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睿倜
目的:对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进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Boheler角以及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获得愈合,没有患者出现针眼、切口感染以及皮肤坏死现象,27足治疗为优,占48.21%,20足为良,占35.71%,6足为可,占10.71%,3足为差,占5.36%,优良率为83.93%。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静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利用螺旋CT 原始DICOM 数据,建立颅面复合体和骨缝精确几何实体模型。实现在没有实体骨骼的情况下也能对解剖结构进行学习研究。用螺旋CT 扫描获取颅面复合体二维图像原始DICOM 数据。用软件组合,在原始数据基础上,建立颅面复合体几何实体模型,为解剖学习、研究提供可靠、便捷的模型基础。
作者:毛乐琦;刘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糖尿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精心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糖尿病的护理取得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综述了糖尿病的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临床护理路径、综合性护理、延续性护理等护理模式促进了糖尿病护理的新发展。
作者:冯理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特点和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根据其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结果: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烦躁、嗜睡、迟钝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具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并结合患者的体征、症状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能够明确诊断。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佳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对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患者60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进行手术及中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0%,而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对颅脑损伤可有显著的脑功能恢复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亓立英;吕连松;张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及特点。方法:对2008-2012年我院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损伤类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各类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生化指标对比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大部分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所占比例为54.46%;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类型不同,其体内各项生化指标表现情况也有所不同;肝细胞型肝损伤患者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长,而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长,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肝损伤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判断其是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并结合其临床实际表现及生化检验结果确定肝损伤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钱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肝胆外科感染是指由于手术导致的肝胆系统感染或者发生在肝胆手术或创伤后的感染,分特异性感染与非特异性感染。特异性感染包括结核杆菌可引起独特的病变。非特异性感染亦称为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可由单一病原体所致,也可由多种病原体所致形成混合感染。本文从胆道感染、肝脏感染、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等方面,对肝胆外科感染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怀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调查0-3岁婴幼儿身体健康及儿童保健服务状况。方法:在我县10个象征中随机抽取50-100名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以上600名婴幼儿进行骨骼、体重、口腔、心肺、视力检查,并进行营养情况评估,对534名家长与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检查与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在母乳喂养与计划免疫方面,其比例分别达到82.2%与89.1%,仅仅少数留守或者非常驻儿童未接受计划免疫。此外,儿童系统保健工作在各个乡镇之中已经逐渐得到了开展,但是整体系统相对滞后。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保健服务网络虽然初见成效,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未来阶段下,必须要加强儿童保健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扩展服务体系的内涵,注重儿童体格智能发育的评估,进行科学合理的卫生指导、喂养指导以及营养性疾病的防治,并加强教育与宣传工作,提升家长与监护人对于儿童保健工作的认知程度,促进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发展。
作者:吴学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的临床检出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小器官发生病变的86例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施以检查诊断。结果:86例小器官疾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34例,超声检出率94.1%;乳腺疾病21例,超声检出率85.7%;眼科疾病33例,超声检出率96.9%;男性外生殖器疾病19例,超声检出率100%。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小器官疾病可以将病变位置、区域等指标通过超声图像精准呈现出来,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精准度,有效避免漏诊或误诊情况的出现,帮助把握治疗时机并提升治疗成功率。
作者:晏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FE)指的是由于羊水及羊水的有形成分在分娩过程中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而导致产妇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栓塞、肾功能衰竭、血管内凝血甚至出现猝死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的综合症。本文从 A FE的病理变化、病因、高危因素以及发病机制与 IL -6, IL -8关系四个方面对 AFE作简要综述,旨在提高羊水栓塞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吴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妇产科产妊娠晚期并且出现羊水过少的100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患者入院后无应激试验(NST)均有反应,对50例患者均进行静脉补液治疗,补液前后均采用超声检查并记录。对照组50例患者入院后无应激应验(NST)均有反应,50例患者均未采用静脉补液治疗,入院后两次对患者采用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大羊水池深度(AFD)以及羊水指数(AFI)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治疗前后大羊水池深度(AFD)以及羊水指数(AFI)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50例患者两次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50例患者治疗后大羊水池深度(AFD)以及羊水指数(AFI)与对照组第二次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并不是所有的羊水过少患者均需要采取静脉补液治疗,比如在胎心监护正常的患者中就不需要采用静脉补液。所以应该重新规划应用传统的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的患者并且羊水过少的诊断需要动态观察,不能仅凭1次的检查结果诊断奍水过少。
作者:周世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影响以及心理护理在改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状况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8例直肠癌行永久性肠造口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心理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心理护理的效果明显,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不良的心理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相处距离近,体会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作者:付雪;王焕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进而加大病毒学检验的精准程度,提升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率。方法:2011-02-01到2013-02-01,我科接诊乙型肝炎患者107例。对107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学测检,采集血液,经检测试剂盒对血液予以测检,并对乙型肝炎者的化验结果(病毒学)予以分析,例如:表面抗原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指标(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结果:在107例乙型肝炎者中,73.83% HBcAb(核心抗体)显阳性,54.21% HBeAb(e抗体)显阳性,43.93%抗原)显阳性,14.02%HBsAb(表面抗体)显阳性,84.11% HBsAg(表面抗原)显阳性。结论:实施病毒学详细检验,使乙肝五项指标于乙型肝炎者中得以精确检查,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效度很有意义。
作者:宋维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肛肠术后尿潴留(the Prevention of Urine Retention Due to Anus and Intestine Operation )是指患者在完成肛门直肠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尿液潴留于膀胱。肛肠术后尿潴留是西医病名,而在中医属于“癃闭”的范畴。癃闭这一病证名首见于《内经》,在《素问·宣明五气》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曰:“三焦……实则癃闭,虚则遗溺”。癃者为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闭为小便闭塞,尿液点滴不出。古人认为癃闭主要责于膀胱,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矣”[1]。膀胱肛门直肠部同处于下焦,肌腠疏松,易生湿邪,湿热互结,阻滞经络,又因肛门直肠部手术,损伤经脉血络,气血运行不畅,累及膀胱,膀胱藏津而不化,终导致癃闭。
作者:卢雪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笔者于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85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I级老年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Ⅱ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7%,Ⅲ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1.1%,IV 级老年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1%,不同级别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级IV 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其中患者并发气胸10例,并发肺结核4例,合并肺癌2例,糖尿病3例,并发慢性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2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并发肺性脑病1例,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2例死于继发肺部感染。结论: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应做到早期诊断,使用有效抗生素并及时发现并发症,综合治疗尽早使用激素,积极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加强吸氧,保护脏器功能,以减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李甘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定期体检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一项必备措施。本文探讨并研究了健康体检信息化系统,详细阐述了体检信息系统的内涵、功能,为将来体检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高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7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观察组三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贝那普利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辛伐他汀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升高 HDL -C ,降低 TG、LDL -C以及 TC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方面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SB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三组患者治疗后血糖、Scr、Ccr 变化差异不显著,对照组以及治疗组患者 UAER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 Alb增长幅度以及尿蛋白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结论: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辛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肾脏获得有效保护,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春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进行康复理疗之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采用康复理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在后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以及安全教育。结果:对患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之后,在全部的患者中均显示了一定的效果,终治疗的总有效率也非常高。结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患者获益非常多,治疗效果令患者非常满意。
作者:李尚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特征,并浅谈对于该病治疗的一些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药和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对该病的治疗浅谈体会。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治愈29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28例患者治愈16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清除 HP ,安全可靠。
作者:朱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