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癌1例

仲为胜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胆囊萎缩, 超声检查, 患者, 肿瘤组织, 胃壁, 术后, 部分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粘连组织, 阻塞性黄疸, 肿瘤标志物, 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浅表淋巴结, 器质性杂音, 慢性胆囊炎, 淋巴结清扫, 胆囊切除术, 胆肠吻合术
摘要:患者,女,41岁。于2010年06月27日主因右上腹疼痛两天,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胆总管内径22mm ,远端见一13mm 增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其内另见一12*6mm絮状回声;胆囊窝处见一26*15mm 的偏低回声,考虑胆总管结石、胆囊萎缩予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食量均正常,无恶心、恶吐及腹胀、腹痛等不适,大便量、色均正常,无发热,无黄疸,无明显体重减轻。既往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未重视。入院时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面色红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规整,心音清晰,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部平坦,肝肋下1.5cm ,剑突下2cm可触及,质地软,肝肾区无叩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ALT621U/L ,AST724U/L ,未作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检查提示胆囊萎缩,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 T 管引流、胆囊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探查见胆囊萎缩,约2.0*1.5cm大小,质地较硬,与胃小弯处胃壁及胆总管有粘连,在胃壁及胆总管与胆囊粘连处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示胆囊高分化腺癌,肿瘤组织侵犯囊壁全层,胃壁粘连组织示纤维结缔组织中少量异形腺体。术后患者转江苏省人民医院二次手术,行胃壁部分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一年,患者出现阻塞性黄疸,查腹部磁共振示胆总管占位性改变,于淮安市一院行胆总管部分切除、胆肠吻合术,第三次术后回访至今,患者未诉不适。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眼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理论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础理论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护理由于其特殊性,对护理安全具有更高的要求,在眼科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肘关节损伤康复治疗报道

    1病例资料患者宋某,男性,23岁,专业训练4年,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国家级健将。在2013年7月投掷时,肘关节明显感觉疼痛,经牵拉肘部肌肉后,症状稍有缓解。经过三天的调整,患者的疼痛感依然很强烈,但做外展动作时痛感非常强烈,运动幅度受到明显限制。经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肱骨内上髁撕裂伤。

    作者:齐方园;颜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索的机会,除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安眠药中毒的急救及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安眠药中毒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优质护理在安眠药中毒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11月与我院进行急救的68例安眠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清醒、症状消失时间、脑电波、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及时救治和优质护理,察组症状消失时间(38.9±5.6)h、24h、48h 脑电波异常情况(14.71%、0%)、并发症(23.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纳络酮并及时彻底洗胃、补液、利尿是临床急救安眠药中毒的重要方法,同时良好的护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配合临床急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惠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分析

    目的:讨论早期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 )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对30例空腹血糖≥11.1mmol/L 的初诊2-DM 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定期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观察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计算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2周的CSII强化治疗后,30例患者 FPG、2hPG 明显下降(P<0.01),并在治疗第5.3±2.6天达到血糖控制标准。多数患者在 IGTT 中恢复了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患者IGTT 时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 Homaβ明显提高,Homa IR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DM 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曹邓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小儿输液护理质量控制研究探讨

    众所周知,儿童活泼好动,家长爱子心切,当儿童患病需要输液治疗时,输液护理的质量问题便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当患儿集中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如何有效的控制小儿输液护理质量,努力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差错,使医疗风险降到低,成为护理人员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影响小儿输液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小儿输液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供广大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胡宝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固定方法探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正畸矫正术中采用不同方法固定弓丝对托槽周围致龋菌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口腔矫正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牙列一侧使用结扎丝进行弓丝的固定,观察组患者在牙列一侧使用结扎圈进行弓丝的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并作比较,同时对患者托槽周围的菌斑进行厌氧培养,研究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3个月后牙齿表面变形链球菌的生长附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拆、扎上下半口弓丝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66.74s ,观察组患者在拆、扎上下半口弓丝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17.44s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后会增强患者的龋易感性。弓丝材料的选择并不会对患者的牙面菌斑的致龋性造成直接的影响。采用结扎圈能够大大缩减手术操作所需时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但临床上结扎圈并不能够完全取代结扎丝。

    作者:王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4例儿童高热惊厥护理探讨

    目的:对儿童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以为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措施改进起到指导作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健康。方法:将作者所在医院的24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在患儿接受临床护理后,终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短4天,长8天,平均6天,经长达6个月的随访发现,仅有1例患儿出现了复发,复发次数1次。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对于确保患儿的生命健康而言意义重大,值得加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实践。

