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萍
目的:对中药房实施现代化管理,提高患者对中药房的满意度。方法:根据患者对于中药房的药学服务的更高要求,结合我院中药房多年的管理经验,对中药房实施现代化管理。结果:实施现代化管理后,患者对于我院中药房的现代化管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患者医院取药比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中药房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日益现代化。
作者:蒋元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抽取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43例,在相同麻醉诱导用药的基础上,运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比较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分析组,对两组麻醉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上,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死、致残以及并发症发生等几率上,分析组要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来说,使其呼吸道保持通.,通过抗休克治疗并使用正确的麻醉方式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的关键。
作者:张俊燕;贾渊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重点干预人群。方法:于2012年7月-2012年10月进行社区现有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800户居民家庭,调查问卷统一收回,用 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20.80%,老龄化程度较高,居民前五种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症。结论:应加强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吸引力,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
作者:高宇;万雪莲;雷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病因迄今不明,除特发性、家族遗传性外,近年来认为持续病毒感染是其重要原因,持续病毒感染对心肌组织的损伤、自身免疫包括细胞、自身抗体或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肌损伤等可导致或诱发扩张型心肌病。此外尚有围生期、酒精中毒、抗癌药物、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和神经激素受体异常等多因素也可引起本病。以心腔扩张为主,肉眼可见心室扩张,室壁多变薄,纤维瘢痕形成,且常伴有附壁血栓。瓣膜、冠状动脉多无改变。组织学为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特别是程度不同心肌疾病的纤维化等病变混合存在。起病缓慢,多在临床症状明显时方就诊,如有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水肿和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时,始被诊断。部分患者可发生栓塞或猝死。主要体征为心脏扩大,常可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常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近期由于人们对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增强,在心肌炎后常紧密随访,有时可发现早期无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而仅有左室增大的扩张型心肌病,事实上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延续。
作者:马慧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临床特征。长期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高达15%;本病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1辅助检查1.1 X线胸片检查:前期检查胸片并不不良变化,但时间久了便会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1.2血常规: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喘息型,嗜酸粒细胞增多。1.3痰液检查: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找致病菌,指导用药;喘息型痰涂片常可见到较多的嗜酸粒细胞。
作者:刘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
作者:赵芹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矫形支具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根据侧弯情况予以矫形支具治疗,疗程9-12月,对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前后Cobb角对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矫形支具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
作者:任凯;龚晓明;章荣;曾祥斌;詹俊杰;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T RFI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上升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是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血清学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谭有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对阴囊阴茎皮肤脱套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5例阴囊阴茎皮肤脱套伤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尤其是针对患者不同创伤时期不同心理状态所进行的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全面积极的术前术后护理,患者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良好。结论:对阴囊阴茎皮肤脱套伤的病人,全面积极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尤其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林少玲;陈壁芬;李小金;柯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历资料如下:患者李某,男,75岁,于2012年07月2日以“右大隐静脉曲张术后3天”为主诉。入院3日前在上级医院因右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后3日,病情稳定,坚决要求出院回我院治疗。既往冠心病心衰,慢支,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查体:T、37℃,P、92次/分,BP、200/90mmHg,神清语明,抬入病房,查体合作,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喘鸣音,心界叩之明显增大,心率绝对不齐。人院诊断:右大隐静脉术后、冠心病房颤,心衰II度,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扩血管、降压、对症等治疗。因患者曾在我院多次住院,无头孢他啶及青霉素过敏史,在上级医院入院前一直使用头孢类抗菌素,临床医生未做试敏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0加入0.9%盐水100ml中静滴抗炎治疗输液时。用药5分钟左右,患者家属诉患者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值班医生和护士即刻到病房查看,见患者神志不清,颜面发绀,呼吸浅慢,双肺痰鸣音。即刻组织医护人员抢救,并立即停止头孢他啶输液,新建2个静脉通路,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注,给予肾上腺素0.7mg静注,纳洛酮0.8mg静注。同时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准备气管插管,血压显示60/30mmHg。1分钟后患者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患者瞳孔略大,即行吸痰后气管插管,行胸外按压抱球呼吸等心肺复苏。并给人心脏呼吸三联针,同时行抗过敏、抗休克等综合治疗。2分钟后出现室扑继而室颤,即刻床旁非同步电除颤200J1次,胸外按压与抱球呼吸比30∶2,5分钟左右患者心跳恢复46次/分,呼吸浅慢,颈动脉搏动可触及,散大瞳孔缩小,15分钟患者意识恢复,30分钟后患者呼吸平稳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经抗过敏、升压,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等综合治疗后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并无明显意识障碍,住院14天刀口甲级愈合出院。
