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壮;贾维中;李晓林;佐欣慧
目的:探析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73例,研究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评分相对较高,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护理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缩短康复进程,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赖凤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213例怀孕周期内的女性血压的检测分析,获取血压基本正常指标数据115例,有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的孕妇98例,综合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探寻女性怀孕周期间呈现高血压状态对于腹内胎儿影响以及并发症引发形态,而在怀孕周期间出现高血压形式的妇女病理检测指标以及腹内胎儿生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数据对比的方式方法,通过对115例血压正常怀孕周期女性的生理数据和98例有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的女性病理数据进行综合性对比获取比例样本。结果:115例怀孕周期内血压正常产妇,产后生理指标正常113例,婴儿出生后的生理指标正常110例,正常统计数据98.5%以上。而怀孕周内出现血压类疾病98例产妇,产后恢复状态良好88例,新生儿生理指标正常87例,胎儿子宫内死亡1例,围生期的新生儿生理异常11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类疾病,对于子宫内胎儿有明显影响,胎儿死于子宫内也有概率出现,所以在孕妇妊娠期初期阶段就该采取保守治疗,而女性在准备受孕时应该提前对自身血压和生理指标进行系统性检测,防止胎儿死亡现象的出现。
作者:宋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门诊接收糖尿病患者100例,按临床自愿接受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和指导,干预组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干预,常规组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临床血糖指标发生明显性变化,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 <0.05)。结论:将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鲍凌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总结小儿湿疹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0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湿疹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应用哈西奈德乳膏、一扫光软膏治疗,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小儿湿疹治疗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 <0.05)。结论:哈西奈德乳膏可有效治疗小儿湿疹,为保证治疗效果,应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此外,当小儿出现湿疹化脓感染时,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作者:李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碳酸锂联合应用治疗双相障碍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54例病例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奥氮平+碳酸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 BRMS 评分分别为(29.1±4.4)分、(17.7±3.8)分、(12.0±2.1)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痊愈率、有效率依次为73.9%,91.3%,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62.9%,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氮平与碳酸锂联合应用治疗双相障碍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季爱民;安善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白斑(Oral leukoplakia ,O LK)是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 Er no Sohuimmer 于1887年首先命名。口腔白斑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WHO 已认定其属于癌前病变,被公认为口腔斑纹疾病中典型的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率为0.19%~19.18%[1]。口腔白斑从癌前期到真正变为癌可以经历几年到十几年,而且大部分口腔白斑可长期处于良性状态不发生癌变,只有少部分会发展成癌。病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认为其跟口腔的局部长期刺激有关,例如:吸烟、咀嚼槟榔、破碎的牙冠和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刺[2]。口腔白斑是常见的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粘膜病之一。国内外对其发病率和癌变率的报道高低不一。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研究白斑的相关进展。
作者:袁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处方点评。方法:从我院药剂科及处方管理系统中分别抽取2012年-2014年三年间处方100张,采用 EXCEL 表格对处方进行整理,对处方内容及形式进行审查,并对不合理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DDs 排序前10位的国家基本抗菌药物类中,我院2012年、2013年、2014年均采用的是国家基本抗菌药物;2012年-2014年不合理处方从13.00%下降到3.00%。结论:通过我院积极有效的抗菌药物类专项整治活动,我院的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良好,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普及。
作者:陈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12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之劳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给予骨科专科特色护理,治疗护理结束后,进行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肺炎,褥疮尿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5%、8%,6%,而对照组肺炎褥疮尿道感染分别是31.66%,13.00%,16.66%。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如果实施骨科专科的特色护理,能显著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君;赵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人工流产术后妇女进行综合优质服务,从而避免重复流产和非意愿妊娠的再次发生。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候诊大厅做门诊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人工流产手术的原理及方法、人工流产的危害及并发症、避孕方式的选择和正确使用。在个体宣教室对人工流产妇女进行宣教、交流、知情选择,术后立即口服短效避孕药,放置宫内 IUD 或皮下埋植避孕。并对人工流产术后妇女进行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电话随访和健康宣教。结果:我科自开展健康宣教以来,得到了门诊患者和手术患者的好评,大大减少了人工流产后的并发症和降低了患者再次意外怀孕,更好的保护女性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和科室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结论:通过健康宣教对人工流产术后避孕方式的影响使人工流产后的妇女得到全面、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防止再次发生意外妊娠。
作者:邓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CT 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CT 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存在腹部肿块影,12例表现为同心圆状变,4例平行结构样变,12例存在肠扩张并存在液平现象,4例存在腹腔积液;套叠部位分型为 6例(31.58%)小肠型,8例(42.11%)回结肠型和5例(26.32%)结肠型,套叠部位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 检查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万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患者24例,首选保守治疗,其次是介入手术治疗,均对患者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出血停止,肾功能正常。结论:护理干预能维护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身体健康,快速止血,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张丽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结肠镜检查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人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对国内比较常用的口服甘露醇溶液、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硫酸镁溶液、结肠透析机灌肠这四种肠道准备方法进行比较,在四种肠道准备完成前后测量体温、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后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口服甘露醇溶液对血压影响大,口服硫酸镁溶液对心率影响大,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结肠透析机灌肠对生命体征几乎没有影响,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结肠透析机灌肠作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方法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减少感染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390例手术病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50%,护患纠纷发生率0.50%,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50%,护患纠纷发生率4.00%。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利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为了预防与控制五官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对五官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能力,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健全、完善和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责任到人等措施。
作者:申勇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经验。方法: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对34例埋藏式起搏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34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规范化整体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邢倩;朱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疾病病人的临床治疗中,其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8例,对比组病人不予以切除肝转移灶手术治疗,研究组病人采取手术方式切除肝转移灶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在采取切除肝转移灶手术治疗后,2年内生存例数为35例,生存率为72.92%,4年内生存例数为26例,生存率为54.17%;对比组病人没有切除肝转移灶,其 2年内生存例数为22例,生存率为45.83%,4年内生存例数为15例,生存率为31.25%。研究组病人在生存率方面要明显高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疾病病人的临床治疗中,在手术治疗同时,予以切除肝转移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极大的提升病人生存率,减少其转移复发等情况,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许克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伴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脑电图表现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1例伴发癫痫的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及脑电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1例,部分性发作6例,颅脑 MRI 检查异常23例(74.19%),脑电图检查异常31例(100%)。结论: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脑电图表现对伴发病毒性癫痫的脑膜炎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赵志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分别为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联合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研究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协同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和降低血压,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付笔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快速把体温降下来加强护理。
作者:周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血管压迫器的止血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10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绷带止血;观察组患者给予桡动脉血管压迫器止血。比较分析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止血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操作时间以及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而言,选择采用桡动脉血管压迫器止血能够缩短止血时间,同时操作简单、方便,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向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