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柯;成建钊;肖国存
目的:探究阿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阿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7%,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麻贵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应用细致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能感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月1日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细致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能感。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能感要远远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能感,从而增加预后信心,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宁;苗静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知识在新生儿应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预防鼻塞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科住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153人次,将其做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11日至2014年7月9日我科住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163人次将其做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鼻塞固定方法对其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品管圈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新生儿鼻塞脱落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新生儿鼻塞脱落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知识应用于新生儿临床护理中,其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鼻塞脱落发生,对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及节省医疗资源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骨折患者临床手术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86例骨折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法将86例患者分为43例 A 组和43例 B 组,分别对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法和常规护理法,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A 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风险发生率均优于 B 组(p <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率。
作者:夏筱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我科从事儿科护理,平均年龄在5岁以下,外周静脉具有短、细、脆的特点,给护士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反复穿刺静脉也会造成患儿额外的痛苦。留置静脉针可以减少患儿痛苦,并能够保护患儿的血管,同时也为护士的工作减轻了负担,是目前儿科穿刺的首选方案。然而,随着留置静脉针的频繁使用,静脉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标准将静脉炎分为三度[1],轻度:局部疼痛、红肿,未见条索状改变;中度:局部疼痛、红肿伴有条索状改变;重度:局部疼痛、红肿、条索状改变伴有硬结。本文通过探索新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旨在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儿痛苦。
作者:孟丽;关振强;刘红芳;潘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科施全麻手术治疗的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麻醉苏醒期内,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对小儿麻醉苏醒期内护理的必要性进行评价。结果:在术后麻醉苏醒期共出现6例呼吸道梗阻,4例心率失常,1例呕吐,经过积极治疗之后均转危为安,全部顺利渡过了苏醒期。结论:术后麻醉苏醒期内的护理可以使并发症得到减少,对患儿顺利苏醒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洪菜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感染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63例,测量两组病患者的乳酸水平、APACHE -II 评分以及 SOFA 评分等指标,对以上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A 组病患者(ICU 治疗时间在48小时以下)与 B 组病患者(ICU 治疗时间超过48小时)相对比,二者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氧合指数、APACHE -II 评分以及 SOFA 评分等指标存在着显著差异,P <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 APACHE -II 评分、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以及 SOFA 评分,因此应当采用积极的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发病率,缩短患者 ICU 治疗的时间。
作者:刘云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剖析我院中医疏肝法在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并对其实施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方法:择我院2014年月至12月,收治入院的胃炎患者,共80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8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实施中医疏肝治疗法,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并剖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95.0% vs.77.5%。且其 SAS 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对治疗中出现的不适症状,研究组的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炎患者实施中医疏肝治疗,能起到纾解患者负面情绪以及提高疗效的作用[1]。
作者:黄秒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文章主要是为了对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方法是针对标本执行的方式主要是查对验收,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获知一些不合格标本,诸如对标本外观、检测分析、复查等的观察。结果发现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以及胸腹水、脑脊液标本等中包含的不合格标本比例分别是4.82%、9.3%、3.89%和6.13%。结论:通过分析和判定不合格标本,进而促使规范标本的采集行为得到保证,同时促使标本的检验质量进一步提升。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7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评论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2.8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生存的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生素、中药经肠灌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体温下降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0.7)d 与(9.11.1)d,均低于对照组的(3.30.6)d 与(12.8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有利于症状缓解,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中常规血脂检查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心血管异常患者80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 -C)、血清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 A1(ApoA1)、总胆固醇(TC)水平,并就结果与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展开对比。结果:心血管疾病组 Lp(a)、TC、LDL -C、ApoB 显著高于对照组,HDL -C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ApoA 无明显差异(P >0.05)。心血管疾病组血清 Lp(a)水平明显增高,对照组在正常参考值内,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2×2矩阵法对测定值计算,相较其他血脂指标,Lp(a)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居更高水平,其中准确率为76.2%,特异度为89.5%,敏感度为64.2%,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心血管疾病诊断中,血清 Lp(a)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需结合其它指标,以明确检出危险状况,指导治疗。
作者:王品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传统腹股沟疝修补的治疗体会。方法:本组180例病人笔者均采用传统的佛格逊氏法,巴西尼氏法和哈斯特德氏法三种方法手术治疗,既省钱,又方便,效果也很肯定,仍然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是普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希望大家在做好传统手术的同时,再开展无张力修补术,更有利于我们在腹壁外科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马中华;周金秀;魏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危急值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70例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资料,并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危急值"是指当这种辅助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佳抢救机会。
作者:商杰玉;李颜文;孟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讨成人正畸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30例成人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临床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人格状况、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分析其人格特征与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比较130例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在口腔卫生、复诊时间、矫治器维护等方面的依从性得分,可见人格内外倾向的患者在口腔卫生保持的依从性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表现为外向型患者的保持效果优于中间型患者,优于内向型患者,P <0.05。其余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在各方面依从性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外向型人格患者口腔卫生保持依从性更加,有利于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吴兰;龙澈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采用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以来,在我院普外科进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手术临床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其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叶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这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的显效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6.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云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超声内镜引导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蕊;周波;肖寅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小儿肺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袁光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讨论螺旋 CT 与腹部 X 线平片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收治的84例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螺旋 CT 和腹部 X 线平片检查,对比临床,讨论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螺旋 CT 的检出率为82.14%,要高于腹部 X 线平片的67.86%。结论:采用螺旋 CT 进行肠梗阻诊断,诊断率较高,能对疑似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
作者:唐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