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原因与控制对策。方法:总结手术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不断学习引起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性,从思想上重视,并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锐器伤所致的感染;锐器伤后,必要时由专业人员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伤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作者:吴宗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阴道炎中的临床检验方法的分析与比较,对它们的价值做一个判断。这样就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妇科门诊部的160例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做分析,并且把这些患者划分为A、B、C、D四个小组,这样一来,每组就有40例患者,对A组的细菌性阴道炎的做阴道分泌物行线索细胞的检查,对B组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进行细菌性阴道病快速的检测也称BV 快速检测法,C 组患者实行的就是胺试验检查的方法,但是对这些患者不做pH 检测,对于D组患者我们对其进行州检验法,可是不实行胺试验检查法,然后对这四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线索细胞检验方法得到的结果是阳性率为70.80%,通过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是阳性率为65.70%,胺试验检查得到的阳性率为50.70%,p H检验检查得出的阳性率为45.10%。在这四种检验方法中,可以得知通过线索细胞检验方法得到的阳性检测率是高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在这四种方法中快速检测法是首选的方法,因为相对其他三种方法而言它更具优势,它的准确性高、操作相对而言简单、耗时少等等,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索细胞检查法的缺陷,而pH检验法、胺试验检查方法的结合会使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2]。
作者:杨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哮喘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60例重症哮喘小儿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儿科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给氧,取氨茶碱(对照组)与加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哮鸣音消失、喘息缓解、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哮喘内科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除,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那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疗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完善,社区医疗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以前人们看病只能去医院,这就导致了医院资源紧张,排号时间长,看病难的问题。现在逐渐兴起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解决了看病慢、看病难的问题。在这些社区卫生机构中,在所难免会需要药师的参与,本文主要研究了药师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与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使药师的服务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作者:赵寨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肌瘤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于2010年12月-2013年3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4%和7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在 E2水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预后,临床意义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奥扎格雷对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设为A1组(治疗组75例)与 A2组(对照组75组),针对 A1组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奥扎格雷进行治疗,针对 A2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对患者采取对其脑组织进行改善等措施进行治疗。并且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N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在 NDS 评分方面,A1组低于 A2组患者明显(P<0.05)。在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A1组高于 A2组明显(P<0.05)。对比两组完成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也进行了有效改善,成功降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
作者:杨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措施,为胸腹联合伤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术前确诊34例(42.5%),其余患者术中探查确诊。所有患者经积极外科治疗后痊愈73例(91.25%),死亡6例(7.5%)。合并休克25例,其中4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心脏压塞,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 C T扫描对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受损器官的处理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涂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配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的患者28例,在通过子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等综合止血措施后均不能把出血给有效控制住,转而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减少,无继发产后出血,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月经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中,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安全,且能保留子宫以及生理功能,又不会影响月经的恢复,是一种治疗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围产期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共30例,行全面检查及心功能评级后,予以全面饮食、心理等基础护理的同时,分阶段予以优质的分娩期、产褥期护理,分析30例妇女分娩结局。结果:30例产妇均顺利度过围产期,28例顺产(93.3%),2例剖宫产(6.7%);5例产妇分娩后转 IC U 重症监护室监护;23例为足月生产(76.7%),新生儿健康状况正常,体质量3.1~3.8kg。结论:优质、全面基础护理及分阶段规范护理的开展可保障产妇及新生儿健康,降低产妇心衰发生率,有良好的临床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甘家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为50例子宫肌瘤病人作子宫肌瘤动脉作栓塞治疗,半年后作子宫体积、肿痛体积及临床症状等评估并与术前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子宫体积与肿瘤体积缩小,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 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
作者:袁飞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17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接诊,全部确诊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皆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则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三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治疗一年后皆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结果:连续治疗三周后,对比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为95.00%(57/60),对照组则为80.70%(46/57),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发现研究组复发率为6.67%(4/60),对照组则为19.30%(11/57),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头孢抗生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安全性也比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景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无效例数为9例,总有效15例,观察组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22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及所占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50.0%,观察组的转阴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跟踪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为33.3%;观察组复发率为12.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中医分型,辩证的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并且毒副作用小,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处理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2例高龄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6例,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96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麻醉处理方式的用药剂量较少,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下肢骨折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处理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循环功能平稳,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责任护士负责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取2010年1-12月每月护理质量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我科实施责任护士负责制后,每月护理质量为观察组。两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医护合作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责任护士负责制后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医护合作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5.结论:责任护士负责制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使医护合作融洽,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袁敬芳;杨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必可酮气雾剂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声嘶、皮疹、口咽部刺激等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长松粉吸入剂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永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探讨无痛肠镜在大肠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随机选择无痛肠镜200例,普通肠镜200例进行检查。结论无痛肠镜安全可靠,患者在无疼痛的全麻状态下进行检查,大大提高了大肠疾病检出率,无痛肠镜在诊断大肠疾病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吴良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诊科所面对的危重病人多,突发事件多,社会矛盾集中,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患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士自我保护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抑郁、焦虑心理明显较轻,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满意度也明显较高。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并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60例颅内感染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的护理。方法:对60例诊断颅内感染病人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应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引流管护理,确保引流通畅,严格控制引流速度,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和性状,鞘内注射后加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结果:治愈49例,继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死亡4例,自动离院放弃治疗1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颅内感染病人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的用药方案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394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204例,观察组患儿190例,两组患儿临床期间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用药剂量为20mg/kg ,每日1次,观察组患儿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用药剂量为10mg/kg ,每日1次,两组患儿均接受两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0.6%,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啰音、X 线阴影消失时间,以及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短,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作者:赖新来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