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骁;冯正直
目的:考察积极关注对社交焦虑者的焦虑、解释偏差及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借鉴认知行为治疗中记录思维日记的方法(Dysfunctional Thought Record,DTR),改良后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社交焦虑者(非临床样本)进行—个月的正性思考,引导其关注正性信息.内容包括对某一正性事件积极的想法、积极的情绪、舒适的躯体感受以及积极的行为结果.结果:一个月的积极关注训练后,社交焦虑者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明显改善(P<0.001);解释偏差任务中选择正负性解释的反应时均明显缩短(P<0.01);注意偏向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对生活琐事的积极关注可以有效改善社交焦虑者焦虑症状及解释偏差.
作者:余红玉;钱铭怡;姚泥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和情绪行为问题对学生初三时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和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与睡眠问题之间的跨时间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对某地级市两所中学学生进行3次追踪测量,测量的时间点和内容分别为:第一次在2011年4月(初一),测量内容有人口学变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第二次在2012年5月(初二),没有测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第三次在2012年11月(初三),测量内容和基线相同.结果: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可以负向预测初三睡眠问题,初一时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正向预测初三时的睡眠问题,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和睡眠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性,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8.55%.结论:在风险环境下,低心理弹性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行为问题,伴随情绪行为问题的增加和加重,学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作者:杨彦川;范方;蔡柔娜;彭婷;黄蓉;蒋玉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编制适用于中学生的人际敏感性问卷.方法:以中学生为被试,通过6次抽样,共计调查4315人次.在参考已有文献、开放式调查问卷结果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终编制出中学生人际敏感性问卷.结果:中学生人际敏感性问卷包括脆弱性、认同需要、警戒性、分离焦虑、自卑性、疑人性和内倾性7个因子;总问卷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599 ~ 0.893,重测信度为0.657~0.735;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的模型拟合度较好;同时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结论:中学生人际敏感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中学生的人际敏感性.
作者:叶一舵;赖运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多维度儿童智力诊断量表(MIDSC)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再次检验.方法:方便收取192名来自上海地区的4~11周岁的儿童进行个别测试,其中131名来自幼儿园和小学,61名来自辅读学校和福利院.结果:①MID-SC全量表、三个分量表和10个分测验的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均达0.9或者0.8以上.②相关矩阵呈现出分测验与所属分量表及全量表之间的相关高于与非所属分量表之间的相关之趋势;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高阶因子模型优于单因子模型的拟合;普通来源儿童的全量表和分量表1Q显著优于特殊来源儿童.③从特殊来源儿童中检测出43名IQ低于70,其中有临床诊断的17名儿童全部被测出,并做了不同水平区分.结论:MIDSC的信度和效度令人满意,建立全国常模后,将能够用于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别与区分.
作者:刘晓陵;于铎;金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远洋航行的工作环境让远洋航行人员长时间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继而引发抑郁等情绪问题.本研究在参阅远洋航行人员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远洋航行人员抑郁的改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指出其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研究应注重构建远洋航行人员抑郁的成因模型,为抑郁障碍的预防与治疗,维护远洋航行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远洋工作效率和推动远洋航行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杨娟;蔡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福特应激失眠反应量表中文版(FIRST-C)评估应激性失眠易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FIRST-C评分将79名研究对象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接受相同的应激实验后使用多导睡眠仪(PSG)监测夜间睡眠情况.结果:与应激前比较,高分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体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下降、2期睡眠百分比增加、3-4期睡眠百分比与REM百分比减少(P<0.01或0.05);低分组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两组应激前后PSG各项指标变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结论:FIRST-C可应用于应激性失眠易感性的临床评估.
作者:高存友;甘景梨;段惠峰;赵兰民;梁学军;祝希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考试焦虑者对不同程度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及社会期望量表筛选出20名高考试焦虑、16名低考试焦虑大学生被试完成修正的点探测任务,任务中给被试呈现考试相关高威胁-中性(HT-N)、考试相关低威胁-中性(LT-N)、考试无关高威胁-中性(T-N)以及中性-中性(N-N)词汇对200毫秒.结果:高考试焦虑个体对考试相关威胁词汇存在注意易化趋势,且对考试相关及无关高威胁词汇注意回避;而低考试焦虑个体对所有威胁词汇均出现注意易化趋势.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威胁程度如何影响考试焦虑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成分的证据.
