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躯体疾病患者自杀危险因素调查表的初步编制

林云芳;邓云龙;唐秋萍

关键词:躯体疾病, 自杀, 量表, 信度, 效度
摘要:目的:编制符合我同医疗背景下躯体疾病患者自杀危险因素调查表.方法:通过开放性访谈、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及小组讨论.确定量表条日85条.在长沙市某三甲医院的住院病人中施测,有效问卷438份.结果: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条目51条,躯体疾病病人自杀意念危险因素调查表总的Cronbach's仅系数为0.878,各因子的α系数在0.551-0.825之间,各条目的负荷为0.413-0.662.躯体疾病病人自杀危险因素调查表与抑郁自评量表(r=0.729)、焦虑自评量表得分(r=0.548)、自杀意念(r=0.345)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躯体疾病患者自杀危险因素调查表条目区分度,初步的信、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浏阳市农村社区重症抑郁发作患者的症状特点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重症抑郁发作患者的症状特点.方法:以2007年3-5月浏阳市农村抑郁症抽样调查中筛查发现并确诊的重症抑郁发作患者234例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按照SCID的要求调查重症抑郁发作各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在重症抑郁发作的9条症状阳性率依次为抑郁或情绪低落(96.6%)、兴趣或愉快感缺失(85.0%)、疲倦或精力缺失(84.6%)、睡眠变化(83.3%)、饮食或体重的变化(68.4%)、思考或集中注意力障碍(64.5%)、无价值感或不适当的自罪感(62.4%)、自杀意念或行为(37.2%)和精神运动激越或迟滞(27.4%),有7.7%的患者9项症状全部阳性.男性饮食和体重变化阳性率(76.7%)著高于女性(63.5%);女性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阳性率(40.2%)显著高于男性(30.2%).躯体症状中常见的是疲倦或精力缺失,其次是睡眠变化和食欲与体重改变,患者报告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4.53小时.结论:农村社区人群一些症状的阳性率低于临床患者,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抑郁症患者的症状特点研究,提高抑郁症的主动就医率和临床识别与诊断率.

    作者:桂立辉;肖水源;方丽;张德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自我概念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高自立组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所有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自立组;②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量表与自立行为问卷各维度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自立行为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自立水平越高,其自我概念越积极.

    作者:凌辉;黄希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某医学院大学生体象关注的两年追踪调查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躯体过度关注和躯体变形障碍患病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体象问卷(BSQ)、Swansea强壮态度问卷(SMAQ)、躯体异形关注量表(DCQ)和躯体变形障碍问卷(BDDQ)对同一批(487名)医学生进行了两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学生在大一与大三时符合DSM-IV躯体变形障碍诊断标准者分别为1.27%(6名女生,0名男生)和1.04%(5名女生,0名男生);学生在大一与大三时有过度关注(与体重不相关的)躯体某个或某些部位的比例者分别为32.48%和36.17%:女生在大三时对胸部、乳房(大三为37人、大一为15人)和腹部、腰部(大三为52人,大一为29人)的关注明显高于在大一时(19<0.05);大三时的躯体异形关注明显高于大一时(P<0.05).女性对体重与体型的关注、男性对肌肉和强壮感的关注在两年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学女生躯体变形障碍的患病率在两年间都高于男性;学生在大=三时较在大一时存在更多的躯体过度关注;女生在大三时较在大一时对胸部、乳房、腹部和腰部的关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此结果提示,对大学生加强对体象的正确认识,改善过度的躯体变形关注,治疗已有的躯体变形障碍者很有必要.

    作者:廖艳辉;刘铁桥;唐劲松;邓云龙;徐亚辉;王秀艳;郝伟;陈晓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校研究生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目的:在高校样本中,探讨自我效能在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应对量表(COPE)、Frost完美主义量表(FMP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396名高校研究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回归统计.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中的行为迟疑维度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相关程度均在P<0.01水平达到显著;②回归分析显示完美主义和自我效能对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在控制了完美主义及其子维度后,自我效能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效能在完美主义及应对方式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适应性的完美主义者自我效能感更高,更倾向于使用问题集中性应对方式.

