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容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30例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减少,住院费用减少,护理满意度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合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病情恢复,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50例正常孕产妇设为参照组,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年龄、糖尿病史、负性事件、产前未定期检查、焦虑情绪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剖宫产、早产、围产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妊娠年龄、糖尿病史等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容易产生不良的妊娠结局。
作者:徐新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综述近年来在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进展。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药剂科在临床用药不合理问题,以及规范临床用药相关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所对应的文献资源。对有关药剂科室规范临床用药中所遇到的几点问题,以及安全管理的实施措施展开全面性的归纳与概括。结果:在药剂科的工作过程当中,会导致用药不合理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药物自身因素;其二为患者因素;其三为药剂科管理因素;其四为医务工作者因素。结论:药剂科室的工作质量与临床用药安全合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应当从对药品目录加以完善、对医务工作者的临床用药行为加以规范、对门诊患者可能出现的用药失误问题加以避免这几个方面入手。落实上述措施可提高用药安全性,效果显著,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马玉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10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牵引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针灸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病人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针灸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明显减轻,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毕贵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躁狂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它的危害较大,因此引起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躁狂症的作用机制也在逐步被揭示,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也层出不穷。因此,对国内有关抗躁狂症类药物文献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找出其中方法学上的不足,提出简明的治疗参考方案,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可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诊断过程中提供简单、安全、快捷、可靠、有效的依据。方法:分析1年中腹腔穿刺术对56例急腹症患者中52例阳性,根据腹腔穿刺液量、色、气味,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引导临床治疗,56例均手术治疗。术前、术后诊断相符52例。结果:腹腔穿刺56例中阳性率为92.85%<52/56>。结论:腹腔穿刺术对急腹症的诊断适应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对急腹症诊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诊断措施之一。
作者:黄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构建方法。方法:使用有关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构建文献回顾的方法,仔细阐述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构建方法并讨论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对往年相关文献的回顾,构建出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框架,然后对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路径予以确定或者是再次进行改进。而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整个构建过程中工作的细致和避免出现错误。结论: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构建这种手段可以广泛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贵娥;杨家仙;周红;金素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详细讨论硫辛酸运动保健饮料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延缓疲劳及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硫辛酸在运动保健饮料的应用研究,综述其功能性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数据,探讨新型硫辛酸运动保健饮料以促进硫辛酸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李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泌尿科患者病情的影响与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所接收的140例泌尿科患者作为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取干预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病情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7.14%,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48.57%,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科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具有极为明显的积极影响,且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莉娟;桂雯婷;李敏;丁清;甘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研究在剖宫产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模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07月-2013年09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腰硬组和硬模组,腰硬组产妇分娩时实施硬腰联合麻醉,硬模组产妇分娩时实施硬模外麻醉,分析和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时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腰硬组产妇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硬模组产妇,术中追加麻醉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该组产妇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硬模组,两组上述三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产妇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取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升属术中麻醉效果,降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这对保证母婴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罗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医基础理论》对于每一个学医者来说是必须学习的学科,也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但中医的博大精深,晦涩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在面对这门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进程,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PBL 教学方法开始进入了专业教学领域,并逐渐开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良好形式。