作者:王汉民;赵维;颜景荣;马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以胫腓骨骨折就诊患者56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患者入院后行跟骨牵引、手法复位以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者56例,其中骨折愈合率为92.9%,期间无患者出现压疮,针眼感染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应用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具有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和意义。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为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80例产妇,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做常规的孕产期检查和护理,同时加强孕期的宣教、分娩时的体贴关爱以及产后的细心护理等护理工作;对照组做常规的孕产期检查和护理。结果:实验组有5例(5.56%)发现产后沮丧等情绪,没有发生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对照组3例(3.33%)出现产后抑郁症,7例(7.78%)发现产后沮丧等情绪,没有发生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结论:心理压力、生理因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产后抑郁症,因此需要家庭、医院、社会共同关注、预防同时进行积极治疗。
作者:雷永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引流管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病人引起并发症的66例病历资料。结果:引流口感染15例,占23%;引流管口出血4例,占6%;引流管内出血8例,占12%;引流管压迫肠道引起肠梗阻3例,占4.5%;引流管引起腹腔脏器损伤2例,占3%;引流管断裂1例,占1.5%;引流管滑入腹腔内1例,占1.5%。结论:腹腔引流管的合理放置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传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方法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观察组患儿复发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临床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在急救过程中,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儿预后,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黄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液体肿块肿块呈无回声暗区,此类肿块大多属良性肿瘤,如肝、胆总管、脾、胰、肾、卵巢和肠系膜等处的囊肿。胆囊、肾盂、膀胱、输尿管和胃肠的液体潴留。结核性、炎性包裹积液。腹主动脉瘤、血肿、脓肿和冷脓肿等;无回声暗区内出现部分细小若回声,提示囊液较稠厚,此地类肿块一般性良性。如皮质囊肿、部分血肿、脓肿、处女膜闭锁或子宫内膜异位时的精血潴留;无回声暗区内有线条状分隔,此类肿块多性良性肿瘤。如多囊肝、多囊肾、卵巢多房性囊肿等;液性肿块内腔不整齐,并有增强小团块状回声向内腔突出呈般考虑囊腺瘤或囊腺癌变。
作者:赵筱丹;王心佳;田慧玉;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肺栓塞是一种急性胸部疾病,在美国年发病约60万人,错过诊断达1/3[1]。适当的诊疗估计可以降低死亡率达30%。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栓塞(DVT)是一种关联性疾病,前者为 DVT 的后果。对没有 DVT 症状的患者而言,血栓栓塞的诊断难度更大。影像医生多主张 CT 肺动脉造影,但与换气灌注扫描之间存在争议。从2010年开始,我们开发了一个C T 肺动脉造影后继续检查臀部与腘窝深静脉的扫描程序。因为不是从足部静脉注射造影剂,将其称为直接的CT 肺动脉造影和间接地深静脉造影。在此提出我们的研究结果。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有20人(男=14,女=6),平均年龄52岁(48-81岁)。为了确定下肢深静脉佳强化的延迟时间,我们在获得了20例 C T 肺动脉造影后立即获得了多个密度测量数据。扫描设备为 Somatom Sensation 64排CT ,扫描条件:120kVp、240mAs ,标准的螺旋 CT 扫描模式。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140ml ,300mg/ml ,注射速率:3ml/s。延迟扫描时间28秒。扫描范围自下肺静脉到主动脉弓,大约长度12-15cm ,层宽3mm ,螺距1.6-1,重建间隔1mm ,剩余胸部做标准扫描。因为首要观察的是肺栓塞,我们的程序是先实施 CT 肺动脉造影使肺动脉增强。然后间断性地获取胸部、盆腔及下肢到膝关节的追踪图像。
作者:徐昕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鱼胆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急性鱼胆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各数据如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经洗胃、催吐、导泻、补液、利尿以及血液透析之后,患者各项数据如BUN、Cr、ALT 以及 AST 显著减少,且痊愈出院,效果显著,讨论鱼胆中毒会导致患者多个脏器受到损伤,其中以肾、肝、心以及胃肠道为严重,采用血液透析法可以有效的治疗鱼胆中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崔荣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综合干预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给予46例糖尿病患者以综合干预,根据患者的情况实现不同项目指标的评估,应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状等知识。结果:糖尿病患者在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前,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合格率为21.74%;而在实施综合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合格率为69.56%,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经过综合干预,掌握更多相关知识,合理饮食、规范服药和科学运动等,改善患者生活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应碧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支原体感染患儿97例,对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治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以阵发性剧烈咳嗽显著,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气促,喘憋,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多不明显,影像学检查肺部改变明显,肺炎支原体抗体(M P -lg M )≥1∶40患儿占89.9%,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治疗临床疗效好,有效率达94.8%。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体征不一致,早期诊断难,大环内酯类治疗有效。
作者:秦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79例仅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更显著的降低血压和心率,并且两者联合用药无严重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用药方案。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