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护理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分析

朱勤娟

关键词:骨科护理, 预见性护理,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诊治的200例骨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06±6.25)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73±4.80)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1.95,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这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由于多种心脏功能和结构性疾病导致心室射血能力或(及)心室充盈受到损伤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常见于老年人群。由于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加之患者集中在老年人群,机体功能衰退明显,因此CHF的治疗始终是一个难题。原先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以减轻患者病症和体征为主,但无法起到改善患者心肌收缩能力的作用[1]。随着对 CHF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案逐渐转变为缓解患者的病程发展,预防心室肥厚,减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的药物治疗也从利尿药、强心药、扩血管药等常规药物转向内分泌拮抗剂治疗为主的新阶段。

    作者:王秋实;邱祥春;张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突发惊厥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目的:总结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2月抢救的6例突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迅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吸氧、及时降温、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措施治疗,6例患儿均转危为安。结论: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惊厥的关键。

    作者:谈开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菌技术对计划生育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无菌技术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站收治的需要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对象60例,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计划生育手术中采用无菌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手术形式,比较两组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经过在计划生育手术中采用无菌技术,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对照组对象经过一般形式的手术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感染,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划生育手术中使用无菌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手术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安全,且不会出现术后感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冯单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份收取的8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可能出现肺部并发症者加强预防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32.5%;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只有4例,发生率为10%。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风湿疾病免疫患者抵抗力差,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汪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压疮产生的原因与其护理措施探索

    所谓压疮指的是,局部组织由于长期受压,导致血流不.,继而造成软组织溃烂或者坏死的一种症状。剖宫产患者有一定的几率发生压疮,通常出现在骶尾部,症状较轻时,表现为皮肤红、肿或者麻木,症状较重时,有可能出现水泡。压疮不仅会影响产妇的舒适度,同时还会提高产妇的感染几率。所以,对剖宫产术后压疮产生的原因与其护理措施进行探索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朱映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总结并介绍整体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与普通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相比,整体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差异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做护理对比,采用整体护理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探视,指导术前及术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的疑问。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出院注意事项,防止患者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采用普通护理的股骨颈手术患者依照基础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对整体护理观察组和普通护理对照组,采用HAND(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反应应激情况做对比,测定结果显示,与治疗之前相比,治疗后的 HAN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统计发现患者经整体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普通护理患者低,(P<0.05)。通过对患者的回访调查发现,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较普通护理满意度高,采用X2检验定性资料,P<0.05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在采用整体护理后,护理效果明显,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支持,身心俱得到康复。

    作者:潘雅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生化分析仪检验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解答

    长期以来,临床生物化学的检测主要靠手工完成。其结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满足临床诊断治疗需要,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或肉体伤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生化分析仪技术发展很快,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不断应用于临床,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无论是城市还是基层,临床检验基本上实现了常规检验自动化,自动生化分析仪现已成为现代临床检验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担负着越来越繁重的常规检验任务。

    作者:彭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按入院时间以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配合加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4.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配合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胡忆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药学服务在我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临床药学服务其含义为药师直接向患者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服务,以达到改善患者生命、生活质量的效果与目的。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起步比较晚,目前在我国,虽然一些大型医院的临床药师的工作也相当出色,但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总体发展缓慢且不平衡。通过分析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找出了临床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作者:于庆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合并微波治疗。抗生素治疗:采用奥硝唑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患者9例(45%),有效10例(50%),无效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至于患者4例(20%),有效11例(55%),无效5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心理干预对男性乳腺增生手术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进行了男性乳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影响,给患者的心理康复提供良好依据。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男性乳腺增生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病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在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前1d以及心理干预护理后7d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对抑郁量表(CES -D)、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尊量表(SES)的评分,分别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之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多种负面性的情绪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在心理干预之后得到的抑郁量表(CES -D)、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尊量表(SES)三项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三项评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进行了男性乳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咸宁市卫生应急机制调研报告

    通过阅读咸宁市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协调配合卫生应急机制书面文件,发现咸宁市经过2003年的SARS 疫情后,依靠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卫生应急机制运行,多次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能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就地扑灭,将损失降低到低限度,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作者:张华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谈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临床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属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

    作者:王泽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DPN 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TC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DPN 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仲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视频网络宣教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网络宣教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2年至2013年3月,对住院患者采用视频网络宣教为观察组,回顾分析2010年7月年至2012,未对住院患者采用视频网络宣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宣教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 =21.686,P>0.05);两组使用视频网络宣教效果差异有显著性(t =24.183,P<0.018)。结论:视频网络宣教易被患者接受,自应用以来不仅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治疗方面也取的了很好效果。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护士工作量减轻,健康宣教达到新一水平。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很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作者:吴芳萍;罗吉艳;何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治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治规律,根据患者的病症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5名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乏力、腹胀、皮肤瘙痒患者数量明显减少,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对原性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中医辩治方式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龚崇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B超检查在妊娠疤痕子宫破裂的预测作用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疤痕子宫破裂的采用B超检查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孕妇妊娠32~40周内的子宫下段厚度及子宫瘢痕缺陷的情况。结果:120例孕妇的子宫下段均在妊娠32周后形成,通过B超检查发现42例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经过手术证实瘢痕子宫破裂为14例;经过B超检查诊断12例为先兆子宫破裂,1例为子宫破裂,符合率为92.85%。结论:妊娠疤痕子宫破裂采用B超检查的方法十分可靠,预测准确,而且可预测先兆子宫破裂。

    作者:朱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电动吸引器指引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目的:介绍一种电动吸引器指引对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由于母乳喂养的问题一致是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生,护士和患者及家属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方法,直接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情况,于2013年1月我科引进医院用电动吸引器并从适应症,措施和收费给予了指引并要求医生和护士人人掌握并落到实处。结果:经过1年多的运做,效果良好,母乳喂养率排除传染病外基本能达到98%以上。结论:电动吸引器指引简单清晰,可操作性强,是医生,护士解决母乳喂养问题的一个好帮手,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作者:路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头面部烧伤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患者,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浅III度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35.2±3.8)d ,深II度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9.8±2.6)d ;愈合之后1例有浅表性疤痕,3例有散在性的色素沉着,36例无疤痕。结论:对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患者的创面情况以及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调查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和治疗工作,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 ,CDC)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3]。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至于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5]。因此,我国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如何减少针刺伤,探讨防范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已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作者:高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