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卢海涛

关键词: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研究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把56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使用不同方法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时,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胸部创伤的X线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对比分析X线和C T 对胸部创伤带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接受的胸部创伤病患238例,对这些病患使用的X线和C T 诊断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肋骨骨折63例、气胸31例、肺挫伤48例、血胸25例、创伤性膈疝12例、肺不张19例、肺撕裂17例、纵隔与皮下气肿13例。结论:X线在检查胸部创伤时,简单、容易操作,是常规检查中的必须方法;C T 技术通常是复合型损伤病患以及严重病患的首要选择,它能够使创伤程度、性质、部位更明确,具有高准确性以及高敏感性。

    作者:宋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与临床指导

    目的:实施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以及对其进行临床指导。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诊治的4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及临床指导。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通过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及临床指导,均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术后均能够下床行走。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同时对其临床进行指导,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松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对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进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Boheler角以及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获得愈合,没有患者出现针眼、切口感染以及皮肤坏死现象,27足治疗为优,占48.21%,20足为良,占35.71%,6足为可,占10.71%,3足为差,占5.36%,优良率为83.93%。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静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抑郁、焦虑心理明显较轻,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满意度也明显较高。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并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配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的患者28例,在通过子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等综合止血措施后均不能把出血给有效控制住,转而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减少,无继发产后出血,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月经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中,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安全,且能保留子宫以及生理功能,又不会影响月经的恢复,是一种治疗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参芎葡萄糖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奥扎格雷对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设为A1组(治疗组75例)与 A2组(对照组75组),针对 A1组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奥扎格雷进行治疗,针对 A2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对患者采取对其脑组织进行改善等措施进行治疗。并且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N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在 NDS 评分方面,A1组低于 A2组患者明显(P<0.05)。在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A1组高于 A2组明显(P<0.05)。对比两组完成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也进行了有效改善,成功降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

    作者:杨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尹仕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护理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家属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我院门急诊输液患儿320例,实施PDCA 循环管理,调查统计PDCA 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PDCA 循环法施行后,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护士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门急诊输液患儿实施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防控体会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防控方法。方法:强化无菌观念,扩大消毒范围及无菌区,加强留置尿管护理。结果:有效缩减了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病例。结论:有效提升了留置尿管的安全性,达到了防控院内感染的目的。

    作者:严志梅;吕俊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12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评价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及特点。方法:对2008-2012年我院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损伤类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各类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生化指标对比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大部分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所占比例为54.46%;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类型不同,其体内各项生化指标表现情况也有所不同;肝细胞型肝损伤患者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长,而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长,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肝损伤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判断其是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并结合其临床实际表现及生化检验结果确定肝损伤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钱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根据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来对今后的护理工作进行提升。方法:对我院接收的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痊愈出院。结论:为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其治疗效果。

    作者:凌迪;刘文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杏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二型糖尿病效果较二甲双胍单独使用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姬庆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康宣教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根据临床统计,大约有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我科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药物及物理治疗的同时结合健康宣教在康复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影响以及心理护理在改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状况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8例直肠癌行永久性肠造口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心理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心理护理的效果明显,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不良的心理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伤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伤的综合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经验。方法:共收录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对其胸外伤情况实施详细的观察与分析,拟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所有病人治疗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方法,临床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处理,治疗后3个月,对病人临床恢复情况进行回访调查,总结电视胸腔镜总体治疗效果。结果:初步诊断40例患者膈肌破裂18例,肺裂伤12例,心包心脏破裂5例,肋间血管破裂5例,均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处理,治疗前后对比症状差异性显著(P<0.01),病人状态均恢复良好。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伤疗效优越,创伤小,病人恢复快,需在临床治疗阶段积极推广。

    作者:范正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3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对53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现象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导致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找相应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53例自然分娩出现产后出血现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3例患者中,其中有49例患者实施了静脉通道下行诊刮术治疗,4例患者采用剖腹探查及子宫次全切术治疗,1.89%的出血率,临床效果良好。结论:针对性对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及时实施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自然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状况的发生,促进患者良好恢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影响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又称新生儿荨麻疹,为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约有30%~70%新生儿可发生此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在出生后数小时或1-2天,以红斑、丘疹和脓疱为特征的短暂性皮肤病。严重时可发展为新生儿脓疱疹,甚至脓泡疹融合成片状,遍及头面、躯干、四肢、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作者:田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带状疱疹的中成药治疗

    目的:本文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了治疗带状疱疹的中成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我中医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同种方法里接受治疗的研究对象与未接受治疗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试验,统计其中成药疗法的效果(一共设计5组对照试验)。研究对象被分为五个组,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中成药疗法(包括:穿琥宁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新癀片、云南白药)进行治疗,整理治疗后的结果,分析不同的中成药对于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结果:五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与未接受治疗的结痂时间、疼痛减轻时间和痊愈时间进行了对比,治疗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与病程均比对照组的明显缩短,差异均非常显著。结论:治疗带状疱疹有多种有效中成药方法,选取的五种中成药疗法(包括口服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均比较满意,而且其副作用较少、经济适用。

    作者:王磊;胡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嗜血细胞综合症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嗜血细胞综合症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患有嗜血细胞综合症的患儿10例,进一步观察研究患儿的不同病因给予有效的治疗。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总治愈率达80%,其5例病情好转,均恢复良好出院;3例体温下降正常,继续进行治疗后均恢复出院;2例再次出现高热,经骨髓细胞学检查后,诊断为淋巴瘤,继续使用药物治疗1周后均无好转,放弃治疗。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嗜血细胞综合症的诊治要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减少误诊,并对症下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减少情况、胃肠减压量、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其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增加腹围减少量以及减压量,具有更为有效的治疗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