作者:董云英;张小聪;周仁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WFCS),情绪智力量表(WLEIS)和工作投入量表(UWES)对河南省7所特殊教育学校25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特殊教育教师家庭冲突和工作投入在性别、有无孩子及年龄方面差异显著;②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显著相关;③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特教教师情绪智力缓冲了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负性影响.
作者:李永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具体性自传体记忆降低特征对于冗思与抑郁症状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323名大学生完成了自传体记忆测验、冗思反应方式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冗思得分越高,抑郁症状的得分就越高;而具体性自传体记忆的降低在冗思与抑郁症状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效应.结论:大学生的冗思既可以直接影响其抑郁症状,也可以通过具体性自传体记忆的降低来间接影响其抑郁症状.
作者:肖晶;孔天竺;张祯;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当代年轻男同性恋者性取向隐瞒的特点及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并探究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性取向隐瞒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机制.方法:使用性取向隐瞒问卷、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问卷、生命意义感问卷对402名年轻男同性恋者进行考察.结果:①非独生子女性取向隐瞒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而无固定恋人者的性取向隐瞒显著高于有固定恋人者;②性取向隐瞒与拥有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寻求意义感相关不显著;③自主需要、能力需要的满足在性取向隐瞒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年轻男同性恋者性取向隐瞒存在个体差异.性取向隐瞒可一定程度影响生命意义感,且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而实现.
作者:李放;邢锦涛;王一博;宁凯;郑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性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和性倾向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影响.方法:抽取某三所高校1869名女性大学生,筛选自我报告为绝对异性恋和绝对同性恋者作为分析样本,后形成正式样本374人,采用人际性客体化量表、躯体客体化量表和社会文化外在美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结果:理想美内化对性客体化经历与自我客体化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性客体化经历和理想美内化的关系受到了性倾向的调节,对于女异性恋来说,其理想美内化的程度随着性客体化的提升而升高,呈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对于女同性恋来说,虽然理想美化随性客体化经历的增加也表现出上升趋势,但这种上升趋势并不显著.结论:揭示了性客体化影响自我客体化的机制以及性倾向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俊一;尹清;沈先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虽然自我妨碍对学业成就的负面影响不断被研究所证实,但如何对学业自我妨碍进行预防和干预,直到近才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已有自我妨碍的研究为如何有效干预和预防自我妨碍提供了证据.首先阐述了学业自我妨碍的概念及分类,探讨了其产生机制(自尊保护和印象管理)及后果.接下来,讨论了学业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包括成就目标、成就动机、自尊和完美主义等.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一个预防学业自我妨碍的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建议.
作者:李丹妮;席居哲;左志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新婚夫妻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WFC)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FWC)的特点及其对婚姻质量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对北京市228对新婚夫妻进行调查.结果:①夫妻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都高于家庭对工作的冲突,且丈夫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都高于妻子的冲突水平.②夫妻双方的两种工作家庭冲突水平都与自身和配偶的婚姻质量显著负相关,且丈夫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以及妻子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丈夫的婚姻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妻子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和丈夫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妻子的婚姻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新婚夫妻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存在差异,且两种工作家庭冲突对自身和配偶的婚姻质量存在不同的预测作用.
作者:郑颖娴;肖佳莹;李晓敏;兰菁;琚晓燕;方晓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有无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症状的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有ODD症状儿童的不同类型(单纯ODD症状流动儿童、ODD伴注意力缺陷多动(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症状儿童、ODD伴ADHD及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症状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的特点.方法:从北京10所小学中选取有ODD症状的儿童369名(单纯ODD症状101名,ODD+ADHD症状204名,ODD+ADHD+CD症状63名)及没有ODD症状的对照组儿童349名.由儿童填写心理适应(包括心理弹性、自尊、抑郁、愤怒情绪调节)、学校适应(包括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结果:①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②有ODD症状的三组内部相比,ODD+ADHD症状组、ODD+ADHD+CD症状组儿童在愤怒情绪调节、师生关系上显著差于单纯ODD症状组儿童;③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都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且与ADHD、CD共病后的适应能力更差.
