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川
目的:通过对213例怀孕周期内的女性血压的检测分析,获取血压基本正常指标数据115例,有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的孕妇98例,综合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探寻女性怀孕周期间呈现高血压状态对于腹内胎儿影响以及并发症引发形态,而在怀孕周期间出现高血压形式的妇女病理检测指标以及腹内胎儿生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数据对比的方式方法,通过对115例血压正常怀孕周期女性的生理数据和98例有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的女性病理数据进行综合性对比获取比例样本。结果:115例怀孕周期内血压正常产妇,产后生理指标正常113例,婴儿出生后的生理指标正常110例,正常统计数据98.5%以上。而怀孕周内出现血压类疾病98例产妇,产后恢复状态良好88例,新生儿生理指标正常87例,胎儿子宫内死亡1例,围生期的新生儿生理异常11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类疾病,对于子宫内胎儿有明显影响,胎儿死于子宫内也有概率出现,所以在孕妇妊娠期初期阶段就该采取保守治疗,而女性在准备受孕时应该提前对自身血压和生理指标进行系统性检测,防止胎儿死亡现象的出现。
作者:宋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50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的 Kamofsky 评分。结果:48例随访成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42%,共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治疗前,患者的平均 Kamofsky 评分为(43.7±8.6)分,治疗后为(71.4±10.2)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结合腹腔镜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范生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病例46例,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非洛地平+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5.6%,60.9%,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82.6%,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值分别为(121.0±12.4)mmHg、(80.6±9.7)mmH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较佳,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金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84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2年随访,并采用 JOA 和 VAS 评分评价两组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 VAS 评分均减少,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VAS 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两组 JOA 评分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法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以及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心衰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采用微量泵注射液药物治疗并行细节护理的心衰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相同治疗方法但行常规护理的30例心衰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满意度7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量泵注射液药物治疗心衰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明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本文针对415例小儿外阴阴道炎的病情的护理和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科学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我科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共接收小儿外阴阴道炎患者415例,采用了局部用药、红光照射及精心护理等方法。结果: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415例小儿外阴阴道炎患者被全部治愈。结论:婴幼儿的外阴护理是预防小儿外阴炎发生的重点工作,在治疗的同时,护理同样是治疗。
作者:金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临床普外科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对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使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使用分层次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评分和实践操作评分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和实践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应用分层次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启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分别为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联合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研究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协同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和降低血压,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付笔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对提高儿科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输液患儿201例,按年龄分层,随机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满意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7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率为96.1%(96/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4.1%(85/101),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输液室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范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无痛胃镜中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临床麻醉应用。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接受胃镜检查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6例以及对照组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患者 HR、SpO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选择采用丙泊酚复合苏太尼麻醉效果优于单纯采用丙泊酚麻醉效果,同时安全性更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X 线与螺旋 CT 对肺底部结核球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入我院就诊的肺底部结核球患者96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均行 X 线胸片与螺旋 CT 常规检查,视情况行薄层和(或)增强扫描,统计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底部结核球病灶部位位于外基底段20例,内基底段18例,前基底段16例,后基底段29例,内前基底段13例。本组病例均为单发,病灶直径<3cm。X 线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肺底部孤立性结节,病灶内可见结节状卫星灶、爆米花样钙化和斑片状钙化,共漏诊15例。螺旋 CT 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样密度影,其中边缘粗长毛刺45例,轮廓清晰光滑28例,短条索状卫星灶17例,结节状卫星灶17例,小点状钙化13例,爆米花样钙化11例,浅分叶11例,胸膜凹陷征10例,斑点状钙化 7例,无漏诊病例。结论与普通 X 线片相比,螺旋 CT 扫描定位肺底部结核球更准确,在病变性质判断和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李占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预防性干预矫正枕后位的疗效观察。方法:B 超诊断为枕后位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的初产妇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60例,研究组给予预防性干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预干预。结果:研究组:142例顺产,15例剖宫产。对照组:24例顺产,135例剖宫产。结论:预防性干预矫正枕后位是有效的,降低了剖宫产率。
作者:于宗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7%,而对照组为8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出现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 <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纪玮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关节镜手术中两种冲洗液的收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通过从改进前和改进后的材料、方法、使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的关节镜冲洗液收集方法的效果不论是对病人还是术者或地面都优于改进前的收集方法。
作者:黄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逐渐注重自身的生命健康,而性传播疾病在近几年内得以猖獗,给不少的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患有性疾病患者更是面临着生命健康威胁,为了降低患有性传播疾病的患者例数,则需要加强对婚育适龄人群进行宣传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做好预防性疾病传播的工作,由此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使其以健康的精神面貌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活动而做出卓越贡献。
作者:蔡丹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老年性哮喘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舒适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护理满意率也显著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不仅可提高患者各个方面的舒适度,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冀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或糖耐量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其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冠心病伴糖尿病的患者行冠脉介入术后由于本身存在内分泌代谢障碍及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探讨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至关重要,本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及合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姝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治疗的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探究和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依帕斯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有效率93%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依帕斯他治疗的有效率81%(P <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腓感觉神经、正中感觉神经、腓运动神经和正中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9.92±2.36、50.41±3.33、49.25±2.14和67.66±3.18 m /s,比对照组治疗后42.28±2.26、40.25±3.19、43.33±3.22和56.08±3.06 m /s 明显提高(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性变化(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采用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罗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白斑(Oral leukoplakia ,O LK)是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 Er no Sohuimmer 于1887年首先命名。口腔白斑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WHO 已认定其属于癌前病变,被公认为口腔斑纹疾病中典型的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率为0.19%~19.18%[1]。口腔白斑从癌前期到真正变为癌可以经历几年到十几年,而且大部分口腔白斑可长期处于良性状态不发生癌变,只有少部分会发展成癌。病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认为其跟口腔的局部长期刺激有关,例如:吸烟、咀嚼槟榔、破碎的牙冠和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刺[2]。口腔白斑是常见的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粘膜病之一。国内外对其发病率和癌变率的报道高低不一。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研究白斑的相关进展。
作者:袁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用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用药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是目前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而其中以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用药的治疗效果为佳。
作者:辛承瑞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