    作者:施彩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欣普贝生(P ro pess)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欣普贝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待产足月(36+4~41+6W)单活胎孕妇共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宫颈成熟度明显增高,24小时阴道分娩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下降,引产成功率为96.3%,对照组为85%,差异有显著意(P<0.05),而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羊水污染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用药方便、安全、高效,是目前用于晚期引产促进宫颈成熟的首选药物。但有诱发宫缩过频的副反应,用药后需要严密监测胎心及观察产程,必要时停止用药。

    作者:鲁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处理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2例高龄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6例,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96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麻醉处理方式的用药剂量较少,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下肢骨折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处理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循环功能平稳,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40例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对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玻璃酸钠棉片贴补鼓膜方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棉片贴补鼓膜进行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状的概率很低,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援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者120例,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观察实施药学干预前后患儿相关腹泻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前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40.83%,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下降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4,P=0.0076)。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肾细胞癌边缘部 CT 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对肾细胞癌边缘部C T 征象与病理对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临床资料完整,对其术前边缘部C T 征象特点以及与术后病理之间的对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按照肿瘤边缘形态进行分类:27例边缘清楚无分叶;13例边缘清楚有分叶;10例边缘不清;假包膜划分为:包膜完整147例;包膜不完整104例,无包膜49例。结论:肾细胞癌边缘部C T 征象类型、分叶情况、清楚与否,与术后病理包膜情况、恶性程度和分级之间的存在一定联系,可以为预后估计提供帮助。

    作者:武毅;李爱云;谢宝华;何锡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胃肠道功能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对不同胃肠功能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影响关心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2年8月至2012年7月间成功救治的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应激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II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以及CT 严重程度指数(computer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 ,CTSI)进行评分,分析各其余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APACHEII评分方面,高分主要为以胃肠结症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结症的患者,与重症判定标准相接近,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肝胆湿热证的 APACHEII评分值虽然比肝郁气滞证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CTSI评分值方面,高分主要为以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的患者,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肝胆湿热证的CT 评分又显著高于肝胆气滞证。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按中医辨证主要为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结症,说明胃肠道功能可以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陈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三组各19人,分别为联合治疗组、电针组、复方骨肽注射组。电针组:选用常规针刺法,针刺后留针并且连接电子针疗仪。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而选择不同的电流强度。复方骨肽注射组:根据患者情况找到患者适宜的夹嵴穴,俯卧,局部皮肤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骨肽注射液1ml ,迅速进针后找到适合的深度位置后回抽,若无血则将药物缓慢注入,每次0.5ml。联合治疗组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到一起使用。结果:经对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大于电针组患者(63.16%)总有效率,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大于复方骨肽注射组患者(68.42%)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电针或者复方骨肽注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言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伤致肋骨骨折38例的护理体会

    肋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较为常见,骨折断端刺破胸膜、血管、肺组织可使患者产生气胸、血胸、皮下气肿、咳血,而骨折产生的胸痛使患者呼吸变浅、咳嗽无力易导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因此,及时发现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我院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外伤致肋骨骨折38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窒息处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处理措施。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间,共处理新生儿窒息218例,经采用清理呼吸道后立即给新生儿脐静脉静推5%碳酸氢钠3ml ,10%葡萄糖酸钙3ml ,地塞米松2~5mg。1~5min内,新生儿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然后常规抗感染和防止颅内出血及保暖治疗。结果:218例患儿无1例死亡。结论:此法实为新生儿简便易行的处理方法。

    作者:王杏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析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

    高血压病是一种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因素较多、病机不同,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时存在随意性的特点。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的造成了中医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没有充分的发挥中医学的价值。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充分的发挥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就应当对详细的认识高血压的概念与特征,并在结合中西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客观的吸取西医的诊断疾病的优势,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有效的辅助我国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50例剖析

    目的:了解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为50例子宫肌瘤病人作子宫肌瘤动脉作栓塞治疗,半年后作子宫体积、肿痛体积及临床症状等评估并与术前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子宫体积与肿瘤体积缩小,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 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

    作者:袁飞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治疗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该病征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功能性高雄激素血征和持续不排卵,部分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该疾病具有病理改变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以及病因复杂等基本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也是导致育龄期女性月经紊乱的主要原因,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对其生殖健康甚至全身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治疗措施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作者:蒋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治疗肾石症的用药规律及注意事项

    目的:探索肾石症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治疗肾石症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形成肾石症产生结石的三种情况进行理论分析论证。设计一个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性通治方案。结果:90%以上的肾石症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综合性通治方案治疗肾石症效果佳,疗效显著。

    作者:张兴福;朱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