作者:张菁宸;黎燕斌;张玉麟;蔺秀云;侯香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开发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决策能力评估工具.方法:经决策能力量表版权所属机构授权,请有关专家对决策能力量表进行翻译及回译;选取军校学员420名,战士80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另用剑桥赌博任务进行效标关联效度研究.结果:采用决策能力量表各分量表标准分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6因子结构模型,与国外研究相一致.各分量表Cronbach α在0.625-0.840之间,间隔两个月的重测信度在0.44~0.78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37-0.689之间.效标关联效度研究发现,决策能力量表分数高低个体在剑桥赌博任务决策质量成绩以及风险调节能力成绩上差异显著.结论:修订后的决策能力量表在军校学员群体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决策能力评价的测量工具.
作者:冯田;彭家熙;张家喜;霍倩倩;肖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验证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在问题青少年群体的信度和效度.方法:902名12-25岁青少年接受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调查,其中心理障碍222例、违法者290例、正常者390人,用信度分析、因素分析和组间比较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除情感表达、独立性和宗教观外,其它分量表在三个样本中的信度都在0.5以上,除独立性和控制性外,其它分量表得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正常青少年样本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三因子:关系(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组织性)、个人成长(娱乐性、知识性)、稳定性(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累计解释总方差的64.7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三因素交叉模型的拟合度优于Moos三因素模型和刘丹三因素模型.结论:独立性和宗教观信度很差,娱乐性、成功性和情感表达信度较差,其它分量表的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8个分量表符合三因素交叉模型,对不同人群具有鉴别效度.
作者:陶金花;金凤仙;张嫚茹;程灶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网站自我呈现策略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和自我认同简易量表对48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都与线上积极反馈以及自我认同显著正相关;积极自我呈现不能直接预测自我认同,线上积极反馈在积极自我呈现对自我认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真实自我呈现不仅能够直接显著预测自我认同,而且能够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影响自我认同.结论: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影响青少年自我认同,不同呈现策略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
作者: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牛更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不同神经质水平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对高兴和恐惧面孔的识别绩效及其与卵巢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让高、低神经质两组女性在卵泡早期,卵泡晚期和黄体期对不同强度的恐惧和高兴面孔进行识别,并对卵巢激素进行检测.结果:面孔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在晚卵泡期高于卵泡早期或黄体期,但是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高低神经质组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此外,男性和高兴面孔识别的正确率更高,反应速度也更快.面孔表情与性别交互作用表明只有在女性面孔上,高兴识别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恐惧识别的正确率.而男性高兴面孔识别的正确率与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均显著负相关,睾酮与面孔识别的反应时相关显著,泌乳素仅与高兴面孔识别的正确率显著负相关.结论:月经周期中面孔表情识别绩效与卵巢激素相关,尤其是雌激素、黄体酮、睾酮和泌乳素可能是影响面孔表情加工的潜在内分泌机制.
作者:张文娟;周仁来;燕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大五人格类型对冲动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使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自我控制量表、感觉寻求量表简版和自我报告的冲动消费行为评价对1571名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施测.结果:大五人格类型均和冲动消费有显著相关,以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为中介变量的SEM模型拟合良好(x2/df=-1 8.99/3=6.33,CFI=0.99,TLI=0.96,SRMR=0.01,RMSEA=0.06),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外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对冲动消费的影响中起了完全中介作用,外倾性和尽责性对冲动消费的总效应大,前者表现为正效应,后者表现为负效应.结论:大五人格类型对冲动消费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通过自我控制与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实现.
作者:邓士昌;高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同伴侵害作为中介变量是进一步增加羞怯对社交回避的预测作用还是增加羞怯对攻击的预测作用.方法:对845名大学生采用攻击性量表、同伴侵害量表和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测量.结果:①羞怯与攻击、同伴侵害、社交回避与苦恼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侵害与攻击呈显著正相关,和社交回避与苦恼相关边缘显著.②同伴侵害在羞怯和攻击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伴侵害在羞怯与社交回避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羞怯水平越高,越容易遭受同伴侵害,进而导致羞怯个体攻击性增强,而同伴侵害这一特定的社交情境并不会导致羞怯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增加.
作者:薛雯雯;韩磊;窦菲菲;武云鹏;高峰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