    作者:孙鉴;甘怡群;刘君;陈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编制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Online Game Cognitive Distortions Scale,OGCD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117名青少年中进行初测,确定17个条目的正式版本后以分层整群取样法,随机抽取广东省在校中学生495名,分别施测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以及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考察青少年嘲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涵盖4个维度,分别是沉湎、全或无思维、在线安慰和短期思维,可解释总方差72.626%,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在0.490-0.886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141.586,NFI=0.909,IFI=0.952,CFI=0.952,RMSEA=0.063.量表的重测信度r=0.753,P<0.01,各维度和总量表的α系数为0.740-0.904.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总分、各维度分与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40~0.728,P<0.01),与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也呈正相关(r=0.283~0.413,P<0.01).结论: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王苏;李欢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师生专业承诺及其与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师生专业承诺的现状、特点及其与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等量表,对665名高师生与272名非高师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生与非高师生在专业承诺总分与继续承诺、理想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高师生显著低于非高师生;②高师生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专业承诺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③高师生专业承诺总分及各因子水平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且年级越高,水平越低;④高师本科生与专科生在继续承诺及专业承诺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高于本科生.结论:高师生学习适应性及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因子与专业承诺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对专业承诺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作者:杨云苏;罗润生;彭春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虐待与人格障碍

    本文回顾了近五年中儿童虐待与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关系的新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生物学(包括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影像学、遗传学、药物治疗学等)角度进行综述,拟探讨儿童虐待在人格障碍成因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作者:柳娜;张亚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本在儿童中的应用

    韦氏记忆量表系列是临床心理评估中被广泛应用的评估工具之一.本文试图对近年来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本在国内儿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发现WMS-RC在儿童中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等,对正常儿童的相关研究较少;ADHD和学习障碍儿童总的记忆功能受到损害,主要表现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方面,而TS儿童总的记忆功能处于正常偏低水平,但是短时记忆受损;在临床上,WMS-RC与韦氏智力量表、瑞文测验、WCST、数字划消、Stroop测验联合应用较多.

    作者:刘利;周世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DRD1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目的:探讨ADHD与DRD1基因4个多态性(G-48A,G-1251C,T-800C和T1403C)单个位点的关系.方法:对138名ADHD患者和119名正常对照进行以下遗传学分析: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分析4个SNP位点,检测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经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①ADHD组中DRD1基因G-48A多态性-48C/-48G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45).②ADHD组和对照组在DRD1基因的其他3个多态性位点(G-1251C、T-800C和T1403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DRD1基因G-48A多态性与ADHD可能存在关联.-48G/-48G基因型可能是ADHD的保护因素.②DRD1基因的其他三个SNP(G-1251C,T800C和T1403C)与ADHD可能均无关联.

    作者:高雪屏;苏林雁;赵爱玲;夏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应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模型行为学及海马BDNF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模型行为学及海马BDNF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合慢性不可预见的轻度应激和孤养制作心梗并抑郁复合大鼠模型.观察动物的体重变化和行为学指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海马BDNF蛋白表达.结果:经过21天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模型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和糖水偏爱百分比、敞箱试验得分均明显降低,纯水消耗显著增加;海马BDNF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采用21天慢性应激后,模型鼠体重下降、行为学明显异常,符合抑郁动物的行为学改变,且存在海马神经元可塑性降低的表现,这可能是心肌梗死并抑郁发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磊磊;胡随瑜;王素娥;王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青少年自尊与抑郁的关系:迷思的中介作用

    目的:了解青少年外显自尊、内隐自尊、迷思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迷思反应问卷和自尊IAT测量171名青少年.结果:外显自尊与迷思呈显著负相关(r=-O.394.P<0.001),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1=-0.467,P<0.001),迷思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1=0.634,P<0.001).迷思在外显自尊与抑郁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当迷思进入回归方程时,外显自尊对抑郁的预测效应从0.467降低为0.258;中介性-调节分析发现,当迷思进入回归方程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对抑郁的预测效应从0.169降为-0.090(β=-0.090,t=-1.499,P=0.139).结论: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对抑郁的预测效应是通过迷思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作者:吴明证;孙晓玲;梁宁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脑白质密度研究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脑白质密度的特点.方法:用基于像素的形态学测量法比较三组的白质密度.结果:在左侧前额叶和胼胝体膝部,患者及同胞的白质密度值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患者和同胞之间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水平.结论:左侧前额叶和胼胝体膝部白质密度值降低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有关.

