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恩格列净

宋琪雯;黄勇

关键词:恩格列净, 中药药剂学, 研究进展, 发展思路
摘要:在现代中药的众多研究理论中,中药药剂学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中药行业发展多年,无论在品种,还是在药效上,都出现了相互融合的情况,这也是中药药剂学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本文就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恩格列净在近些年来中药药剂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今后研究的发展思路,为恩格列净在中药药剂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为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远程护理干预对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干预对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的3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远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53.33%),延期愈合率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 vs 26.67%,0.00% vs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 vs 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程护理干预及时为患者提供康复知识,促进伤口愈合,使手指功能得到大限度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敬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团队管理方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5月开始在护理管理中运用团队管理方式,对运用团队管理之前、之后的急诊护士综合素质及服务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行团队管理方式后护士的综合素质、服务态度、基础护理等都高于普通护理,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运用团队管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并且可以增加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

    作者:余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紫癜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紫癜病发的关联,进而寻找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我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以及健康体检儿童对十四项食物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的对比分析,观察不同食物特异性 IgG 的阳性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变患者食物特异性 IgG 的阳性明显高于健康对比组,且鸡蛋、鳕鱼和牛奶的食物特异性反应强烈。结论:通过对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某些特定食物存在的不耐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临床实施个性化的健康饮食指导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紫癜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王旭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56例各类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肝脏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和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及时采取合理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于精神病的防治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避免并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亚莉;司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人身攻击与本科护理在校生专业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和分析临床人身攻击现象对护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专业认知的影响,以期为护理院校课程设置及临床护患问题处理提供依据,为护理专业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提高参考。方法:对我院护理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各年级共100名学生参与调查,并采取坐谈方式了解其对临床护士遭受人身攻击现象的看法与认识。结果:经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47.4%的学生专业认同度一般,10.5%的学生专业认同度低,且与临床人身攻击关系较密切。

    作者:李娜;魏丽丽;朱燕红;马林;单晓双;刘德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方丹参滴丸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复方丹参滴丸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门诊收治的社区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前者口服消心痛进行治疗,后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远小于观察组(94.0%),P <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远大于观察组(0),P <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均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社区冠心病患者,有助于良好控制病情,临床效果理想,而且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金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后的 SAS、SDS 评分分别为(41.39±5.32)分、(40.45±7.21)分,优于对照组的(51.23±8.45)分、(54.67±9.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生存时间为(3.45±1.52)年,高于对照组的(1.98±1.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的异常情绪程度,延长实际生存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前心理负面情绪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 >0.05);经上述相应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均较之前有所减轻,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9.3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16%)(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8月我院尿毒症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给予研究组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尿毒症脑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与护理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基本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市某区域范围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血压状况。结果:本组患者在社区健康教育前收缩压为(160±15)mmHg,舒张压为(95±10)mmHg;在社区健康教育后收缩压为(150±10)mmHg,舒张压为(85±6)mmHg。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减少和避免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符荣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与新辅助化疗期间关系。方法:观察10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与213例良性乳腺癌患者,入院时抽血化验他们的甲状腺功能,分析9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乳腺癌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高,为20.6%,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比较较低,仅为6.2%,首次入院时乳腺癌首诊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低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t =-2.036,P =0.042),新辅助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甲功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 =13.427,P <0.001;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t =3.732,P <0.001;FT3:Z =-10.264,P <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t =8.201,P <0.001],相邻两疗程新辅助化疗前甲功无显著性变化(T3:t =0.170,P =0.865;T4:t =1.458,P =0.147;FT3:t =0.180,P =0.858;FT4:t =-0.973,P =0.333;TSH:t =-0.877,P =0.383)。结论: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时多伴随低甲状腺功能状态,新辅助化疗期间甲功明显降低而在下一疗程新辅助化疗前甲功又明显恢复和改善。

    作者:崔文峰;刘玉萍;孙希宝;王德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粉碎桡骨远端性骨折54例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12年9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4例,根据 AO 分型:C1型6例、C2型21例、C3型27例。结果:术后随访12~36月,平均16.8月。依据 Dienst 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分,优36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88.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好。

