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华;孙朝霞;张雪;王甜;秦萌萌;李菲菲
由于高龄患者具有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粘稠度高、血管弹性较低等基本特征,一旦出现骨折卧床治疗后,则会在一定成都上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加上下肢受到创世后,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早期积极活动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采用温水每天进行2次~3次的擦浴,能够加快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的力度,扩张毛细血管后使皮肤抵抗力有所提高。
作者:杨占梅;李增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吸入方法的掌握情况等。住院期间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及临床护理干预。于干预后再次观察以上指标,并对比护理前后患儿及其家长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吸入方法掌握情况。结果:①临床比较统计显示,36例患儿及其家长在干预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及对吸入方法的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85.27±8.55vs70.56±5.01;92.21±10.61vs85.14±6.37),前后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 =10.3908,P <0.05;t =12.6794,P <0.05)。②36例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4.44%;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4.44%。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综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能够加速患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配合度和临床治疗效果,融洽医患关系,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诊治方法。
作者:蒲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56例各类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肝脏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和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及时采取合理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于精神病的防治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避免并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亚莉;司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 B 超对皮肤增生性瘢痕检测的效果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术前24小时内通过 B 超检测,主要观察瘢痕的厚度,对于厚度不一的较大瘢痕,需要反复检测观察、拍摄皮肤组织的影像,经观测的部位用记号笔加以标记。术中切开经标记过的点直至瘢痕底端,对比术中经切开的瘢痕厚度与 B 超所检测的厚度结果。结果:皮肤增生性瘢痕经 B 超检测的数值与实际测量值存在的误差小。结论:通过 B 超检测增生性瘢痕的厚度能明确其瘢痕的变化方向,为诊断结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苏艳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28例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结果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血铅分析仪监测28例儿童血铅水平,探讨儿童年龄、性别的血铅水平差异性,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28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铅中毒发生率为;14例女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14例男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小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气铅污染、室内铅尘、装饰材料、铅污染水源、玩具学习用品及铅污染食品均可提高儿童血铅水平,增加铅中毒的风险,与儿童血铅水平呈正相关(r =0.36、4.59、3.68、0.41、0.32、0.36,P <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导致儿童血铅水平提高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可通过行为干预儿童的日常行为,提高儿童的饮食卫生水平及优化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降低铅中毒的风险。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7%)、不良反应总率(3.3%)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期间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安全、有效,可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生活现状,值得使用。
作者:郭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针对在我院实施普外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了解术后切口感染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共300例,统计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人数,共29例。调查感染患者自身因素(包含肥胖、糖尿病、年龄)以及手术因素(包含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切口引流以及住院时间),了解这些因素是否会成为诱因。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因素均为术后切口感染诱因,其中肥胖、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这4项影响相对更大(p <0.01)。结论:引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微创方式并做好对感染的预防,提升手术成功率。
作者:韦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有氧健身运动方式对血脂异常者血脂的影响,为选择较佳的运动干预方式提供依据。对象:选取西安市45-59岁无规律锻炼、TG 或 TC 异常者71名作为实验受试对象,分为动感单车组、慢跑组、对照组。方法:16周运动干预,每周3次,每次30-40分钟;运动强度根据个体 AT 确定,分阶段增加。运动前后测试受试者体重和血脂四项。结果:16周运动干预后各组自身前后比较,单车运动干预后受试者 TG、LDL_C、TC 指标在运动干预后呈现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 HDL_C 在运动干预后也呈现上升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与运动干预前相比,慢跑组受试者 TG、LDL_C、TC 低于运动干预前,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HDL_C 在运动干预后呈现上升趋势,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 HDL_C 运动干预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16周运动干预后组间比较,慢跑组 HDL_C 显著升高(P <0.05),体重、TG 显著降低(P <0.05)。结论:本运动干预方案下,动感单车运动能改善 HDL_C,对体重、其它血脂各项指标影响不明显;而慢跑运动能够有效降低体重,改善血脂各项指标,是一种较佳的运动干预方式。
作者:邢方方;陈双;张瑞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针疗法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以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干预组以腹针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腰围、臀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价值确切,较常规针刺疗法效果更为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腰围臀围,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韩洪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社区从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血压控制上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梅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 Leep 手术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宫颈糜烂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2组,各100例,微波组采取微波治疗,Leep 刀组采取 Leep 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液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微波组出血量更低(P <0.05);Leep 刀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微波组(P <0.05),其中两组在单纯型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颗粒型、乳突型患者中 Leep 刀组明显更优(P <0.05)。结论:宫颈糜烂患者实施 Leep 手术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微波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卢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东北民俗尤其灵媒(乩童、东北俗称大仙)在儿科诊疗中的参与行为特征,与其历史,和各方关系。
作者:廉守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药学服务是在完成处方调剂、药品检验、药品供应以及临床药学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的药学服务模式。药学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是"一切与药物有关"的"服务"。
作者:杨保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门诊老年人输液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细节护理模式服务,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门诊老年输液病人作为对比组,实施常规方式护理;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90门诊老年输液病人作为研究组,对其采取细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结果:采取细节护理模式的研究组病人,其输液事故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只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病人;在护患关系满意度方面,研究组病人高达98.89%,对比组病人则为86.67%。在以上两方面研究组病人都要明显优于对比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门诊老年人输液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细节护理模式服务,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极大的降低输液事故发生率,提升护患关系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模式在门诊老年输液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严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法对预防盆腔脓肿患者术后病症复发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盆腔脓肿术后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术后给予其常规抗生素应用,同期选取16例盆腔脓肿术后患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术后基于常规抗生素应用被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甲组缓解率为50%,改善率35%,复发率15%,同乙组的62.5%、、31.25%、6.2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临床上的盆腔脓肿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术后给予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明显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先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在现代中药的众多研究理论中,中药药剂学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中药行业发展多年,无论在品种,还是在药效上,都出现了相互融合的情况,这也是中药药剂学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本文就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恩格列净在近些年来中药药剂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今后研究的发展思路,为恩格列净在中药药剂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
作者:宋琪雯;黄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行动导向的问题初出现在德国,提出该概念的目的是更好的指导现代的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在我国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内科护理的质量与在教学中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很大关系,从小的方面的说,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便于其更好的接受内科护理的知识,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为未来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郑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情况及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均成功止血,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死亡率0.00%,但研究组停止出血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满意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73.33%)(P <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高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免疫检验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疾病检验方式,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抗原抗体的反应、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酶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放射免疫等。临床免疫学检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产生检验质量受到影响的情况,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研究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想要有效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首先需要明确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俞静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及意识障碍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护理后心力衰竭、感染、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佘丽;赵小兰;杨蓓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