    作者:郝以辉;刘海洪;欧阳萱;薛志敏;徐林;刘哲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主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调控问卷、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对6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男生的自主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大二、大三的自主水平无显著差异.大四稍有下降.②自主性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③不同自主水平的大学生在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均分上差异显著,高自主水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高于低自主水平大学生.④自主水平能显著预测个体社会适应状况.结论:自主性与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相关,不同自主水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差异显著.

    作者: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Kessler10量表在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测评中的初次应用

    目的:了解威海市印岁及以上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利用Kessler10量表和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调查了6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3042人,其K10分值总体分布为14.47±6.55,13.7%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因素以及躯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结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

    作者:周成超;何江江;徐凌忠;孙辉;郑文贵;王兴洲;张希玉;刘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的编制

    目的:编制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方法:经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自编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通过对822名女大学生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该量表的结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包含言行举止、妆容、服饰发型三个因素;全量表的α系数为0.88,分半信度为0.86,重测信度为0.77: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X~2/df,GFI、AGFI、NFI、NNFI、RMSEA、CFI、IFI分别为3.20、0.87、0.83、0.82、0.85、0.085、0.87、0.87.言行、妆容、服饰发型分量表与全量表的相关分别为0.83、0.76、0.82(均P<0.01).全量表与SAAS不相关.与APS、PSS、IMS、SES的相关系数在0.21-0.38之间(均P<0.05).结论:该量表的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作者:孔姗姗;杨宏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网络成瘾干预研究概述

    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研究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对网络成瘾者如何进行干预,是国内外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网络成瘾干预的相关研究作个简要概述.指出了目前网络成瘾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郑显亮;顾海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学前儿童焦虑的发展特点

    目的:考察学前儿童焦虑的发展特点.方法:以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为评估工具,要求469名母亲报告4-6岁儿童的焦虑问题.结果:躯体伤害恐惧在4-6岁儿童中相对保持稳定,分离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行为和广泛性焦虑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孩的社交恐惧和广泛性焦虑显著高于女孩,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和强迫-冲动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4-6岁儿童的焦虑症状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和强迫-冲动行为.结论:4-6岁儿童的多数焦虑症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儿童的躯体伤害恐惧和分离焦虑明显高于社交恐惧、强迫-冲动行为和广泛性焦虑.

    作者:赵金霞;王美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30例V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其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与58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和30例同龄对照比较.结果:V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非痴呆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VD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非痴呆脑梗死组;非痴呆脑梗死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结论:Hcy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蔡德亮;张中兴;程灶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06名湖南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同时又有显著相关.②不同子女性别在父母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关爱和父亲控制及鼓励自主上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父母文化程度、子女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刘琴;周世杰;杨红君;楚艳民;刘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国际情绪图片系统的本土化研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评定

    目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LAPS)是美国情绪与注意研究中心为情绪相关研究编制的标准化图片系统.但其各项参数尚未在中国人群中得以完整地评定与验证.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大学生被试300名,对全部704张LAPS图片从效价、唤醒度、优势度三个维度进行了中国本土化评定.结果:中国被试评定虽然与LAPS原始评分具有较高的相关,但是在效价与唤醒度维度上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对于与中国文化特征相冲突的强烈、直接的情绪图片.中国被试在效价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原始结果,而唤醒度高于原始评定.结论:IAPS图片虽然具有较好的国际适用性,但虑及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研究中应参考本土评定结果选取相关的LAPS图片.

    作者:刘潇楠;许翱翔;周仁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