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科
目的:分析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人血清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以及胃肠道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反流、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促进患者的营养恢复正常水平,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宁耀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62例妊娠期阑尾炎的诊治对策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2例妊娠期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结果:行手术治疗治愈率高达100%,且未出现其他合并症;行保守治疗治愈率达66.67.%,部分产妇出现流产、早产、感染等情况。结论:对妊娠期阑尾炎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积极有效的诊疗对策,可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徐凯;付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交替应用黑硬膏贴敷和中药薰烫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征得家属同意后,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止痛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大片胶布固定治疗,观察组交替采用黑硬膏贴敷、中药薰烫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与护理1d、2d、3d、7d之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38±0.55)分、(3.97±0.48)分、(3.67±0.66)分、(3.36±0.4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患者治疗和护理40d后显效1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薰烫、黑硬膏贴敷交替治疗并辅以规范护理,可显著提升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与疼痛控制效果。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为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不同感染途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总结分析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接受程度。结果:性接触感染者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5.0%,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0.0%;吸毒感染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15.0%;干预后占20.0%。除母婴垂直感染患者外,其他不同途径艾滋病感染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接受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阻止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张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传染性强、蔓延速度快、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1]。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病案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韩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50例,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纳治疗,并加强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者采用孟鲁斯特纳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作者:王莉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该病征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功能性高雄激素血征和持续不排卵,部分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该疾病具有病理改变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以及病因复杂等基本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也是导致育龄期女性月经紊乱的主要原因,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对其生殖健康甚至全身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治疗措施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作者:蒋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妇产科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0~14周钳刮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4例孕10~14周的孕妇要进行终止妊娠采用钳刮术作为观察组,并对其同时进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治疗,在选取同期同类孕妇仅采用常规钳刮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疗效的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两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疼痛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在妇产科疾病中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作为孕10~14周钳刮术前治疗对终止妊娠具有较好疗效,且术中疼痛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安眠药中毒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优质护理在安眠药中毒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11月与我院进行急救的68例安眠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清醒、症状消失时间、脑电波、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及时救治和优质护理,察组症状消失时间(38.9±5.6)h、24h、48h 脑电波异常情况(14.71%、0%)、并发症(23.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纳络酮并及时彻底洗胃、补液、利尿是临床急救安眠药中毒的重要方法,同时良好的护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配合临床急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惠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按照分层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康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可提升康复效果以及患者总满意度,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式。
作者:郑金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院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综合型医院的形象窗口。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人们对医院的印象及就医选择。因此加强对医院药房的管理,不断提升医院药房服务的水平,对于推动医院药房管理改革、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基础麻醉联合神经阻滞法对下肢骨折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性治疗,并观察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临床效果与氯胺酮基础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取的60例实施下肢骨折手术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予以氯胺酮基础麻醉,每组患儿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呕吐等情况均比对照组轻,两组患儿手术时心率以及血压均有所升高。结论:应用基础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降低了术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朱向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状态及临床用药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146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情况,并结合耐药检测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以及药物敏感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实践。结果:146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细菌分析及药物敏感监测后发现,革兰阳性菌占58株,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72%;革兰阴性菌占88株,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为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达64%。结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已成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来源,而且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已日益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重视,用药时要根据微生物检验报告结合临床进行针对性用药,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有利于患儿疾病恢复,保护患儿各系统发育。
作者:裴军芳;王立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通过检测血管的收缩期大管径(Ds)、舒张期小管径(Dd)、压力应变弹性指数(Ep)、弹性指标参数(β)和顺应性(Ac)、脉搏波放入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递速度(PWVβ)等七项参数变化,来分析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两组间各参数值经 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计算发现:Ds -Dd 和 Al值:P>0.05,说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间差别无意义:Ep、PWVβ和β值:P<0.05,说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颈动脉测值高于正常人;Ac值:P<0.05,说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颈动脉测值低于正常人。结论: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芹;亓立英;吕连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微创激光气化(PLD)手术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2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 PLD手术治疗。结果:例患者的疗效经评价显著疗效159例(67.1%),一般疗效59例(25.3%),治疗无效19例(7.5%),总治疗有效率为92.5%,随访调查中患者无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采用微创 PLD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有效,术后无并发症,临床安全性强,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宗寿;杨少斌;李兴;彭德荣;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有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的老年痴呆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4例老年痴呆者分组:精神有碍组(62例)与精神痴呆组(62例)。对精神有碍组经利培酮诊治,对精神痴呆组经奥氮平+喹硫平诊治。实施药物之后,对比分析精神有碍组与精神痴呆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精神有碍组的62例老年痴呆者中,18例BPSD显效,29例BPSD有效,15例BPSD 无效,在精神痴呆组的62例老年痴呆者中,28例BPSD显效,32例BPSD有效,2例BPSD无效,显然精神痴呆组的疗效比精神有碍组的好,P<0.05。此外,显然精神痴呆组的不良反应病例(2例,3.23%)比精神有碍组(13例,20.97%)少,P<0.05。结论:经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有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的老年痴呆者的疗效强,药物安全,能消减副反应,临床使用价值大。
作者:龚新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超声诊断。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321例,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区域不同;超声能够有效提升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和检出精准率。结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不同,其表现出的生物学特征也不一致,在术前应用超声检查,进行合理的评估、精准的诊断,结合年龄、病理特征、肿瘤位置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杨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是一类对细胞周期起关键调控作用的蛋白。这些蛋白中包含一些同源区域,例如细胞周期素盒以及细胞周期素盒之外的其它同源区域[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不同细胞周期的调控过程。其中:CyclinD -CDK4/6复合物控制 G1期进程,CyclinE -CDK2复合物调控G1/S期转换过程,CyclinA -CDK2复合物对 S 期起关键调控作用, CyclinA/B -CDC2复合物则促进细胞由 G2期进入 M 期。除此之外,细胞周期蛋白还参与一些与细胞周期间接有关的过程。目前,学者们发现在各种人类肿瘤中都存在 Cyclin -CDK 复合物作用失调的现象,因此, Cyclin-CDK 复合物在细胞增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2]。 Cy-clinD已被证实在肿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对 CyclinD 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均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为了使它的可靠性能够进一步加强。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间收治的临床的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2008年收集的120例临床材料中,阳性检出率为70.8%;在2009年收集的210例临床患者资料中,阳性检出率为84.3%;在2010年收集的300例临床患者中,阳性检出率是94%。这三年在临床检验阳性率上面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检验数量的不断增加,细菌的检出效率有了明显的增加,同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也逐年的提高。
作者:陶小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考察腰-硬麻醉联合使用于骨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州省骨科医院11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麻醉,而观察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并观察联合使用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经过腰-硬联合麻醉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为满意,麻醉见效时间和阻滞完善较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好,不良反应的病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具有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硬膜外麻醉的特点,其作用快、阻值较为完善,不良反应较少等,尤其是适用于骨科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手术过程中由于取钉、接骨等容易造成时间长短不能确定的手术,使得患者能够避免了疼痛并且减少了使用全身麻醉的几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
作者:陈容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