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梅
目的:对粉碎性骨折术后骨性卡压康复治疗的一个案例进行报告,以便了解到康复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本院收治的一个案例,对康复治疗过程和效果等进行报道。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粉碎性骨折术后恢复良好,康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得到了较好的结果。结论:针对骨性卡压,新的治疗模式可能更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邵修超;田梦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措施、和预后的影响。抢救过程中,应早期、足量、反复、联合的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尽快达到阿托品化。
作者:陈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确定一起因食用凉皮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GB /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GB /T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结果:从一份黄瓜1份剩余食物和3份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黄瓜中蜡样芽孢杆菌计数为6.2×106,剩余食物中蜡样芽孢杆菌计数为6.1×107,呕吐物中蜡样芽孢杆菌计数为7.0×107。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物引起的。
作者:杨新凤;张月芬;李悦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腹部肿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肿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分析综合治疗疗效。结果:28例患者 FDGE 均在术后4~11d 发生;经综合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在术后8~41d 内得到缓解,无再手术和死亡病例。结论:及时观察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情况,结合影像学及胃镜诊断 FDGE,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避免再手术或死亡发生。
作者:段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尘肺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03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120例尘肺病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患者临床表现、胸部 X 线与 CT 影像学表现。结果:12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双肺存在多个小阴影,且小阴影多集中在双上肺叶。结论:尘肺病患者临床特点以胸闷、呼吸困难为主,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尤其是双上肺可见大量小阴影或团块影,临床务必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薛大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经验。方法: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对34例埋藏式起搏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34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规范化整体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邢倩;朱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本文针对415例小儿外阴阴道炎的病情的护理和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科学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我科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共接收小儿外阴阴道炎患者415例,采用了局部用药、红光照射及精心护理等方法。结果: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415例小儿外阴阴道炎患者被全部治愈。结论:婴幼儿的外阴护理是预防小儿外阴炎发生的重点工作,在治疗的同时,护理同样是治疗。
作者:金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门诊接收糖尿病患者100例,按临床自愿接受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和指导,干预组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干预,常规组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临床血糖指标发生明显性变化,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 <0.05)。结论:将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鲍凌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健康体检的深层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具有比较意义的1000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对疾病阳性体征检出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健康体检统计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前10种疾病阳性体征检出率。结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人群致病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康随访、健康教育等措施加强健康管理,能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我国医疗支出,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景江;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通过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通过系统护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将患者置于所有护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不仅能够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1]。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50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的 Kamofsky 评分。结果:48例随访成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42%,共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治疗前,患者的平均 Kamofsky 评分为(43.7±8.6)分,治疗后为(71.4±10.2)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结合腹腔镜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范生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心理护理对于病人的护理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妇产科室的患者常常伴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如何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中,笔者根据临床实际经验,探讨了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英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分别为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联合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研究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协同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和降低血压,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付笔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近些年入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0例进行手术疗效分析,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手术疗效,观察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49例患者治愈效果良好,仅有1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恢复情况不良,留下手术后遗症。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正确的手术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跟骨关节,并针对性的治疗粉碎性骨折。因此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十分显著,对于恢复患者足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业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血透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长期血透患者60例,按临床自愿接受护理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血透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性血透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透期间均发生便秘现象,干预组发生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 <0.05)。结论:给予长期血透患者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少便秘发生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陶肃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应用不同剂量的氨溴索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以及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给予不同剂量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痊愈率为68.2%,有效率为22.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双倍剂量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有确切的疗效,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潘月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与治疗中应用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患者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阿托品、异丙嗪术前肌肉注射,术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研究组采取阿托品术前肌肉注射,术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术前加用咪达唑仑静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诊疗前后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诊疗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均有一定波动(P <0.05),但对照组波动更大(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应用咪达唑仑有着不良反应少,同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波动小等优势,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谭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儿童年龄较小,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药物在其体内的吸收、代谢等均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用药风险也比成人高很多。因此,在儿童用药过程中,需要加强指导,保障其用药安全性。本文从儿童安全用药角度出发,先简单分析了儿童用药不合理的现状,然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窗口药师指导儿童安全用药的具体措施,旨在提升儿童用药安全性。
作者:杨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治疗的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探究和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依帕斯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有效率93%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依帕斯他治疗的有效率81%(P <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腓感觉神经、正中感觉神经、腓运动神经和正中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9.92±2.36、50.41±3.33、49.25±2.14和67.66±3.18 m /s,比对照组治疗后42.28±2.26、40.25±3.19、43.33±3.22和56.08±3.06 m /s 明显提高(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性变化(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采用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罗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研究社区高血压防治优化模式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2013年2月-2015年2月的98例高血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人,对照组48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原高血压患者管理办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血压防治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之后的血压控制率以及规范服药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高血压防治优化模式管理之后,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规范服药率也是实验组患者较高。在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结论:社区高血压防治优化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高血压患者痛苦,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王宗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