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管麻醉对比全身麻醉行关节置换手术的系统评价

孙景雄

关键词:关节置换手术, 椎管麻醉, 全身麻醉, 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对关节置换手术中分别应用椎管麻醉与全身麻醉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选择于2008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通过椎管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对两种麻醉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27.41±49.14)ml、(18.13±2.35)min与(810.36±82.52)ml、(31.43±4.37)min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0%和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通过应用椎管麻醉可很大程度上降低术中的失血量,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且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护理程序对泌尿系结石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程序对泌尿系结石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进行抽样,对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在采用一般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辅之以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接受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后联合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后,对泌尿系结石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复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有14例(46.67%),观察组复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有4例(13.33%)。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接受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后联合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对于泌尿系结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了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值得进行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邓方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某小区内随机抽取16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服药遵行行为概况。并同时使用统计学方法统计患者的遵从概况。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比较低,平均分数仅为2.14±0.45。对患者服药遵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有自我感觉(感受药效)、经济条件、年龄以及受教育水平等。结论:当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分还是比较低,无法很好满足疾病治疗要求,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服药遵从认识水平和遵从率。

    作者:夏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急诊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急诊科所面对的危重病人多,突发事件多,社会矛盾集中,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患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士自我保护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SECI模型对《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SECI模型是用来解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支持个人和组织创造性活动的成功模式[1]。《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模仿,缺乏主动参与,老师整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 SECI 模型在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些成功应用案例,给予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一些启示。

    作者:刘燕南;周利容;彭艾莉;姚珺;段功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自2012年2月起,对流程优化在该单元的实施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即实施一年后参照我院对神经外科护理考核的常规指标如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患者满意程度等对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并与未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外科单元的护理各项考核指标在采用流程优化后有大幅提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中实施流程优化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彭文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

    该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小儿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起病急、容易并发小儿喉梗阻引起窒息,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本文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抗生素抗炎和抑制变态反应快,中药具有消肿散结化痰、解毒利咽、泻肺利水强心之功效。加之,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的辅助作用。全方共奏开音润燥、止咳化痰、清热祛风之疗效。

    作者:杜娇娇;高岩;侯春蕾;常香云;柴昶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窒息处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处理措施。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间,共处理新生儿窒息218例,经采用清理呼吸道后立即给新生儿脐静脉静推5%碳酸氢钠3ml ,10%葡萄糖酸钙3ml ,地塞米松2~5mg。1~5min内,新生儿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然后常规抗感染和防止颅内出血及保暖治疗。结果:218例患儿无1例死亡。结论:此法实为新生儿简便易行的处理方法。

    作者:王杏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 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研究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患者病史对于临床进行诊断治疗都有着积极意义。随着临床研究、实践水平的提升,更多医学技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经由各种检查诊断及早确诊、及早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急性阑尾炎因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较多,所以诊断处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临床多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确诊。下面我们就近期临床相关医疗文献对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韦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原因与控制对策。方法:总结手术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不断学习引起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性,从思想上重视,并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锐器伤所致的感染;锐器伤后,必要时由专业人员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伤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作者:吴宗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措施的意义和重要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出现的问题作为参考组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并以2012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出现的问题作为对照组。结果:2013年在我院没有1例因为器械消毒不严格和其他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出现问题,而导致的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且其他的问题的发生情况也有明显降低,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还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

    作者:陈忠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交替应用黑硬膏贴敷与中药薰烫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分析交替应用黑硬膏贴敷和中药薰烫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征得家属同意后,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止痛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大片胶布固定治疗,观察组交替采用黑硬膏贴敷、中药薰烫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与护理1d、2d、3d、7d之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38±0.55)分、(3.97±0.48)分、(3.67±0.66)分、(3.36±0.4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患者治疗和护理40d后显效1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薰烫、黑硬膏贴敷交替治疗并辅以规范护理,可显著提升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与疼痛控制效果。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600mg和血塞通40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输液结束后评定疗效。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4),治疗过程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笑在护理工作中的力量

    曾经,我以为微笑没有什么难做到的,我这个人本身就喜欢笑。可常年累月的笑着,只要身穿护士服,开始一线的繁琐作业时就要面带微笑,这样,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些,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它之所以能持之以恒,是因为它来源于我们健康、积极的心态,来源与我们认认真真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价值追求。这种微笑,不仅仅是护士仁爱之心的自然流露,还是我们崇高价值追求的鲜明表现。

    作者:姚幸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方法:使用综合的护理方法对30例行人工气道的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然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把人工气道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治疗中,需结合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其还能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一定降低。

    作者:班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脂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目的:通过实验和研究,分析高血脂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并且,探讨消除高血脂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5月患高脂血症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高脂血症患者血液进行各项生化检查,观察组采取经过防干扰处理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液进行生化检查,分别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上述实验证明,几种方法对消除高血脂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都有较明显的作用。结论:高血脂症对检验项目的干扰严重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其消除方法,提高检验可靠性,是临床检验的现实要求。

    作者:韩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早期筛选方法及人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进行早期筛选方法以及人际心理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在产后1周使用EPDS对于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产妇112例进行测评,将符合条件的32例高危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人际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在4周和8周的 EPDS 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DS可以作为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早期筛选方法,人际心理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孕妇的抑郁症状,降低抑郁症发生的机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玲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改进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下称传统剥脱术),术中出血较多,而术后患肢容易发生大片皮下血肿。为克服这些缺点,笔者近来将该手术加以改善,效果满意。

    作者:付鑫;于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者120例,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观察实施药学干预前后患儿相关腹泻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前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40.83%,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下降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4,P=0.0076)。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与妇产科疾病的鉴别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妇产科疾病出现误诊的情况,为妇产科疾病诊断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妇产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2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总结分析患者的误诊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是在阑尾炎手术中被确诊为相应的妇产科疾病,确诊为妇产科疾病后我科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妥善处理和治疗。其中进行右侧卵巢切除术者10例,进行卵巢囊肿切除术者8例,进行盆腔脓肿引流术者6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以及感染。24例患者经过住院观察和治疗之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妇产科疾病和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在临床上常会出现误诊情况。所以,在对妇产科疾病进行诊断时,要充分进行各项检查,做好记录,总结诊治经验,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黄建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肘关节损伤康复治疗报道

    1病例资料患者宋某,男性,23岁,专业训练4年,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国家级健将。在2013年7月投掷时,肘关节明显感觉疼痛,经牵拉肘部肌肉后,症状稍有缓解。经过三天的调整,患者的疼痛感依然很强烈,但做外展动作时痛感非常强烈,运动幅度受到明显限制。经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肱骨内上髁撕裂伤。

    作者:齐方园;颜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