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分析

明敏

关键词:小切口, 小儿鞘膜积液, 腹股沟疝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全年间208例行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腹股沟疝患儿120例,鞘膜积液患儿88例。结果:全组208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效果良好,切口愈合快,术后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未出现复发状况,男患儿睾丸活动度正常且发育良好。平均手术时间为10min~20min。结论:对患有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的患儿行小切口外科治疗手术进程快速,效果明显,复发率低,瘢痕小,恢复快等优点明显,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腹水癌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的几点思考

    检验医学中应用胸腹水对癌细胞进行形态学检验和诊断,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是胸腹水癌细胞中,就算是使用一样的病例,但是其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在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病理;其次,目前很多书籍是从病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对于细胞形态学诊断不大适用;后,当前检验医学对于该方面的检验投入少。在临床中,恶性胸腹水常被癌细胞侵犯,因此需要加强对胸腹水标本送检、处理到后续镜检的把握,本文将对胸腹水癌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提出几点思考。

    作者: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出这一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结果: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基本痊愈27例占60%,部分痊愈13例占29%,植物状态1例占据2%,死亡4例占9%。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严密动态的病情观察及科学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周岑;罗勇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接待的行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应对措施。结果:22例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主要为出血、感染、尿外渗与尿漏、结石残留、膀胱痉挛。全部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皆得到有效康复,痊愈出院。结论: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但要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重视,加强并发症病因分析,然后给予积极的应对措施处理,才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树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内科活血化淤的临床治疗体会

    淤血是一种病理变化的症状,其也是一种严重的病邪,直接对患者的脏腑器官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这又反过来影响病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对于这种疾病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中医活血化瘀法,这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本文将对中医内科活血化瘀在临床治疗上的体会展开全面的论述。

    作者:王国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癫痫病患者进行抽样,按照入院时间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7例(35%)、显效6例(30%)、好转5例(25%),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4例(20%)、显效4例(20%)、好转6例(30%),总有效率70%。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效果显著。但癫痫病发病类型多,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EEG等综合诊断,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方法,提高癫痫病治愈率。

    作者:温志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碘131治疗甲亢10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碘131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门诊部就诊的100例甲亢患者,本院给予患者采用空腹服用碘131制剂的方式治疗,每天服用1次,定期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经过两年的治疗,100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64%,另外有3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有6例患者出现了甲减,甲减发生率为6%。剩余的为无效和复发患者,占4%。从总体的治疗效果上看,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碘131治疗甲亢患者,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副作用较少,并且服用方便且经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厚军;江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寻常痤疮患者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60例寻常痤疮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调理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对照组则为75.00%(60/8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寻常痤疮患者,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曾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净化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血透室的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血透室2007年1月~2013年12月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在干预实施前后选取100例血液净化血透室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风险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50例,观察两组实施效果差异,指导血液血透室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风险干预护理组患者在满意度、护理投诉、意外情况发生统计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的干预护理措施能积极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减少差错发生,保证净化治疗的完整安全进行,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占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的临床护理

    目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护理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体位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病房环境的改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效果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并发症统计方面,对照组的患者有11例(26.8%)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鼻内镜治疗鼻中隔的临床护理中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和分析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的效果分析,并探究并发症和置留时间。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尿路手术患者中随机的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了双J管内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置管时间1-24个月。结果:在筛选的120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感染率为5.83%,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8%,住院时间平均为10.32±1.12d ;通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针对尿路手术患者采用双J管内引流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操作较为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志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冠脉支架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冠脉支架术后的随访价值与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分别对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以及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方法下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显示:降支支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P<0.05;冠脉支架内径测量数据显示:直径在3~4.0mm范围内支架所占比例为6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P<0.05;分型结果方面,1级支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选择性冠脉造影分型标准,各级别支架所占比例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下,冠脉狭窄诊断敏感度为84.21%,特异性为96.72%,明显高于选择性冠脉造影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随访而言,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水平,可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风险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明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哺乳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寻找新生儿哺乳后足跟血采集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出生婴儿中的1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充分哺乳后按照据末次哺乳相隔时间进行采血,分别为半个小时内、0.5h至1.5h之间、1.5h 至2h 之间以及两小时以上。对四组采血难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哺乳末次足跟热敷采血效果明显且不同时间段采血难易程度不一:小于0.5h容易率为60%,0.5至1.5h容易率为94.55%,1.5至2h容易率为80%,大于2h容易率为33.33%。可见0.5至1.5h容易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为哺乳后0.5至1.5h之间。

    作者:周香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感染性眼内炎眼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眼科B型超声对感染性眼内炎诊断的作用。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眼科B超检查作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与玻璃体手术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眼科B超诊断眼内炎符合率为87.5%,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程度、形态、分布的特点,与术中观察结果相符。结论:B超对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痛人流术后放置节育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进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在术后放置节育环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1年12月来我院做人流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自愿进行节育环放置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月经干净3-7天内在经期进行节育环放置术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研究并观察两组患者上环的成功率、手术后的出血时间、手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上环时间等状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上环时间短,成功率高,且在术后的并发症较少;两组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无痛人流术进行后的患者体内放置节育环可以提高其成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机体的痛苦,在临床上取得极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妇消炎栓配合广谱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康妇消炎栓配合广谱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盆腔炎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硝唑以及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康妇消炎栓治疗。制定疗效判定标准,评价两组给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单独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广谱抗生素对盆腔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高,用药简单、方便、易行,患者依从性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安有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的护理体会

    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的感染性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临床上也比较容易误诊,感染灶往往可以沿着颈深筋膜间隙下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纵隔炎、纵膈脓肿及心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自2010年至2013年共收治6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病人,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娅;王天祝;陈亚娟;李艳;范希君;陈玮;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检验分析前出现质量问题的血标本600份,结合相关血标本质量控制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结果:影响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准质量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心理、饮食状况和用药情况,占据比例为;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之后采血标本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结论:要想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首先必须保证全面的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医学界对此必须更加的重视。

    作者:张林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复护理对手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康复护理对手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手功能障碍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手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何冰心;蒋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接诊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2例,采用苯巴比妥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其他抗惊厥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皆给予>6个月跟踪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与随访疗效。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 NBNA 评分皆有明显升高,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 NBNA 评分升高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可知,研究组治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治愈率为82.50%(33/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转归与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作者: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部创伤158例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腹部创伤患者诊治分析,总结存在的不足和提高我院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接收治疗的1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中,肝损伤50例,死亡2例;脾损伤80例,切除78例,修补2例,无死亡;小肠损伤10例,死亡1例;胃损伤5例,无死亡;胰腺损伤3例,无死亡;大肠损伤5例,死亡1例;直肠损伤4例,无死亡。8、肛门损伤3例,死亡1例。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提高对腹腔各脏器损伤的认识和救治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腹部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成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