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付淑波

关键词:检验, 质量,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改善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方法:通过探讨研究当前临床检验工作中的不足,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和实际所需结论的差异距离,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当前临床检验在质量控制上还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结论: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医疗意义,为后续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需要加强控制。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新方法及静脉炎的护理

    目的:我科从事儿科护理,平均年龄在5岁以下,外周静脉具有短、细、脆的特点,给护士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反复穿刺静脉也会造成患儿额外的痛苦。留置静脉针可以减少患儿痛苦,并能够保护患儿的血管,同时也为护士的工作减轻了负担,是目前儿科穿刺的首选方案。然而,随着留置静脉针的频繁使用,静脉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标准将静脉炎分为三度[1],轻度:局部疼痛、红肿,未见条索状改变;中度:局部疼痛、红肿伴有条索状改变;重度:局部疼痛、红肿、条索状改变伴有硬结。本文通过探索新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旨在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儿痛苦。

    作者:孟丽;关振强;刘红芳;潘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对这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之后,有6例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结论:对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减缓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

    作者:王莉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其用药依从性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18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高血压知识宣传,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知识宣传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用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结合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童惊厥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

    目的:探讨儿童惊厥以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某年度收治的被确诊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78例,采取急诊处理措施以及药物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共有病例为78例,药物治疗的两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55例,所占的比例为69%;药物治疗的四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16例,所占的比例为21%;药物治疗的二十四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76例,所占的比例为98%。2例病患者由于发生并发症而死亡,死亡率为2%。结论: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病比较紧急而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死亡率比较高,必须加强急诊处理的视屏从而降低病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蔡宏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精神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存在的隐患,帮助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降低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意外事件的防范能力。方法:对医护人员加强专业护理技能的培养,增强护理安全隐患的预判能力和处理能力,培养护理安全隐患意识,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护理的执行力度。对患者采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膳食科学平衡等方法,加强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增强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专业技能,善于与病人和家属交流,合理利用法律维护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的合法权益。。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设置,有效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有效的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形成了有效的保护。

    作者:金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佳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佳护理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戴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B 超对肝脾外伤性破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 B 超在诊断肝脾破裂的作用,有效诊断出肝脾破裂的具体位置。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40例的 B 超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脏、脾脏破裂患者判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1.77%、87.50%,整体的诊断正确率为90.00%,超声波的诊断中有伤口为59处,与实际伤口数的吻合率为84.75%。结论:超声波检查对肝脾破裂检查方面有着较高的正确率,对伤口定位也是十分准确,是肝脾破裂术前检查的主要方式之一[1]。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 VAS、治疗后腰椎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和腰椎活动度有明显差异(P <0.01,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鹏程;冷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循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在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护理过程中运用循征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55例患儿。对其中一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儿则采用循征护理方法,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葡萄糖以及氯化物含量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同时对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记录。结果:经过对两组患儿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组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蛋白、葡萄糖以及氯化物含量均较护理前有了明显的下降,其中研究组患儿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家属满意度也要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循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小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当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可;王萍;赵菲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收行超声乳腺化治疗的35例(41眼)白内障患者作为超声组,选取同期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的35例(43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小切口组,比较研究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0.1-0.5、0.6-1.0视力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超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相较于超声乳化,小切口超声乳化的并发症较少,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成人正畸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对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成人正畸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30例成人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临床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人格状况、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分析其人格特征与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比较130例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在口腔卫生、复诊时间、矫治器维护等方面的依从性得分,可见人格内外倾向的患者在口腔卫生保持的依从性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表现为外向型患者的保持效果优于中间型患者,优于内向型患者,P <0.05。其余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在各方面依从性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外向型人格患者口腔卫生保持依从性更加,有利于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吴兰;龙澈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使用趋势及发展现状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注射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不安全的注射往往会引起疾病的交叉传染,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注射过程中疾病交叉传染的发生。但目前它的使用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及对不同类型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介绍,探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使用趋势及发展现状,从而希望提高注射过程的安全性。

    作者:赵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提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佳护理方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仅一年时间内抢救的9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普通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分别实践于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案的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普通护理的抢救成功率为82.22%,(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抢救成功率为97.78%。(对照组)普通护理组的满意度是78.26%。(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的满意度是97.78%。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佳护理方案为预见性护理,该方案可大大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黄春平;李修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原裕固族地区开展健康教育现状与探究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原裕固族地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总结了对高原裕固族居民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生活质量及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其他因素等,并提出了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应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克服各种困难,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受益。

    作者:杨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护理分析

    目的: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患者80例,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综合治疗和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p <0.05。结论:治疗和护理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

    作者:徐玉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讨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把医院的中药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一个月,把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分析总结,针对每一个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对调查结果整理后发现,医院中药管理过程中存在采购质量把关不严、炮制程序不符合标准、中药存储方式不恰当等等问题。结论:针对各种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中药管理过程中的合理以及规范,提高中药的质量安全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佳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探析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超声内镜引导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蕊;周波;肖寅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RCP 对胆囊管解剖变异的检出

    目的:讨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于胆囊管的解剖及变异检出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至2014年间因胆囊结石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均行 MRCP 检查。结果:102例患者中,40例正常汇入,25例胆囊管冗长,2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包在同一鞘内,1例双胆囊管,1例胆囊管高位汇入右肝管,16例胆囊管绕行于胆总管于左侧汇入,7例胆囊管过短,4例胆囊管结石。呼吸频率在19到25之间,均匀一致者MRCP 图像显示效果好,呼吸频率<19或>25,呼吸不均匀者,MRCP 图像质量较差。结论:腹腔镜切除术前,一定要对患者进 MRCP 扫描,以明确胆囊管的走形及解剖是否变异。患者在扫描前一定要进行呼吸教导,尽量让患者呼吸达到19-28之间,从而更好地显示胆囊管。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胆囊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以降低医源性损伤。

    作者:李海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胎儿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并探讨胎儿心脏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产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妊娠12至16周的2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对比常规超声检测以及胎儿心脏超声检测结果。结果:常规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有7例,筛查准确率为35%;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有19例,筛查准确率为95%;两种检查结果相比,胎儿心脏超声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 <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在检测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对心脏形态、心脏功能结构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可有效的识别出先天性心脏病,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将这10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对两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整体护理,可以明显的减缓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银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