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救治体会

韦岗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救治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动脉气血进行分析,并且观察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PaO2、PH 值、PaCO2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压力,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临床诊治观察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50例,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纳治疗,并加强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者采用孟鲁斯特纳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作者:王莉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肠术后尿滁留的中医治疗进展

    肛肠术后尿潴留(the Prevention of Urine Retention Due to Anus and Intestine Operation )是指患者在完成肛门直肠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尿液潴留于膀胱。肛肠术后尿潴留是西医病名,而在中医属于“癃闭”的范畴。癃闭这一病证名首见于《内经》,在《素问·宣明五气》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曰:“三焦……实则癃闭,虚则遗溺”。癃者为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闭为小便闭塞,尿液点滴不出。古人认为癃闭主要责于膀胱,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矣”[1]。膀胱肛门直肠部同处于下焦,肌腠疏松,易生湿邪,湿热互结,阻滞经络,又因肛门直肠部手术,损伤经脉血络,气血运行不畅,累及膀胱,膀胱藏津而不化,终导致癃闭。

    作者:卢雪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例行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急诊治疗时机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中,其中高血压出血患者46例,有34例是由于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而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的患者有40例,死亡8例,死亡生生率为20%,而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的患者有40例,死亡5例,死亡生生率为12。5%,两组患者的对比病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时机的把握,掌握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小儿输液护理质量控制研究探讨

    众所周知,儿童活泼好动,家长爱子心切,当儿童患病需要输液治疗时,输液护理的质量问题便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当患儿集中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如何有效的控制小儿输液护理质量,努力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差错,使医疗风险降到低,成为护理人员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影响小儿输液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小儿输液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供广大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胡宝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不加左旋卡尼汀,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左旋卡尼汀的治疗方案,加入时间定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的再通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比较两组的胸痛缓解时间、心肌酶谱改变、并发症、心电图以及再通率等发现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期间病死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梁剑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4%,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95.0%,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

    在医疗检验工作中,医务人员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险的物质。本文主要讲诉了血液检验中 HBV 和 HIV 的危险性,通过对检验人员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血液检验中的防护措施。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工作中的任何一项操作的疏忽均可致感染,提高检验人员技能水平、完善检验用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是防护的重要措施。

    作者:宋顺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其应激性溃疡各项症状出现情况及出血量、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大便潜血(6.52%)、黑便(4.35%)、胃液潜血(6.52%)、大出血(0)、总出血量(43.07±11.31)ml ,出血停止时间(3.27±1.12)d ,总住院时间(8.17±2.1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大便潜血、黑便、胃液潜血及大出血出现率,减少总出血量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兰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3例,感染0例,发热1例,低血压5例,心律失常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1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穆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患者组胺含量的变化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西替利嗪以及地氯雷他定两种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组胺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 A 组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B 组患者采用西替利嗪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A 组6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显效(81.67%),有5例患者有效(8.33%),有6例患者无效(10.0%),总有效率为90.0%;3例患者紫癜复发,复发率为5.0%。B组6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显效(83.33%),有5例患者有效(8.33%),有5例患者无效(8.33%),总有效率为91.67%;7例患者紫癜复发,复发率为11.6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组胺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患者血浆组胺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组胺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以及西替利嗪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紫癜,对于降低患者的组胺水平具有显著疗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其复发率显著低于西替利嗪。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袁维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SECI模型对《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SECI模型是用来解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支持个人和组织创造性活动的成功模式[1]。《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模仿,缺乏主动参与,老师整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 SECI 模型在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些成功应用案例,给予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一些启示。

    作者:刘燕南;周利容;彭艾莉;姚珺;段功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探讨

    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10月间的未采取相关干预的妇产科患者150例作为未干预组,另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10月间的采取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妇产科患者150例作为干预组。对两组妇产科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感染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对于未干预组,干预组中患者的用药情况更为合理,有更好的临床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时,应合理使用药物,加强相关药物管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超声诊断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超声诊断。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321例,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区域不同;超声能够有效提升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和检出精准率。结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不同,其表现出的生物学特征也不一致,在术前应用超声检查,进行合理的评估、精准的诊断,结合年龄、病理特征、肿瘤位置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杨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居民慢性疾病分布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五个村的4223名老年居民为例

    目的:通过研究为社区居民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结合免费健康体格检查,收集老年人群主要的慢性疾病,并采用1:1配对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结果:模清了横泾社区主要慢性病和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这三种慢性病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职业体力、饮酒、吸烟、家务、锻炼、BMI 、WC、脉压差、打鼾、脾气均与高血压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10项生化指标中,除 TP、ALB外,其他指标均随血压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作者:钱建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患者急诊护理的措施以及临床疗效,确定急诊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选124例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针对这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胃镜止血治疗,并采取急诊护理措施进行照顾,观察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结果: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胃镜止血治疗和急诊护理后有118例痊愈,其成功率高达95.1%,有6例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出现再次出血现象,经过相应的有效治疗后终也康复出院。结论:通过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上消化道患者,并予以急诊护理,有效的制止出血现象的发生,促使患者快速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小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41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的12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严密监测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导致患者术后胆漏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主要有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副肝管损伤等。结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因素较多,加强患者的术前检查和诊断,加强临床治疗期间的严格操作,做好手术治疗期间的预防等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郭正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于白内障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分组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路径组则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相比,路径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健康知识评分更高(P<0.05);满意度更高(P<0.05);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针对该病患者开展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降低治疗开支,有效减少并发症,可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付颖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性肺心病治疗的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对老年性肺心病的作用。方法:在2009年2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老年性肺心病患者75例,对其进行护理。护理包括治疗期的护理;缓解期的护理;并发气胸的护理等相关护理。患者住院每年平均3-4次,每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1-70天。结果:老年性肺心病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其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使患者住院次数下降到1-2次、每年的住院时间从早先的41-70天下降到23-40天,取得了显著效果。结论:老年性肺心病经过护理后,心肺功能都有明显恢复,能控制老年性肺心病的发展,改善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作者:黄正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失败原因,为经腹部输卵管结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患者结扎失败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500例经腹部输卵管结扎术患者,手术失败者15例,手术失败率为3%。经过分析手术失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扎部位选择不合理,以峡部结扎失败率低;结扎时间选择不合理,非孕期月经净后3-7天佳;操作不当误将生理盐水注入输卵管,导致原结扎线滑脱;结扎线选择不合适,结扎线以4号为佳;受术者合并其他疾病,如输卵管炎等;误扎圆韧带。结论:手术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结扎部位和合适的手术时间,熟练各项手术操作,对于有剖宫产史、盆腔炎病史的患者,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失败的原因比较高,手术前要进行仔细检查,从而减少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减小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对于剖宫产生育第二胎的产妇,可以考虑在剖宫产手术时进行输卵管结扎手术。

    作者:姚荣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迟发性尺神经炎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迟发性尺神经炎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尺神经松解术,观察组行尺神经松解术联合尺神经前置术。结果:术中无神经损伤现象,术后所有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24个月,大部分患者均感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没有出现加重现象。经统计,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迟发性尺神经炎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利用尺神经松解术联合尺神经前置术方式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悦臣;黄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