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的反馈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为未来的 PBL 教学方法的在中医教学领域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作者:柏文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血透室的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血透室2007年1月~2013年12月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在干预实施前后选取100例血液净化血透室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风险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50例,观察两组实施效果差异,指导血液血透室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风险干预护理组患者在满意度、护理投诉、意外情况发生统计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的干预护理措施能积极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减少差错发生,保证净化治疗的完整安全进行,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占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院于2013年9月9日收治巨大膀胱结石病例,现报告如下:病员杨某某,男,44岁,汉族,未婚,农民。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5余年,加重伴腰部胀痛7天”入院。5年前,病员即出现小便不畅,排尿费力,小便时有中断及尿线分叉情况,症状逐年加重,偶伴小便浑浊及感下腹部胀痛,无明显牵扯及放射痛,均在当地卫生站以“尿路感染”给予其口服“诺氟沙星及三金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并未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时病员排尿十分费力,尿线细如丝,且无法形成尿线,伴双侧腰部持续性胀痛,逐渐波及下腹部,查体:心肺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中下腹部膀胱区膨隆,膀胱区充盈,压之有逼尿感,双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膀胱区叩呈浊音,左肾区叩击痛明显,右肾区及肝区无明显叩击痛。移浊阴性,肠鸣音正常。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于前尿道据尿道外口1.5cm 及8cm 处分别扪及两枚及一枚结石,1.5cm 处结石可以看见,为片状为浅黄色,并于钳夹取出,拟保留导尿因无法将8cm 处结石推回膀胱,而失败。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8.36*109/L ,rbc :2.33*1012/L ,Hb :74g/L ;尿常规示:淡黄色浑浊尿,w bc+++脓球+++;C T 示:1、膀胱内巨大结石,并慢性膀胱炎,双输尿管及肾盂肾盏积水、扩张。2、后尿道区,双肾下盏及双输尿管下点类圆形小结石。3、前中尿道区两个不规则形薄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尿道结石;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欠均匀,双肾重度积水伴双输尿管上段扩张;Kub+ ivu 示:双肾积水,浓缩排泄功能稍差,双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功能检查示:尿酸:724umol/L ,肌酐:769umol/L ,尿素:43.62mmol/L ,胱抑素 C :3.41mg/L ,内生肌酐清除率:29.15ml/L。入院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2、双肾重度积水,3、膀胱巨大结石,4、尿潴留,5、下尿道结石6、尿路感染7、中度贫血。
作者:赵志宏;杨谦;刘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探讨采用中医四法辨证治疗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依据患者的发病部位、病变性质以及致病原因和病情程度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治疗时要虚实兼顾,谨慎运用苦寒药物;治疗后要精心调理,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
作者:罗庆昌;罗映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56例慢性盆腔炎性疼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使用康妇消炎栓加口服中成消炎药如妇科千金胶囊,对照组为传统的抗生素加微波理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症性疼痛的效果明显大于传统抗生素加微波理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廉可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血液透析,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约4h)和观察组(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每周组合型人工肾透析1次、普通血液透析2次,透析时间均为4h),每组各24例,对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β2MG、iPTH水平明显降低,Hb、H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 T 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骨巨细胞瘤例患者,对这30例骨巨细胞瘤都进行增强C T 扫描,分析通过增强C T 扫描,对于骨巨细胞瘤患者在诊断中的价值影响。结果:本次试验中,骨巨细胞瘤患者出现的病发部位主要是桡骨远端、胫骨上段、肱骨近段、股骨上段、股骨下段等,患者的发病状况都在一级到三级之间,通过增强 CT 扫描值的判断,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复杂。结论:对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增强CT 扫描是十分有用的,能够准确的知道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发部位,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
作者:金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全年间208例行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腹股沟疝患儿120例,鞘膜积液患儿88例。结果:全组208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效果良好,切口愈合快,术后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未出现复发状况,男患儿睾丸活动度正常且发育良好。平均手术时间为10min~20min。结论:对患有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的患儿行小切口外科治疗手术进程快速,效果明显,复发率低,瘢痕小,恢复快等优点明显,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明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男性护士的培养已势在必行,男护生在专业思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选择护理学专业身不由己,对护理学专业认知度低,对护理学专业认同度低等问题。
作者:贾维宁;米娅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后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12只成人新鲜防腐上肢标本,月肱骨中远段截骨,将肘关节保留,所有患者均经肉眼观察和X 线摄片观察,然后制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模型,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仪上,加载2分钟,并采用专用仪器和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对患者受力面积、关节压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压敏片分析,在关节接触面上,大于0.3MPa的接触面积为(125.3±7.8)mm2,平均应力值则为(0.349±0.028) MPa ,而峰值应力值则达到(0.449±0.019)MPa ,另外,月骨接触面积为(63.3±7.8)mm2,平均应力值则为(0.358±0.028)MPa ,而峰值应力值则达到(0.411±0.019)MPa ;随着桡骨短缩的确增加,小舟接触位置应该向着桡侧移位,而月骨接触位置则应该向着侧面移位。经过压敏片分析,发现其着色情况明显减轻,则月骨接触面积无明显的变化。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后会影响到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要求要尽量解剖复位,及时纠正关节面移位、桡骨短缩、桡偏等情况,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孔令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