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护理沟通障碍及对策

张仁莉

关键词:儿科, 护理, 沟通障碍, 临床对策
摘要:目的:观察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沟通障碍情况,并分析其对策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儿科病例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医护过程中的沟通障碍情况,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沟通障碍及患儿家长满意程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儿对护理工作依从性、患儿家长对相关知识掌握度与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沟通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够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明显减少、避免护患沟通障碍的出现,提高患儿的配合情况及其家长的满意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将在我院肾内科住院2011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及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心理护理对于血液透析护理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钟大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复护理措施对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接受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BI、FMA 和 NIHS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有助于其运动功能的改善。

    作者:蔡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α-2b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几年因丙肝而来我院医治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α-2b干扰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α-2b干扰素治疗组的患者需服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安福隆),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片配合治疗,每个疗程3个月,共设2个疗程,患者的每天服用量是500MU。同时常规治疗组的患者需服用门冬氨酸、维他命C作为对照治疗。治疗结束后用患者血清中的HCV-RN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CV-RNA以及抗一HCV三项指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α-2b干扰素治疗组患者的三项疗效评价指标的转阴率均远远高于常规治疗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α-2b干扰素在用于治疗慢性丙肝时,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

    作者:杨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伴随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危害较大的特点,因此引起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也在逐步被揭示,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也层出不穷。因此,对国内有关抗抑郁症类药物文献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可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邓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为了保证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降低其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运用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制定并落实跌倒的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跌倒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0例胎膜早破产妇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病因与相关因素。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1月接诊的胎膜早破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研究组,把同期接待的无并发症与妊娠并发症的非胎膜早破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母婴情况及结局。结果:研究组在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围生儿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产褥感染、脐带脱垂、产后出血等方面发生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母婴情况及解决不佳,故而要加强孕期检查与宣教,积极对各类高危因素进行治疗与控制,尽量减少胎膜早破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与围生儿生存质量。

    作者:林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如何有效防止和避免手术切口感染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要首先了解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常见原因和途径,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患者所处的环境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确保环境健康,对切口皮肤要做好防护工作,严格避免使用不当的医疗设备,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顺铂联合国产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性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国产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8例,采用顺铂联合国产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观察患者疗程结束后的疗效以及毒性反应。结果:CR病例1例(2.63%)、PR病例12例(31.58%)、NC病例21例(55.26%)、PD病例4例(10.53%),治疗有效率为34.21%、临床获益率为89.47%;主要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以及脱发。结论:顺铂联合国产多西他赛能够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以及临床获益率,且化疗毒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聂宁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评价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更合理的方法应用于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者的检测。方法:随机抽取经 TP-PA 试验确诊的阳性血清标本33例和阴性血清标本47例,同时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以 TPPA 试验作为确认试验,比较其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ELISA 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96%、95.74%;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0%、93.61%;ELISA 及胶体金法的试验结果与 TPPA 试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x2=0.25,0;P>0.05),具有一致性。随着 s/c .0.值的增高,胶体金法与 ELISA 法的阳性符合率也增高。结论: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ELISA、TPPA 方法偏低,可作为一种辅助试验。ELISA 方法和TPPA 方法一致性较好,可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的确证试验。

    作者:贾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产科常规分娩与宫底按压助产的观察对比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助产实施宫底按压助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80例产妇,按照投硬币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40例产妇。一组采取常规的方法予以分娩设为对照组,一组采取宫底按压助产法予以分娩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的发生率为60.0%(24/40)、新生儿窒息的总发生率为5.0%(2/40)、发生阴道撕裂的机率为5.0%(2/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16/40)、12.5%(5/40)、17.5%(7/40),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底按压助产实施于临床助产,可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的发生率,减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妇会阴撕裂的机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实施价值,可在产科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文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氢氯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BP与DB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孟鲁司特辅治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确诊为哮喘的92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提高了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快速缓解了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11月住院的50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应用高频探头频率7~1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结果:腹痛组患儿淋巴结数量3~11,平均7±4,无腹痛组1~3,平均2±1,腹痛组淋巴结大直径为(14.5±3.4)mm,无腹痛组为(12.1±3.2)mm,淋巴结平均直径为(10.3±2.2)mm,无腹痛组为(8.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对肿大淋巴结定性、定位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涛;李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巨大膀胱结石一例报告

