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芬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出现窒息的新生儿130例,针对婴儿的窒息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经我院主助产士的干预护理,130例婴儿均痊愈出院,护理成功率为100%。结论:通过助产士的精心干预护理,有利于新生儿的生存机率。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众所周知,儿童活泼好动,家长爱子心切,当儿童患病需要输液治疗时,输液护理的质量问题便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当患儿集中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如何有效的控制小儿输液护理质量,努力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差错,使医疗风险降到低,成为护理人员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影响小儿输液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小儿输液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供广大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胡宝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情境创设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我校2012级“3+2”护理专业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班,对照班60名学生采用传统单一模型法教学,实验班60名学生采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学期结束后对比两班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实习考核满意度及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分情况。结果:比较两班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实习考核满意度及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分情况,实验班学生均优于对照班学生,两班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情境创设法教授基础护理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予以实施和推广。
作者:李超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医疗矛盾、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加强硬、软件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健康管理。
作者:彭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94例,将9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注重病员的无痛护理。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天数明显缩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无痛护理,能增加病员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促进病员早日康复。
作者:郭利华;李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1]。为此,我们对辖区内60岁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常见症状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能够建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深受广大老年人及家属的欢迎,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作者:田玻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有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的老年痴呆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4例老年痴呆者分组:精神有碍组(62例)与精神痴呆组(62例)。对精神有碍组经利培酮诊治,对精神痴呆组经奥氮平+喹硫平诊治。实施药物之后,对比分析精神有碍组与精神痴呆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精神有碍组的62例老年痴呆者中,18例BPSD显效,29例BPSD有效,15例BPSD 无效,在精神痴呆组的62例老年痴呆者中,28例BPSD显效,32例BPSD有效,2例BPSD无效,显然精神痴呆组的疗效比精神有碍组的好,P<0.05。此外,显然精神痴呆组的不良反应病例(2例,3.23%)比精神有碍组(13例,20.97%)少,P<0.05。结论:经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有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的老年痴呆者的疗效强,药物安全,能消减副反应,临床使用价值大。
作者:龚新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充分认识导管室护士各种职业危害,分析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方法:对相关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制定防护措施。结果:减轻职业危害的危险程度做好个人防护。
作者:付常平;唐伟亮;冯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 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接受多层螺旋C T 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分别为96%和80%,观察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能提升接受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启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沟炎手术的临床疗效和正确护理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换药室的100例甲沟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的合理安排,术后换药及时准确,护士的健康宣教,100例患者都及时痊愈。结论:青年学生甲沟炎多因嵌甲,运动损伤等因素造成,应针对原因,进行健康宣教,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发病。
作者:刘凤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眼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理论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础理论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护理由于其特殊性,对护理安全具有更高的要求,在眼科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小儿肺炎伴心衰患者开展护理,探讨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2例患者被确诊有肺炎并心衰的患儿做对比观察,分析其临床症状和护理进展,对其护理举措和护理结果做详细记录和分级探讨。结果:分析研究的82例小儿肺炎并心衰的患儿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异常等,在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患儿的症状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其中护理结果为优秀的有60例,护理结果为良好的有12例,护理结果为一般的有8例,护理结果为差的有2例,其总有效率为97.56%。结论:针对被确诊有小儿肺炎并伴随出现心衰症状的患儿,医院需要落实临床护理,加强护理管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番保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经阴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及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对于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将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分别行经阴式、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分别观察两组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观察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性,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VM 对于子宫肌瘤治疗效果优于 TAM ,且术式简单、快捷,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雪;蔡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核素碘消融疗法联合放射线治疗在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术后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用核素碘消融疗法及放射线治疗并服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随访2~10年。结果:14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1次治疗,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112例,不完全清除34例。8例治疗后发现新的转移灶。131碘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80处转移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74处。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采用核素碘消融疗法联合放射线治疗,对于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降低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早期诊断隐匿性的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闫向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护理对普外科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22例患者依从,13例患者比较依从,15例患者不依从,依从率为70%,观察组31例患者依从,16例患者比较依从,3例患者不依从,依从率为94%,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8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15例患者比较满意,7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6%,观察组32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16例患者比较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春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降低肺癌病人静脉化疗时血管损伤。方法:对326例肺癌病人进行化疗前、中、后血管护理。结果:仅1例静脉炎发生。结论:化疗前、中、后血管护理是化疗成功的关键,可有效保护静脉,防止静脉损伤。
作者:纳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12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观察分析盆底康复治疗实施的方法及效果,指导临床对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实践。结果:120例产妇盆底康复治疗有效,其中80例收缩正常,36例强力收缩,临床有效率达96.66%,并且产妇焦虑情况也同步得到改善,HAMD总分26.45士6.2。结论:产后产妇的盆底肌肉损伤不要避免,综合、规范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很好的恢复产妇盆底肌肉功能,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香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门诊以及出院含中药饮片处方204张为研究对象,分析用药剂量的合理性。结果:各科室正确使用处方为152张,超量用药处方为52张,所有患者均未因超量用药而产生并发症或加重原有病情者。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剂量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原因,确保中药的合理应用,增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因素较多、病机不同,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时存在随意性的特点。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的造成了中医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没有充分的发挥中医学的价值。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充分的发挥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就应当对详细的认识高血压的概念与特征,并在结合中西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客观的吸取西医的诊断疾病的优势,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有效的辅助我国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肥胖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手术当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1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麻醉剂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并在术中保持七氟醚的持续吸入,期间按照患者临床表现对芬太尼以及顺式阿曲库铵进行剂量方面的调整以维持麻醉效果;研究组采用的麻醉诱导方法同对照组,术中持续进行瑞芬太尼以及丙泊酚的泵注操作以维持麻醉效果,将患者术中BIS值保持在30-60之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清醒后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两个时间点内,研究组的BIS值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清醒时间以及气管导管的拔除时间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组采用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更加适用于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术后在意识清醒后无不良反应,清醒速度较快,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较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砚书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