏感度更高。

    作者:王福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物耐药分析

    目的:分离各类标本中人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检测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离培养标本中的溶血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检测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 MRS 。结果:63株溶血葡萄球菌中 MRS 49株,占77.8%,MSS 14株,占22.2%。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呋辛、庆大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分别为78%、0%、90%、50.5%、100%、61.1%、60.5%、78%。结论:人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常用药物耐药严重。治疗其引起的感染应结合药敏实验。

    作者:贾慧宇;董玉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伴有吸入因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对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伴有吸入因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研究组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5%),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结论:对伴有吸入因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莫西沙星治疗比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更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赵文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予以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71.05%),且并发症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莫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期待治疗 PPROM可延长孕周,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诊断为 PPROM,其中孕周<35周、有适应症的5例进行期待治疗。结果:5例治疗只有1例剖宫产,其余均经阴道分娩,均在本院儿科治疗存活。结论:对 PPROM进行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增加早产儿存活率。

    作者:张政梅;呼欣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了解诱发新生儿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发生院内感染的危机重症新生儿病例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另选本院同期收治无并发院内感染的新生儿例数50例,分析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分离出菌株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中心静脉置管、体质量、5min Apgar 评分、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等。结论:引发危重新生患儿并发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强化监控和管理力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

    作者:郭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强辛汤治疗维持性透析心衰患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强辛汤治疗维持性透析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将60例维持性透析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辛汤口服治疗,治疗三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此期间两组缓解心衰疗效、以及血清BNP 治疗前后变化,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心衰症状与体征,治疗组总有率95.6%,明显优于对照组77.8%(P <0.01);本组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提高心功能检测指数(P <0.05);两组治疗前后 BNP 值以及两组间运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比较分析,治疗组能明显降低 BNP 值,增加大负荷量,延长运动诱发 ST 段下压0.1mv 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达目标心率时间,能明显缩短 ST 下移持续时间以及心率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辛汤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肖永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