    作者:杨新华;代联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腺检查中两种 DR 曝光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检查中两种 DR 曝光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笔者进修医院接受体检者150例,采用两种 DR 曝光模式 STD 模式以及 DOSE 模式来对同一患者的两侧乳腺的 CC 位以及 MLO 位进行曝光,对比两组的射线剂量,评价它们的成像质量。结果:试验组乳腺的 CC 位射线剂量 AGD 为(1.1487±0.0184)mGy,要高于对照组乳腺,它们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有着一定的意义(P <0.05)。试验组乳腺的 MLO 位射线剂量 AGD 为(1.1487±0.0184)mGy 高于对照组,它们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有着一定的意义(P <0.05)。两组乳腺的 CC 位和 MLO 位成像质量相比较,它们间的区别没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在乳腺检查中,进行乳腺铂靶的一般体检患者可以选择使用放射剂量比较少的 DOSE 剂量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放射量,并且能保证成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痔疮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

    痔疮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临床根据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以便血、疼痛、脱垂为主要症状。而中医手术治疗痔疮是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术后出血少、疼痛小,所以做好术后护理,对病人的早日康复、降低痔疮的复发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静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放置位置不同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经验与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疝补片放置不同层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64例患者,目前手术方式有两种做法,前面切口、剥离疝囊、疝囊切除及高位结扎、填塞网塞步骤相同(巴西尼法),不同之处在于疝补片放置位置。方法一:放置、固定好网塞后,提起精索将修剪好的补片直接平铺于精索与腹外斜肌、联合腱之间,固定于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上,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切口;方法二:放置、固定好网塞后,提起精索将修剪好的补片平铺于腹外斜肌、联合腱与腹内斜肌、腹横筋膜之间并固定,将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腱间断缝合后,放回精索,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切口。两者区别在于方法一中精索与补片直接接触,术后致密粘连;方法二中精索不与补片直接接触,术后不会出现致密粘连。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方法一放置补片,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方法二放置补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区慢性疼痛发生率、疝复发率分别为3.13%、3.13%,伤口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疝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48.32±6.21)min、(5.78±1.32)d、(5.87±0.73)d,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能降低复发率,但补片放置位置不同(精索与补片是否形成致密粘连)可降低术后伤口区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作者:张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选取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60例患者采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则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将两组患者不同方法下的治疗结果相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 <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暴露双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且差异较大,P <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林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症监护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病房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资料,对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感染发生部位、真菌培养结果和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4例患者罹患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约为20.59%。其中呼吸系统感染7(50.00%)例,泌尿道系统感染5(35.71%)例,消化道感染2(14.29%)例。分离出的菌株共计37株,白色念珠菌19(51.35%)株,热带念珠菌6(16.2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8.11%)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2(5.41%)株,克柔假丝酵母菌4(10.80%)株,曲霉菌3(8.11%)株。经比较,两组 APACHE II 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且未感染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深部真菌感染组。深部真菌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65岁人群,应用两种广谱抗生素≥7d,留置尿管、胃管或中心静脉插管≥7d,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高血糖、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静脉高营养等危险因素情况,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 <0.01)。依据真菌培养结果,针对曲霉菌、光滑球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等感染患者,均采用两性霉素 B 或伏立康唑进行治疗,针对其他类型念珠菌感染患者,则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经治疗14d 后,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依据相关高危因素,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如发现真菌感染疑似患者,即应予以预防或早期经验性治疗。待明确真菌感染部位及真菌感染类型后,适当调整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罗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着重于寻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的佳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三都县人民医院中医科2013年04月-2015年04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时,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而实验组病患以针灸为主展开各项救治活动,评价2组病患治疗情况及其有效性。结果:2组病患在功能状态的评定结果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P <0.05)。结论:基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来说,以针灸为主展开各项救治活动有助于缓解病患病情,同时还能改善其临床指征,可推广。

    作者:李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