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可意
目的:对黏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诊治的140例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140例患者当中80例患者得到治愈,58例患者出现好转,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8.6%。患者在住院当中出现感染的有4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在经过相应处理之后症状消失,2周为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论:对于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来说,要早诊断和早治疗,唯有如此才能使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蒋伟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骶管神经阻滞治疗顽固外阴瘙痒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33例顽固外阴瘙痒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33例顽固外阴瘙痒患者设为参照组。治疗组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神经阻滞治疗顽固外阴瘙痒,不良反应少、成本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怡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西药联合中药应用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方法:抽取统计2012年9月~2013年9月五家县级医院中西药物联合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分析其主要药品类别,用药方式及用药量等情况。结果:五家县级医院发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有107件,轻度、中度及中度不良反应分别为60,27和20件。其中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所出现比列高的则是中药注射液配伍西药注射液,重度不良反应占据比例高。结论:中西药联合用药在临床普遍存在,其不良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医院可实施全面监察系统,协同医学各个部门一起合作,重点监测发病率较高的合并用药,纠正不合理联用中西药,高度警惕中药注射液和抗生素联用现象,降低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因此,合理选择中西药进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作者:唐帮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我国校园健康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卫生水平的持续进步,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阐述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学校传染病防控问题对策进行了分析。
作者:苏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至2012年我院共接收13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全部13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共出现了4例并发症病例,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治愈,在一年的随访中,并没有出现1例复发的患者。结论:临床中对子宫肌瘤患者使用经腹子宫全切术能够获得比价好的效果,患者的病灶清除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陈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2年10我院收治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1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 MUI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观察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21例患者在不同阶段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且各阶段得分及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移植前期、移植期的各种不良状态均降低,p<0.05。结论: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不同阶段均有较为明显的不良情绪,需要护理工作者加强心理护理。
作者:杨华维;杨懿敏;张凤兰;王中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新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4%;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7%,远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2.9%,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期间的心衰患者实施新式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是临床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沈莉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鳃裂囊肿和瘘管发病率低,解剖结构复杂,临床容易误诊、复发。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的会厌第三鳃裂囊肿,探讨了鳃裂囊肿和瘘管的相关辅助检查、病理、鉴别和手术注意事项等。
作者:王青山;姜军霞;蒋光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于十二指肠其解剖和生理的特殊性,在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手术中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十二指肠瘘、腹腔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将并发较高的死亡率。现将我院1998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手术后应用三管减压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洪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研究护理对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呼吸、心率等指标在护理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的总成功率达97.62%,传统护理组的总成功率仅为83.33%,且前者症状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综合护理组的处理方法更具有应用价值,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伴有下鼻甲骨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总计161侧)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用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并随访6个月~2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112例患者全部随访6个月,行疗效评价知总有效率为98.21%,其中治愈9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此外,60例患者进行了1~2年随访,再行疗效评价知,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5.00%。结论:对于伴有下鼻甲骨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治疗,除了拥有良好手术视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优点外,同时还能尽量降低鼻甲黏膜损伤,促进正常纤毛恢复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熊克伟;黄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116例肿瘤患者 PICC 置管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2013年3月份收治的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232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的预防肿瘤患者PICC 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闻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我院支原体感染后引起肺炎的50例儿童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并比较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诊断的50例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患者及5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从而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检查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实验组的血沉及CRP指标属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MP-IgM阳性率、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以及血清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因此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诊断时需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血清分析、MP-IgM实验及冷凝集试验等检验指标结果,综合诊断,以避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黄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非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各方面的护理,并随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C V P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结果:有1例由于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他63例患者在通过保守治疗以及临床护理之后,腹痛腹胀等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患者呼吸平稳,身体其他各项指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实验室监测统计结果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治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量的多少,出血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资料而定。高血压性脑出血发展迅猛,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所以,医护人员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极为重要。科学的诊疗方法加上全面精心的护理,可以打大大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张国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要首先了解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常见原因和途径,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患者所处的环境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确保环境健康,对切口皮肤要做好防护工作,严格避免使用不当的医疗设备,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躁狂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它的危害较大,因此引起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躁狂症的作用机制也在逐步被揭示,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也层出不穷。因此,对国内有关抗躁狂症类药物文献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找出其中方法学上的不足,提出简明的治疗参考方案,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可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COPD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0.0%、73.3%),且治疗后的 FVC、FEV1、FEV1/FEV%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在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官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血液透析,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约4h)和观察组(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每周组合型人工肾透析1次、普通血液透析2次,透析时间均为4h),每组各24例,对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β2MG、iPTH水平明显降低,Hb、H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盆腔炎后遗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医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该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付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