    我院于2013年9月9日收治巨大膀胱结石病例,现报告如下:病员杨某某,男,44岁,汉族,未婚,农民。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5余年,加重伴腰部胀痛7天”入院。5年前,病员即出现小便不畅,排尿费力,小便时有中断及尿线分叉情况,症状逐年加重,偶伴小便浑浊及感下腹部胀痛,无明显牵扯及放射痛,均在当地卫生站以“尿路感染”给予其口服“诺氟沙星及三金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并未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时病员排尿十分费力,尿线细如丝,且无法形成尿线,伴双侧腰部持续性胀痛,逐渐波及下腹部,查体:心肺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中下腹部膀胱区膨隆,膀胱区充盈,压之有逼尿感,双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膀胱区叩呈浊音,左肾区叩击痛明显,右肾区及肝区无明显叩击痛。移浊阴性,肠鸣音正常。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于前尿道据尿道外口1.5cm 及8cm 处分别扪及两枚及一枚结石,1.5cm 处结石可以看见,为片状为浅黄色,并于钳夹取出,拟保留导尿因无法将8cm 处结石推回膀胱,而失败。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8.36*109/L ,rbc :2.33*1012/L ,Hb :74g/L ;尿常规示:淡黄色浑浊尿,w bc+++脓球+++;C T 示:1、膀胱内巨大结石,并慢性膀胱炎,双输尿管及肾盂肾盏积水、扩张。2、后尿道区,双肾下盏及双输尿管下点类圆形小结石。3、前中尿道区两个不规则形薄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尿道结石;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欠均匀,双肾重度积水伴双输尿管上段扩张;Kub+ ivu 示:双肾积水,浓缩排泄功能稍差,双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功能检查示:尿酸:724umol/L ,肌酐:769umol/L ,尿素:43.62mmol/L ,胱抑素 C :3.41mg/L ,内生肌酐清除率:29.15ml/L。入院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2、双肾重度积水,3、膀胱巨大结石,4、尿潴留,5、下尿道结石6、尿路感染7、中度贫血。

    作者:赵志宏;杨谦;刘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腰臀部压痛点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56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腰臀部压痛点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78例,接受针刺腰臀部压痛点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78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刺腰臀部压痛点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后痊愈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痊愈率(26.9%),(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有效(98.7%)明显优于对照组(75.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腰臀部压痛点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在急性腰扭伤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徐远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妇消炎栓配合广谱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康妇消炎栓配合广谱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盆腔炎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硝唑以及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康妇消炎栓治疗。制定疗效判定标准,评价两组给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单独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广谱抗生素对盆腔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高,用药简单、方便、易行,患者依从性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安有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做好预防决策。方法:选择2012年2月份至2013年2月份在我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住院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是否使用抗生素。结果:呼吸系统感染占比多数,为78%;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占比15%;消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4.5%;其他感染患者为2.5%。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相关。结论:呼吸系统感染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类型,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以及是否使用抗生素等,应当针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吴熙;安晓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脐带绕颈三周并脐带真结一个致死胎1例

    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称为死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胎死宫内仍有发生,其原因包括妊娠合并症、胎盘及脐带因素、胎儿因素等。现报道脐带绕颈三周并脐带真结一个致死胎1例。

    作者:申宇;王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普外治疗心血管患者时麻醉方法的选择

    目的:为了探究临床普外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采用何种麻醉方法,完善临床治疗方法和麻醉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以及治疗结果确定麻醉效果。结果:180例患者中全身麻醉占45.56%,局部麻醉占36.67%,胸外膜麻醉占11.67%,神经阻滞麻醉占5%,麻醉总有效率为100%。16例患者于麻醉后延迟苏醒,22例心律过快,30例心律失常,无后遗症,全部患者于围术期无因麻醉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和术中风险,无死亡案例。另外诊断过程中对麻醉方式选择的准确性在90%以上。结论:行不同方式麻醉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选择正确合理的麻醉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预后,适量使用麻醉药物可改善延迟苏醒,所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冯勇;杨立东;赵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风Ⅱ号方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中风恢复期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风Ⅱ号方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中风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恢复期患者4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结合中风Ⅱ号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结合中药安慰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Ⅱ号方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