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壮;贾维中;李晓林;佐欣慧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作者:张月芬;王玉财;李玉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胎儿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对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产检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124例,高危妊娠孕妇3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诊断胎儿是否宫内缺氧。结果:通过胎儿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预测宫内缺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正常妊娠组中检测准确率为85.71%,高危妊娠组中检测准确率为83.87%;高危组胎儿脑颅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正常组(p <0.05)。结论:胎儿发生宫内缺氧时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降低,产前检测胎儿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对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及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有效预防胎儿宫内窘迫。
作者:周祝君;陈育群;胡灵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采用沐舒坦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新生儿肺炎64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n =30)与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n =34)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新生儿肺炎总有效率经统计示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咳嗽、肺部罗音、呼吸急促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肺炎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和静脉滴注,可取得理想疗效,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对健康生长意义重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白军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伴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脑电图表现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1例伴发癫痫的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及脑电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1例,部分性发作6例,颅脑 MRI 检查异常23例(74.19%),脑电图检查异常31例(100%)。结论: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脑电图表现对伴发病毒性癫痫的脑膜炎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赵志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例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实施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其中治疗组另加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通气功能水平。结果:①治疗效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通气功能水平。治疗组 PEF、FVC 等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水平,疗效较好,当给予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蔡金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分别为4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联合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研究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协同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和降低血压,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付笔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美洛培南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颅内出血性脑膜炎的新生儿120例,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颅内出血性脑膜炎,将12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将第一组作为对照组,第二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是头孢三嗪;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美洛培南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调查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记录,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8.9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患儿家属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0.1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62.5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美洛培南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性脑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病例46例,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非洛地平+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5.6%,60.9%,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82.6%,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值分别为(121.0±12.4)mmHg、(80.6±9.7)mmH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较佳,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金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下肢静脉曲张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引发的主要原因是为下肢浅静脉出现血流障碍所致,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会进一步发展为小腿慢性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浅静脉伸长、扩张以及四肢乏力等。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小腿内侧,严重的可向上扩展,直达大腿内侧,甚至全下肢都可看到迂曲成团的曲张静脉。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大隐静脉曲张占90%以上。然而,在目前治疗中,常采用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也相应而来,优质安全的围手术期护理很重要。
作者:刘彩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我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房22例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措施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 ICU 病房所收治的2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与分析 ICU 病房治疗重症胰腺炎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结果:13例采用手术方式实施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11例,占84.62%,其中6例术后产生轻微并发症;死亡 2例,其中 1例因肠瘘致死,1例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6.1±2.2)d。9例采用非手术措施进行治疗者,治疗有效8例,占88.89%,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死亡 1例,因肺部感染致死;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8.4±3.4)d。全部22例患者中,治愈并出院19例,占86.36%,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特征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措施,将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治疗方式有机配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胡杰;杨朝金;明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肝胆结石治疗的86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取石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疾病可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冬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血透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长期血透患者60例,按临床自愿接受护理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血透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性血透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透期间均发生便秘现象,干预组发生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 <0.05)。结论:给予长期血透患者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少便秘发生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陶肃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只有权力公开、透明才是沟通的起始,自媒体为权力运行公开化提供了监督力量。自媒体中微博是其中间力量,我们以微博为主线研究自媒体对政府沟通的影响。
作者:章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 Wernicke 脑病进行临床分析,并总结相关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例 Wer-nicke 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例 Wernicke 脑病患者中,5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通过全方位精心的护理,及时补充维生素 B1是治愈并改善 Wernicke 脑病的关键。
作者:潘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50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的 Kamofsky 评分。结果:48例随访成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42%,共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治疗前,患者的平均 Kamofsky 评分为(43.7±8.6)分,治疗后为(71.4±10.2)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结合腹腔镜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范生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护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预防肠梗阻效果明显。方法:对2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观察及护理,24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在其住院期间缓解了肠梗阻,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患者从心理、饮食、及病情观察等几个方面综合护理,并针对潜在并发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缓解了肠梗阻的进展,病情得到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留针;段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在术后让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结果: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改善患者手术时的心理状态。
作者:张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为89.5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注射液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经治疗后,胃内 PH 值在(5.5±0.5)之间;总有效率为68.52%。观察组经治疗后,胃内 PH 值在(6.7±0.6)之间;总有效率为98.15%。观察组的 PH 值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严重急性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轮状病毒主要生长于小肠上皮细胞内。自然感染存在1-3d 的潜伏期,其可长时间稳定的存在于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潜在威胁之一。
作者:覃伟光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