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神经外科是一个急危重病人较多的科室,护士长期面对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工作负荷大,精神高度紧张,在这种具有长期慢性压力源的工作中极易产生工作疲溃感,因此,对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胡碧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护理对普外科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22例患者依从,13例患者比较依从,15例患者不依从,依从率为70%,观察组31例患者依从,16例患者比较依从,3例患者不依从,依从率为94%,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8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15例患者比较满意,7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6%,观察组32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16例患者比较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春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60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可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笔者于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85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I级老年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Ⅱ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7%,Ⅲ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1.1%,IV 级老年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1%,不同级别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级IV 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其中患者并发气胸10例,并发肺结核4例,合并肺癌2例,糖尿病3例,并发慢性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2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并发肺性脑病1例,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2例死于继发肺部感染。结论: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应做到早期诊断,使用有效抗生素并及时发现并发症,综合治疗尽早使用激素,积极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加强吸氧,保护脏器功能,以减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李甘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相处距离近,体会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作者:付雪;王焕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和高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长期工作在药物危害的环境中,受噪音、锐器损伤、化学消毒剂、超负荷工作等威胁,往往忽视了自身防护,易引发多种职业性疾病。因此,重视并预防 PIVAS 护士的职业危害已得到广泛关注。
作者:李志芬;廖荣军;王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过低而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现在科学的叫法是血脂异常。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动脉中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含量过多时会钻入破损的动脉壁,沉积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中风等事件。
作者:潘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进行早期筛选方法以及人际心理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在产后1周使用EPDS对于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产妇112例进行测评,将符合条件的32例高危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人际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在4周和8周的 EPDS 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DS可以作为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早期筛选方法,人际心理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孕妇的抑郁症状,降低抑郁症发生的机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玲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色谱-质谱联用是目前药代动力学中较为先进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LC -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本文主要介绍液质联用、气质联用法的发展现况及其优缺点,阐述其在药代动力学体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易啸;张开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微创激光气化(PLD)手术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2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 PLD手术治疗。结果:例患者的疗效经评价显著疗效159例(67.1%),一般疗效59例(25.3%),治疗无效19例(7.5%),总治疗有效率为92.5%,随访调查中患者无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采用微创 PLD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有效,术后无并发症,临床安全性强,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宗寿;杨少斌;李兴;彭德荣;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浅析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在工作中的特点和切入点。方法:根据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方面的工作经验,临床药师在总结出心血管内科开展要学的方法与内容以及特点。结果: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工作时,可以根据安全使用中药的注射剂、合理使用围术期抗菌药物、教育患者正确用药和非专科用药等几个方面开展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的工作。结论:药师应该要加强临床的工作经验,掌握专科临床药师的特点和切入点,完成临床药师的成才和成长。
作者:李德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41岁。于2010年06月27日主因右上腹疼痛两天,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胆总管内径22mm ,远端见一13mm 增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其内另见一12*6mm絮状回声;胆囊窝处见一26*15mm 的偏低回声,考虑胆总管结石、胆囊萎缩予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食量均正常,无恶心、恶吐及腹胀、腹痛等不适,大便量、色均正常,无发热,无黄疸,无明显体重减轻。既往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未重视。入院时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面色红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规整,心音清晰,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部平坦,肝肋下1.5cm ,剑突下2cm可触及,质地软,肝肾区无叩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ALT621U/L ,AST724U/L ,未作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检查提示胆囊萎缩,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 T 管引流、胆囊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探查见胆囊萎缩,约2.0*1.5cm大小,质地较硬,与胃小弯处胃壁及胆总管有粘连,在胃壁及胆总管与胆囊粘连处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示胆囊高分化腺癌,肿瘤组织侵犯囊壁全层,胃壁粘连组织示纤维结缔组织中少量异形腺体。术后患者转江苏省人民医院二次手术,行胃壁部分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一年,患者出现阻塞性黄疸,查腹部磁共振示胆总管占位性改变,于淮安市一院行胆总管部分切除、胆肠吻合术,第三次术后回访至今,患者未诉不适。
作者:仲为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院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综合型医院的形象窗口。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人们对医院的印象及就医选择。因此加强对医院药房的管理,不断提升医院药房服务的水平,对于推动医院药房管理改革、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进行康复理疗之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采用康复理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在后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以及安全教育。结果:对患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之后,在全部的患者中均显示了一定的效果,终治疗的总有效率也非常高。结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患者获益非常多,治疗效果令患者非常满意。
作者:李尚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00例,其中10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100患者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观察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镜辅助下(开放性手术)实施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媛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配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的患者28例,在通过子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等综合止血措施后均不能把出血给有效控制住,转而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减少,无继发产后出血,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月经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中,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安全,且能保留子宫以及生理功能,又不会影响月经的恢复,是一种治疗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对缩宫素不敏感,不易诱导宫缩,依沙吖啶药物本身又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所以宫颈扩张相对缓慢,因此引产疼痛时间,尤其是产程发动至胎儿娩出时间长,对受术者损伤大,并发症多,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增加了高危妊娠(初产妇、疤痕子宫等)引产风险。
作者:李琼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措施,为胸腹联合伤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术前确诊34例(42.5%),其余患者术中探查确诊。所有患者经积极外科治疗后痊愈73例(91.25%),死亡6例(7.5%)。合并休克25例,其中4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心脏压塞,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 C T扫描对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受损器官的处理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涂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解剖学具有特殊性,是一门具有人文关怀的学科,因此就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地。本文主要介绍在解剖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简要探讨了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解剖教学之中的几点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申雨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随着输血医学和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输血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临床输血的质量规范管理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完善临床输血规程,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血液资源,终挽救患者生命,这之间有很多关键环节需要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本文针对此问题,对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详述。
作者:刘成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