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46例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紫杉醇化疗,试验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术后2年内的生存率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当,试验组患者2年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子宫内膜癌安全有效,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李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药源性皮肤病是指由药物引起的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在皮肤上的表现。其可以是单纯皮肤局部的反应,也可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出现肾脏、血液、肝脏、胃肠功能异常等损害。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对药源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常见引发药物进行简要的归纳。
作者:吴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23例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方法:把我院(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自2013.08-2014.10住院的23例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包括术后健康宣教、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监测及生活护理等。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发症平稳渡过、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只有强化术后护理、注意操作规范,加强生命征监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才能保证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及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肝硬化消化道内出血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到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患者100例进行观察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心理障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效果,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免费为计划怀孕夫妇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存在的遗传与环境相关风险,提供优生咨询和指导,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对计划怀孕的夫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可以选择佳受孕时机,减少缺陷儿出生,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志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总结了30例输尿管软镜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经过护士娴熟的护理业务能力及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伍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人员应用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度在门诊护理人员中实施人性化管理作为研究组,2011年度门诊护理人员中未实施人性化管理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期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及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护理人员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同时提高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吕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中心静脉导管配合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方法:自2000年以来本科室收治对胸水多房分隔的患者通过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30例患者护理。结果:30例患者经1~4次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后,胸水基本完全引流,全部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好转,然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护理体会:置管前心里护理、穿刺时护理、术后护理、注入药物护理、饮食指导和营养指导。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减少胸穿次数,便于彻底抽尽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秦阳;李书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16排螺旋CT扫描腰骶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腰骶椎间盘突出患者300例进行研究,均行16排螺旋CT诊断,对影像表现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在300例患者中,右旁外侧型2个,左旁外侧型5个,中央偏右型56个,中央偏左型98个,中央型139个;16排螺旋CT可准确显示患者椎间盘突出程度、范围与方向,并明确硬膜囊与两侧脊神经根是否受压。在经过重建后,依然可以多方位观察患者的椎弓有无崩裂、体骨质增生程度、上下小关节突有无退变等情况。结论:16 排螺旋CT扫描作为腰骶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检查手段,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治疗肺炎患儿中的价值并为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100例,任意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当中,每组各50理患儿。其中,对对照组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儿实行优质护理。后,将两组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调查家长和孩子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差别甚大,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69%,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通过对比数据,不难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总有效率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不仅帮助肺炎患者加速康复的进程,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而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备感舒适和体贴,获得了绝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和肯定,此外,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翟凡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为心内科对老年患者防治心源性猝死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的30例老年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结果:引起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中患者在生活中的心理情绪、激烈运动及吸烟饮酒等都是引起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因素。结论: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基础性心脏病等症状都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的心源性猝死给予高度的重视,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护力度。
作者:崔艳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利用血液灌流技术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的操作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药物中毒患者进行分组,25例采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分析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7例,病死3例,其中25例使用血液灌流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血液灌流方法对药物中毒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保证血流量,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关注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有效提高中毒病患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彬;刘建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取单纯针灸和针灸配合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张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后6~18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治疗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利于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损伤节段早期的坚固稳定,促进了患者的脊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心脏彩超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心脏彩超诊断,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行彩超诊断后。多数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出现明显的改变,相对于术前出现了明显的缩小情况。经过统计,90%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在术后48h内,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在一周后出现明显增加,恢复状况比较理想。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对患者的心功能影响较大,通过实施心脏彩超诊断,可以正确的评价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心脏彩超的优势在于,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创伤,并且可以重复测量多种心功能参数,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可提供多种实时数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基层医院对于浅II度烫伤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2-2013年中24例烫伤患者的换药护理效果的分析。结果:24例浅II度烫伤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并发症。结论:严格的无菌护理操作,良好的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是烫伤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关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口服地高辛片6个半衰期左右,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检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2.0ng/ml时的有效率76.6%,显著高于血药浓度在0.8ng/ml以下和2.0ng/ml以上的有效率,当血药浓度大于2.0ng/ml时,中毒率显著升高至47.1%,统计学检验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药浓度监测提供的数据,结合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剖析舒适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中应用的满意度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将我院26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评价肺结核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相比常规护理组,舒适护理组肺结核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满意度,调节其紧张,恐惧的心理,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肺结核患者中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并发高血压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9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1.05±3.37)d与对照组(14.92±4.81)d比较相对较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12±5.08)分少于对照组(17.94±6.55)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并发高血压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继兰;张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成人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措施与病理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青壮年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根据不同病理分型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60例患者无症状性尿检异常35例,占比58.3%,慢性肾炎12例,占比20.0%,肾病综合症10例,占比16.7%,其他3例。病理表现以弥漫性系膜增值、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经治疗后,青壮年组总有效率为84.2%,老年组总有效率为72.7%。结论:成人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病理类型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病变为主,根据其病理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迎婕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