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述我院门诊药房如何开展优质服务

香兰;颜廷旭;王宇

关键词:门诊药房, 优质服务
摘要:目的:讨论我院门诊药房开展的优质服务经验。方法:通过进行系统培训,改变门诊窗口人员的服务理念;加强人员管理,提高药师综合素质;通过督导、检查,深入开展规范化服务,强化门诊药房窗口人员服务行为准则,全方位提高门诊药房人员服务水平。结果与结论:我院门诊药房人员始终遵从医院以特色吸引病人,以服务留住病人,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营医院的观点,建立和完善自身建设,打造出具有我院门诊药房人员特有的优质服务剧本,赢得广大患者的好评。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EGFR 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TKI 治疗的疗效影响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1例 EGFR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KI 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1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1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9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0人,有效率57.14%,疾病控制率100%;化疗组 CR 是0人,PR 是10人,SD 是16人,PD 是4人,有效率33.3%,疾病控制率8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 EGFR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 TKIs 疗效优于传统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作者:乔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患有肝硬化的相关乙肝患者进行恩替卡韦的相关治疗,尤其是在失代偿期中,主要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效安全性。方法:对有完整2年资料患有肝硬化的乙肝患者在相应的失代偿期进行相应恩替卡韦治疗。结果:在全部20例患者中在接受了恩替韦卡的治疗之后病情明显有所好转。结论:对患有肝硬化的乙肝患者进行恩替韦卡的相关治疗之后在治疗的安全有效性上都比较好,能够对乙肝病毒给与有效的抑制,从而对后续病情的复发起到了降低的作用。

    作者:张立勇;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34例多囊卵巢综合症合并不孕症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进行患者病症的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病症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以及血清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以及睾酮等指数水平的变化,对于患者病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自然排卵率与妊娠率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分别为82%和78%。结论:腹腔镜下卵泡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

    作者:马嘉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洁净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取300名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感染控制措施;选取300名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普通感染控制措施。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控制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全程控制可有效降低层流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红;丁元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00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理知识、康复训练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对照组32例(64.0%)患者熟悉神经内科病理知识和了解康复训练技巧,观察组46例(92.0%)患者理解神经内科病理知识和掌握康复训练技巧,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病理知识和康复训练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方三维 B 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探讨复方三维 B 静脉滴注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复方三维 B 针剂,每日一次,每次1支,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局部皮损部位照射,以上治疗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2.22%、40.00%和80.00%、57.78%。二者经 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均小于0.05)。结论:复方三维 B 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红梅;程世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精神病专科医院传染病管理及防控措施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在传染病管理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对我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有目的性的制定合理、科学、高效的防控措施。结果: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全面提升了全院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有效防止了传染病的爆发。结论:加大系统理论培训、强化全院防控意识、健全感染管理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提高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管理效率的关键。

    作者:莫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简述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回顾临床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治疗高血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治疗的药物名称,服用剂量以及服用药物的天数等基本情况,得出临床上使用频率高的药物,得出结论。结果:临床上使用频率高的五类药物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CB、ACEI、IRB。结论:我院使用的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方法基本合理。

    作者:冉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糖代谢紊乱与皮肤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糖代谢紊乱与皮肤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只大鼠,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一组为正常大鼠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成模,待观察组大鼠成模后,取两组大鼠背部皮肤进行组织学的观察,再检测两组大鼠皮肤中的组织糖含量及1型和3型胶原等表达量和被糖基化的程度。结果:观察组皮肤的表皮细胞层次并不清晰,而且有部分表皮细胞没有复层排列,导致棘细胞减少,使表皮层和真皮层变薄,而胶原纤细,导致排列十分紊乱,有些胶原会发现慢性的炎性细胞浸润。观察组皮肤组织的糖含量比对照组高,有明显的蓄积,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观察组大鼠皮肤没有受到损伤,而且组织结构十分完整的情况下,组织学与细胞生物学等行为就已经开始改变,这也是糖尿病皮肤容易受到损害创面难痊愈主要因素。

    作者:章艳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治疗的十一大误区

    笔者在多年治疗糖尿病过程中根据患者对糖尿病的一些误读,总结出糖尿病患者容易误解的十一大误区,这些误区即影响到患者治疗措施的实施,又妨碍了各项操作的达标,糖尿病医生要经常提醒、督促和检查糖尿病患者不要走入这十一大误区。

    作者:苑灿明;周一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及意识障碍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护理后心力衰竭、感染、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佘丽;赵小兰;杨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颅脑损伤抢救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抢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提高抢救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抢救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2例的救治及护理资料,总结手术配合与护理经验。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24个月,良好23例,中残5例,重残1例,死亡3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通过及时的手术及到位的护理配合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及康复率。

    作者:娄旭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试论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的问题初出现在德国,提出该概念的目的是更好的指导现代的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在我国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内科护理的质量与在教学中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很大关系,从小的方面的说,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便于其更好的接受内科护理的知识,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为未来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郑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55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5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基本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治疗而言,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高。

    作者:熊孟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肠道准备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结肠镜检的老年患者(>60岁)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使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对照组仅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清洁肠道,对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清洁度无统计学差异(98.0% vs 94%,P >0.05);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26.0%)低于对照组(52.0%),P <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作老年患者结肠镜检肠道清洁准备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不降低疗效,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莲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精神病医院护士与少数民族女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探讨

    在我院开展的少数民族女性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沟通上的困难,而这些沟通的障碍,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针对我院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行原因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提高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代渊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人身攻击与本科护理在校生专业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和分析临床人身攻击现象对护理专业本科在校生专业认知的影响,以期为护理院校课程设置及临床护患问题处理提供依据,为护理专业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提高参考。方法:对我院护理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各年级共100名学生参与调查,并采取坐谈方式了解其对临床护士遭受人身攻击现象的看法与认识。结果:经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47.4%的学生专业认同度一般,10.5%的学生专业认同度低,且与临床人身攻击关系较密切。

    作者:李娜;魏丽丽;朱燕红;马林;单晓双;刘德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析手术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增生结节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加乳癖散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现了差别。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以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复发率上,观察组以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效果良好,且毒副作用小,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苏炳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80例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划分,A 组40例采用氟哌啶醇治疗,B 组40例采用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42.5%,明显低于 B 组77.5%,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效果优于氟哌啶醇,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推广价值。

    作者:胡淑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紫癜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紫癜病发的关联,进而寻找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我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以及健康体检儿童对十四项食物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的对比分析,观察不同食物特异性 IgG 的阳性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变患者食物特异性 IgG 的阳性明显高于健康对比组,且鸡蛋、鳕鱼和牛奶的食物特异性反应强烈。结论:通过对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某些特定食物存在的不耐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临床实施个性化的健康饮食指导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紫癜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王旭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