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 ICU 的应用体会

宁耀贵

关键词: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人血清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以及胃肠道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反流、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促进患者的营养恢复正常水平,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肿胀吸脂治疗皮下脂肪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肿胀吸脂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80例皮下脂肪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肿胀吸脂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术后皮肤瘀青不明显,不存在瘢痕,没有术后并发症的例数,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不存在复发例数,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肿胀吸脂治疗对皮下脂肪瘤进行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孙林权;梁红星;陈亮;孙海;鄢新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椎管麻醉对比全身麻醉行关节置换手术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关节置换手术中分别应用椎管麻醉与全身麻醉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选择于2008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通过椎管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对两种麻醉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27.41±49.14)ml、(18.13±2.35)min与(810.36±82.52)ml、(31.43±4.37)min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0%和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通过应用椎管麻醉可很大程度上降低术中的失血量,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且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景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性肺心病治疗的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对老年性肺心病的作用。方法:在2009年2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老年性肺心病患者75例,对其进行护理。护理包括治疗期的护理;缓解期的护理;并发气胸的护理等相关护理。患者住院每年平均3-4次,每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1-70天。结果:老年性肺心病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其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使患者住院次数下降到1-2次、每年的住院时间从早先的41-70天下降到23-40天,取得了显著效果。结论:老年性肺心病经过护理后,心肺功能都有明显恢复,能控制老年性肺心病的发展,改善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作者:黄正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治疗措施。方法:2011-09-29到2013-07-04,我院有剖宫产女性190例,其中有18例在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发生了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症现象。为了探讨治疗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措施,对这18例在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发生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现象的女性进行分析。结果:18例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所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症者的发病时长:5个月到5年,18例均做了满意的手术,肿块所处部位:腹直肌前鞘位置(11例)、腹膜位置(4例)、皮下位置(3例)。结论:通常诊治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所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症有效措施就是切除术。手术操作应遵照无菌的原则,进而使腹壁切口可以得到保护,防止疾病或者病菌传播。

    作者:郑嫦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讨论临床生物化学指标检验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以及应对方法,为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质量控制提供参照依据。方法:对临床生化检验之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的各个过程涉及到的操作,试剂,仪器,样本等各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得出临床生化检验影响因素,并根据笔者以及所在科室医学同仁们的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相对的解决策略。结果及结论:经分析总结,下述过程都可能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饮食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标本采集、标本保存与送检、检验室环境因素、仪器因素、分析后核对等,并且笔者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李玉兰;袁毕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采用中药联合微波的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5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单纯选用微波理疗治疗的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的2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治疗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3.1±0.4)天,切口痊愈者23例(100%),切口裂开者0例(0%),统计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P<0.05)。结论:中药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方法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曹爱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及术中瘤体破裂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器的护理策略与术中瘤体破裂的护理配合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及术中瘤体破裂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78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术中发生瘤体破裂4例,坚持栓塞术治疗后4例痊愈,并未出现死亡患者,全部患者皆治愈,痊愈率100.00%;治愈患者术后皆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均为8.5±3.1个月,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器的护理策略与术中瘤体破裂的护理配合,做好术前宣教、术中积极配合及术后密切观察等策略,对于并发症发生有着积极的降低作用,同时对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有着十分积极的价值。

    作者:吕晓菲;张英娟;柴炜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探讨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临床护理以及康复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未发现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并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康复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曾琳;刘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目的:探讨产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妇科门诊的58例产后排尿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出现产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采取的具体护理方法与疗效。结果:在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后,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产后做好排尿困难的提前预防和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产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复方氨基酸(18Ⅶ)存在配伍禁忌

    我科在医嘱联合使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复方氨基酸(18Ⅶ)时,在临床药物配制过程中发现2种药物混合后出现乳白色浑浊,逐对上述2种药物进行试验观察。

    作者:宋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出现的不同护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都康复出院。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大,所以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对门脉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周大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手术方式,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抽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才有采用单纯性软骨瘤刮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植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年进行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未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对于前期手部内生性软骨瘤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无差异,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作者:邴登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12例产后出血抢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年间在我院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112例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率为7.48%,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是胎盘因素。结论:通过预防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段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特需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特需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提出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沟通、查阅资料,了解特需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近几年来,不同系统、不同病种患者在特需病房都能得到系统的、专业化的、人性化的服务,患者满意度100%。患者周转率快,病房入住率逐年增加。结论:为患者实行优质、快捷、高效的特需医疗护理服务,加强温馨服务,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创造温馨环境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作者:热西旦·托胡提;阿曼古丽·吾甫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孕症患者心理药物治疗思路

    不孕症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医学和社会问题,它不仅可造成个人痛苦、夫妇感情破裂,并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从而引起一系列医学社会问题、。医学科学在生殖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一发展主要集中在生物学上,只注重药物以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但对于心理因素却关注较少,在漫长的就诊过程中,对于不孕症患者心理的治疗应当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几乎每一个不孕症患者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对不孕症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不孕症受孕率。

    作者:党慧娟;张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70例临床诊治与护理

    高血压病患者常导致脑底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该病发病快速、病情危重;治疗不及时,常出现并发症;在脑 CT 与核磁共振的协助下做出早期明确诊断,促使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正确的治疗手段,对挽救生命与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胃溃疡病人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人。经胃镜检查后均确诊为胃溃疡。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新液和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康复新液每次10ml ,每日3次,口服一个月。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mg ,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一个月。仅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次20mg ,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一个月。除上述治疗方案外,均给予抗生素阿莫西林每次1g ,每日2次,口服使用一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人数为17人;有效人数为8人;无效人数为2人,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为12人;有效人数为10人;无效人数为5人,总有效率为81.47%。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9%)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1.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提高胃溃疡治疗效果,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螺旋 CT 扫描与三维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 T 扫描与三维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 T 扫描与三维重建,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再结合C T 图像进行分析。结果:78例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中,几乎全部患者都显示颌面部骨折,CT 二维和CT 三维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骨骨折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移位等方面都优于 CT 二维影像。而CT 二维影响在细小骨折和深部结构骨折及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等方面由于CT 三维重建。结论:螺旋 CT 扫描与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面骨折具有全面,快速,准确等优势,两者各有优缺点,可结合使用,对骨折的诊断以及治疗都是较为佳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冯盛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性能管理特点分析

    药品检测仪器设备对保证药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保障药品检测仪器设备能够良好的性能可以推动药品检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本文探讨了国内外药品检测实验室在药品检测仪器设备性能管理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药品检测实验室设备性能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作者:王健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患者组胺含量的变化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西替利嗪以及地氯雷他定两种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组胺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 A 组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B 组患者采用西替利嗪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A 组6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显效(81.67%),有5例患者有效(8.33%),有6例患者无效(10.0%),总有效率为90.0%;3例患者紫癜复发,复发率为5.0%。B组6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显效(83.33%),有5例患者有效(8.33%),有5例患者无效(8.33%),总有效率为91.67%;7例患者紫癜复发,复发率为11.6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组胺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患者血浆组胺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组胺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以及西替利嗪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紫癜,对于降低患者的组胺水平具有显著疗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其复发率显著低于西替利嗪。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袁维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