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莹
目的:分析按需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原发性早泄(PE)无效原因并制定治疗策略。方法:2012年 l 一12月因 PE 就诊、按需服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 mg -0.4 mg、至少4次无效的患者126例。采用简易精神学分析法及阴茎背神经体性感觉诱发电位测定法评估 PE 治疗无效的原因。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性教育,接受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4 mg,每日1次,性生活前7-8小时口服,共4周。采用 IIEF 评分评价再次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26例 PE 患者中心理性早泄100例,病理性早泄26例。经过每日大耐受剂量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4周,治疗前后 IIEF 评分分别为(5.8±1.8)分和(9.7±1.3)分。成功完成性生活者108例,有效率85.7%。结论:按需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无效的患者经过充分的性教育、正确的服药时机、长期大剂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对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仍然有效。
作者:吴福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从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中选出92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有89例患者采用的是在超声检测设备的监控下,利用腹腔镜技术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电切;而另3例患者则是仅在腹腔镜技术下进行患病部位的楔形切除。对两组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检验分析,了解其病理学特点,并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分析的患者均为瘢痕妊娠患者,其临床特点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子宫内平滑肌组织不完整、各细胞之间不存在较为紧密的连接、组织间有间隙、有绒毛组织存在于间隙之间。结论:瘢痕妊娠的患者,其病理学特点有着较小的差别,主要与组织间间隙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患者不同特点确定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柳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法莫替丁和奥硝唑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良反应和半年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症状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用药治疗慢性胃炎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吴宠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中国人口增加、老龄化趋势不断深化,医院内重症监护工作面临压力逐渐提升,在重症护理过程中一些突发问题与常见问题对监护工作的进步形成阻碍。本文首先阐述重症护理工作的意义,分析目前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后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工作经验及学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苑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统计从事高危行业的武警消防战士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分析和探讨影响武警消防战战士消化性溃疡高发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体抽样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沧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参加铁军比武训练100人,新训队100人,普通训练强度100人。通过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心理测试,症状分析以及胃镜检查,确定发病者,并统计各个影响因素人次、发病率。结果: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患胃溃疡者15人,检出率5%,十二指肠溃疡者45人,检出率15%,复合型溃疡3人,检出率1%。消化性溃疡总检出率21%。结论:消化性溃疡在武警消防战士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是武警消防部队常见病、多发病。其原因在于所处的环境(从事高危行业,训练强度大,心理压力大),吸烟,服役年限短,加之身处异乡新兵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同时面对火警高发不能很好得到饮食休息导致消防部队战士心理应激状态等有关。
作者:侯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和高血脂患者与心脏测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是治疗组是心脏病发做时不服药,治疗组是心脏病发作时服用丹参滴丸。前后测定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压,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后高血压病和高血脂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预防心脏病有利于抗高血压病和血脂的治疗。
作者:卢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应用于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对其实施分组处理,其中84例归为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盐酸溴已新开展祛痰治疗,其余8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实施注射治疗,两组患儿在使用以上药物之前均接受一样抗感染治疗、雾化、补液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终疗效。结果:观察组终取得了10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肺炎,采用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开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大大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及减少患儿家属住院经济负担,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袁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在社区慢性病中护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社区服务管理的某社区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400例慢性病患者的干预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及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展开,前和后的教育效果。结果: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生活行为习惯在教育前后比较,患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升高。结论:对社区慢性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病情的知晓情况,提高自我修养能力。
作者:季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杂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复杂腹股沟疝治疗的78例老年患者,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不显著,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仲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律不齐状况的统计,合理的对照相关数据分析,观察慢性冠心病的相关口服临床治疗过程,对比相关临床治疗效果,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差异,确定胺碘酮治疗过程的有效性比例,观察临床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状态情况,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症状是否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实现了患者的心律稳定,降低了不良问题的产生。结论:临床性胺碘酮治疗过程,保证老年性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潇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查阅病历和床旁调查相结合,将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查住院患者288人,医院感染2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7.64%;抗菌药物使用率38.89%,抗生素预防使用33.03%;分离病原菌48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评价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可靠方法,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侯树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病人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诱导期老年尿毒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诱导期时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低血压、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00%、5.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7.50%、17.50%、15.00%(P <0.05);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诱导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将行剖宫产分娩的186例产妇分为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102例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84例,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好,术后阻滞恢复时间短是剖宫产术中的优选麻醉方案。
作者:刘拥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内容以及相应的临床干预措施,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医师进行手术过程监测和干预,监测医师的剖宫产手术情况,在2013年12月以及2014年6月分别进行感染监测和感染干预。结果:在半年内,共为300例患者实施了剖宫产手术,2013年12月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达到了9.09%,2014年1月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达到了1.00%,两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手术当中,医生手术规范与否、分离技术水平如何等因素是决定切口感染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医师手术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之后,切口感染率大大降低,后期主要通过让患者头孢呋辛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结论:影响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只有避免这些因素出现,给予医生有效的手术干预,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和干预是十分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倩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威海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进一步强化育龄夫妇孕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从源头上减少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方法: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对3074例自愿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女性的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结果:3074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中,女性1577人,男性1497人,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病或异常1056人,发生率66.96%;男性患病或异常836人,发生率55.85%。结论:孕前检查人群中疾病及异常发现较多,为了减少孕前风险因素,鼓励计划怀孕的夫妇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以提高出生质量。
作者:丛清玉;丛培红;丛明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普外科1135例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13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标本采集,对于分离出的628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细菌分布构成及药敏实验情况。结果:分离菌株中前三位的细菌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38.69%、12.42%及10.19%。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阿奇霉素均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敏感。结论:对普外科的细菌菌株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对于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晓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多因不良诱因导致发病,其临床症状为间歇性便血、痔核脱出、肛门疼痛、肛周瘙痒,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反复出血而导致贫血,手术治疗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常见方法。
作者:郭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措施。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采取针对并发症的相应控制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本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行脾修补术19例、部分脾切除术9例、全脾切除术4例,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2)术后发生低体温2例,凝血功能紊乱2例,膈下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均经相应治疗后痊愈。结论: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保脾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确切,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树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了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特点,控制与管理。方法:总结并分析医院儿内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意识不断提高,抗感染,危险因素,预防监控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措施和合理用药的实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新生儿率的关键。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管非常重要,寻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留取感染证据等应对措施。
作者: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文化建设是血站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血站的生存和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建设,可满足血站的文化需求,丰富职工的日常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血站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壮大血站职工队伍,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血站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血站持续和谐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李洪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