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保障制度是我国为广大农民群众制定和实施的一项民生政策,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等问题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技研究的不断进步,提升新农合精细化管理水平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基于此,本文就提升新农合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途径进行分析。
作者:谭春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抽取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单纯的抗凝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溶栓加抗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动脉血气指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 >0.05;实验组的治疗显效率较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溶栓加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在治疗的效果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单纯抗凝治疗的方式其出血的风险更小。
作者:贺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护理时应用专职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并对其应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共计210例,在患儿与家长从进入医院开始直至出院的全程之中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便是对治疗进行解释,专职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后的的患儿与家长进行小儿先天性的心脏病方面的知识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在经过专职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之后,患者家长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上的熟悉与掌握程度上均有着十分明显的提高,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专职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家长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熟悉程度,能够将治疗的效果进行提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健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糖代谢紊乱与皮肤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只大鼠,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一组为正常大鼠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成模,待观察组大鼠成模后,取两组大鼠背部皮肤进行组织学的观察,再检测两组大鼠皮肤中的组织糖含量及1型和3型胶原等表达量和被糖基化的程度。结果:观察组皮肤的表皮细胞层次并不清晰,而且有部分表皮细胞没有复层排列,导致棘细胞减少,使表皮层和真皮层变薄,而胶原纤细,导致排列十分紊乱,有些胶原会发现慢性的炎性细胞浸润。观察组皮肤组织的糖含量比对照组高,有明显的蓄积,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观察组大鼠皮肤没有受到损伤,而且组织结构十分完整的情况下,组织学与细胞生物学等行为就已经开始改变,这也是糖尿病皮肤容易受到损害创面难痊愈主要因素。
作者:章艳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对患者进行阑尾炎手术后在其切口的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观察并分析其对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共计182例,将患者按照其临床的护理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96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对手术的切口处进行冲洗,观察组86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冲洗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脂肪层的下方放置引流管,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9.30%,对照组患者切口的感染率则达到了35.42%,其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 <0.01);在手术后,观察组愈合拆线的时间为(6.63±1.95)天,对照组愈合拆线的时间则为(10.58±5.53)天,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对阑尾炎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在其手术切口的脂肪层下置管进行引流能够十分有效地降低切口处的感染几率,提高患者切口的临床与和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周长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28例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结果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血铅分析仪监测28例儿童血铅水平,探讨儿童年龄、性别的血铅水平差异性,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28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铅中毒发生率为;14例女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14例男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小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气铅污染、室内铅尘、装饰材料、铅污染水源、玩具学习用品及铅污染食品均可提高儿童血铅水平,增加铅中毒的风险,与儿童血铅水平呈正相关(r =0.36、4.59、3.68、0.41、0.32、0.36,P <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导致儿童血铅水平提高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可通过行为干预儿童的日常行为,提高儿童的饮食卫生水平及优化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降低铅中毒的风险。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 B 超对皮肤增生性瘢痕检测的效果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术前24小时内通过 B 超检测,主要观察瘢痕的厚度,对于厚度不一的较大瘢痕,需要反复检测观察、拍摄皮肤组织的影像,经观测的部位用记号笔加以标记。术中切开经标记过的点直至瘢痕底端,对比术中经切开的瘢痕厚度与 B 超所检测的厚度结果。结果:皮肤增生性瘢痕经 B 超检测的数值与实际测量值存在的误差小。结论:通过 B 超检测增生性瘢痕的厚度能明确其瘢痕的变化方向,为诊断结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苏艳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钙是人体所必需的常量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钙的流失也越来越多,骨质疏松病对中、老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婴幼儿的各种钙缺乏病的出现也让人们阵阵担忧。对于现在的钙缺乏症,"如何补钙""怎样才能不缺钙"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作者:张金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进一步就整体护理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4%,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各临床症状,提高其护理效果,还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在出现阴道疾病时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在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00例患者。提取1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高倍显微镜的观察以及阴道疾病的检查。结果:选取的100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被检测出存在异常,其中的25例患者为细菌性阴道疾病,16例患者为霉菌性感染,12例患者为滴虫+霉菌感染,10例患者为滴虫感染。结论:平时不注意卫生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阴道疾病,发病因素较多,所以平时应当注意卫生,注意阴道分泌物的检查,它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出阴道疾病的状况。
作者:龙金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留置导尿管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二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行护理干预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及第四周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科患者使用导尿管时其护理风险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相对增高,此时采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安全性也有一定保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陈欣洁;胥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小口氏病(Oguchi diseicse),系世界各国罕见病例,眼底表现:水尾(Mizuo)氏现象,先天性、静止性夜盲,三大特征即可确定,除世界各国眼科专家有的报告,我国也有关冠武、范鸿简、郑建中等,约28例,易漏诊,特报道,对儿童作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观察,后果好。了解本病,不必长期服用维生素 AD,避免幼儿鱼肝油过量并发症。
作者:徐汉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病患80例进行研究调查,观察在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提出护理方法,并且调查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老年患者在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得到明显的提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主要在心理方面、饮食方面、呼吸道方面。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实际调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可以提高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护理的水平和质量,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洪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后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患者下床活动需要的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患者下床活动需要的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中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患者治疗需要的时间,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雷;仇存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四表一卡一识"法对预防和跟踪观察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方法:建立和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压疮风险上报表"、"压疮上报表"、"压疮护理观察表""翻身时间卡""压疮标识",对住院病人进行压疮的管理。结果:住院病人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结论:实施"四表一卡一识"法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便于对压疮跟踪观察和护理。
作者:金路;张晓琳;蔡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 D 缺乏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根据血25(OH)D3浓度分为维生素 D 缺乏组(<10ng/ml)和维生素 D 非缺乏组(≥10ng/ml)。采集临床资料数据,测定下肢动脉疾病指标踝肱比(ABI)。对血25(OH)D3水平及ABI 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及二项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在全部(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 D 缺乏组为84例(40.8%),维生素 D 非缺乏组122例(59.2%)。在维生素 D 缺乏组与非缺乏组中,已知的下肢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如年龄、BMI、腰围、高血压、吸烟、总胆固醇)无显著差异。维生素 D 缺乏组 ABI≤0.9的24例(28.6%),维生素 D 非缺乏组 ABI≤0.9的32例(26.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二项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25(OH)D3浓度与 ABI 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未发现维生素 D 缺乏与下肢动脉疾病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英;杜学文;陈世清;陆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在传染病管理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对我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有目的性的制定合理、科学、高效的防控措施。结果: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全面提升了全院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有效防止了传染病的爆发。结论:加大系统理论培训、强化全院防控意识、健全感染管理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提高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管理效率的关键。
作者:莫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间12月治疗腹横纹小切口疝气的患病儿童共36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3例,观察组进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疝气手术,研究两组手术后的临床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少,患病儿童在手术后的并发症例数为6例(17.1%),观察组为1例(2.9%),对照组为5例(14.2%),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是一种具有明显效果的微创手术,减少并发症,有效的改善小儿疝气治疗效果。
作者:雍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共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经两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7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理念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素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在 ICU 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 ICU 躁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分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肤受损、再次出血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肤受损、再次出血及 ICU 住院时间分别为(2例、0例、1例、0例、25.6±2.3天)、(12例、11例、8例、7例、38.6±4.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使用镇静-躁动评分提前对患者进行躁动分级,给予针对性护理方法,能够明显降低 ICU 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肤受损、再次出血比例,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詹炜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