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病案管理是医院当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病案管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对病案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病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高建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婴幼儿腹泻又名单纯性消化不良症,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自98年以来,笔者应用推拿法辨证治疗婴幼儿腹泻8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9例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小3个月,大3岁。病程长14天,短3天。均属急性腹泻,每日腹泻次数10次以上者44例,10次以下者45例。其中35例曾口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便常规检查结果为阴性,治疗所有病例均伴有呕吐,腹胀,纳呆,但均无发热及其他重症感染。
作者:石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中治疗依从性、参与健康教育的、血液透析、药物疗法以及饮食控制等遵医行为都表现较好的患者为29例、26例、22例、28例、28例;对照组中治疗依从性、参与健康教育的、血液透析、药物疗法以及饮食控制等遵医行为都表现较好的患者为15例、20例、14例、23例、24例。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冯月霞;牛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合并微波治疗。抗生素治疗:采用奥硝唑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患者9例(45%),有效10例(50%),无效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至于患者4例(20%),有效11例(55%),无效5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患者共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使用中医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中医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儿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何宏琼;许凤琴;段善玲;施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交通、工矿等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意外伤害逐年增加,伤后1小时是多发伤抢救的手术黄金1小时。手术具有术前准备不够充分、手术创伤大、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等特点,因此手术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感染的原因及如何加强急诊手术感染预防护理尤值得探讨。
作者:郑华春;林庆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对老年患者 PICC 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如加压包扎止血、明胶海绵止血、低温止血、药物止血等,提出正确判断 PICC置管后出血量从而采取恰当、及时的止血护理干预方法的观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使PICC治疗达到大的功效。
作者:唐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76例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38例观察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与38例对照组(应用常常规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从呼吸道症状、生命体征等的好转时间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邓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10例患者热射病的急救及激素,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纠护理体会。方法:全面有效的降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保护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加强营养支持,加强脏器功能障碍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7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降温、快速补足液体、纠正缺氧和稳定循环,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正确预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热射病的治愈率。
作者:张利敏;王莹;陈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老年胃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6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观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措施。结果:60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不典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28例,消瘦12例,食欲不振20例;检查结果以中晚期胃癌多见,共48例。60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使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手术20例(58.82%),其余患者使用姑息性切除手术。结论: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且以中晚期多见,部分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需要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避免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韩冬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社区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2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四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病人、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针对产科护理风险,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并实行热心接待、细心计划、耐心治疗及暖心沟通等人性化护理。
作者:戴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两种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修补手术进行治疗,一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无张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无张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贵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益气养阴方合孟鲁司特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益气养阴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率(90.0%)较对照组治疗效率(66.6%)显著增加(P<0.05),复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合用孟鲁司特纳可提高治疗效率,且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涛;赵桂兰;王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行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手术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德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患中风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对中风病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其致残率却在逐渐增加。为降低致残率,康复已成为医学体系(预防、治疗、康复)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虽经综合治疗,一部分病人恢复良好,但大部分患者因病致残,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为主,配合气功导引、针灸、按摩、心理治疗等方法,能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吕成基;薛志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2例,分别为腹腔镜治疗组与开腹治疗组,每组各36例。腹腔镜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开腹治疗组采用传统开腹进行阑尾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开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腹腔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治疗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治疗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治疗相比,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选用。
作者:杨庆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牙根纵裂的临床表现,分析其发病原因和诊断要点。方法:对38例磨牙根折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病例中,2例牙龈反复脓肿保留失败后给予拔出外,其余病例经1~2年临床随访观察达到成功。结论:牙根纵裂的临床表现多样;X线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增加患牙保存率。
作者:甘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治疗疾病的方法众多,但简单归纳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多数是将西医确诊的疾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将疾病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辩证,然后提出不同证候的基本治疗方法。不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都要求对病情作深入地分析,然后根据病、证不同制定相应的治则。从同证异病的差异中寻找针对性强,能阻断疾病发展的有效方药。因此,探讨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pura ,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其特点是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表现。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血热之邪所致,兼伤及气阴,络损血溢,瘀血阻滞。治疗上,现代医学主张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其次为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但有效率均不高,远期疗效差,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常使用凉血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益气滋阴等方法,在中西药两者配合治疗效果中,此药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的治愈效果。故本文对ITP 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轶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