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探讨

梅孝臣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胃间质瘤,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排气时间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结果 研究中46例患者获得成功治愈,4例患者中途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所用时间为40至150分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在10毫升至100毫升之间.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平均为(24.31±2.04)小时,平均于术后48小时拔管,未见术后并发症,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其症状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观察分析

    血常规是临床上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级医疗单位己基本普及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球计数仪,每次检查只需用0.1mL的抗凝血,只要用30s或1min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各项结果,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也是检验科基本的检验项目,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既是对患者诊疗的基本依据,也是检验科检验质量的一个重要反映.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它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薄文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定期预防输液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定期预防输液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1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者患者均应用相同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出院后每年定期进行2次输液,10天/次,对照组不给予输液,经2年随访,分析两组患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复发率21.1%低于对照组24.4%,但两组患者脑梗塞复发率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期预防输液无法避免脑梗塞复发,临床中为降低脑梗塞复发而进行定期预防输液并无较高价值.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止咳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和阿奇霉素,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等方面改善的程度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段荣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关于医改背景下基础护理教学模式的思考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整体护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现代护理教育发展滞后,也制约了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学基础是基础护理教学模式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形成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相关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护理教学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韩鸿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议公共卫生管理与传染病预防间的联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推动了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的发展.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复杂且不断需要变化和调整的工作.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中需要采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进行干预,并且还需要通过媒体进行应对.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干预相关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晓慧;曹同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药品检验标准的应用

    药品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而药品检验同样是关系国家大计和人民幸福.虽然建国以后,历经多年的发展与修订,我国药品检验标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在分析了我国药品检验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作者:安香兰;文英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ACEI联合CCB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对其采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配合CCB(钙拮抗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6月-2012年06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100例,对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分为A1组与A2组.针对A1组老年患者要求其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配合依那普利片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A2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表现.结果:在降低患者血压的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别(P<0.05),A1组患者获得的疗效更为确切.结论:针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采用ACEI配合CCB对患者进行治疗,终患者的效果表现良好.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较为便捷,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

    作者:周秀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2013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前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各29例.参考组给予规范化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等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血管再通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探讨

    目的:总结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10月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有74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4例患者病情加重,转入CCU病房救治,死亡2例,均由乡镇医院转来,转来时已经病危,导致救治无效死亡.对照组40例患者有52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18例患者病情加重,转入CCU病房救治,死亡10例,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玉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药炮制的现状分析与措施探讨

    中药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剂前必要的加工过程,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制药技术,尽管它目前获得了一些成就却还是被大多数研究文献忽略.更深入的去探究炮制机理,提高炮制质量标准,不忽视对文献的研究,并拟出相应的应对现状的措施,使中药炮制事业蒸蒸日上.

    作者:陈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题

    我国卫生服务研究报告指出,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慢性病人的总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明显,其患病率为全人群的2.5~3倍,如城市全人群患病率为285.5‰.而老年人则为789.3‰, 农村全人群为130.7‰,老年人则为398.2‰;在北京市的一组3000名老年人队列前瞻性研究中,注意到身患两种以上疾病者为410‰,因而老年人通常每天服用5~6种药物是很多见的,有的老年人每次服一大把药.根据北京市统计,老年人医疗费用远大于职工平均医疗费用,离退休人员占公费医疗对象的18.3%,而医疗费用则占41.2%,为在职人员的3倍.但由于老年人一般服药的依从性差,造成不规则或不合理用药,更由于对药物作用敏感,药物不良反应频率也较高.

    作者:刘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祛湿止痒洗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祛湿止痒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苦参、白鲜皮、黄柏.结果:祛湿止痒洗剂波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薄层色谱同一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结论:该质控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祛湿止痒洗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砚章;郑光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医院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准,医院护理人员与预防医院感染关系为密切,护理工作更是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医院护理队伍的管理,也是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者:于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53例乳腺癌骨转移临床分析

    目的 对乳腺癌骨转移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5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平均年龄为46岁,经诊断均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8例患者骨转移部位在椎骨,13例患者骨转移发生在盆骨.结论 对于年龄不大、病理分型较差的乳腺癌患者应当给予正规治疗以防止出现骨转移.

    作者:于若飞;刘思旸;朱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农村开放性损伤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农村皮肤外伤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8例皮肤裂伤感染患者进行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5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开放性伤感染在农村非常普片,及早彻底清创包扎,规范换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缩短病程和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仁勇;杨波;郑礼皓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在心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问世之初就开展了双能量成像的探索,但由于早期CT设备空间分辨率低、CT值不稳定以及扫描时间长阻止了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另外,低管电压时的球管技术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管电流以取得与高管电压相对应的足够的量子输出.利用单源CT,在双能量水平的螺旋数据必须进行二次独立采集, 而二次扫描之间器官的强化和层面间运动会随之改变.

    作者:路竑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药源性过敏性休克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儿童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特点与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0年我院发生的25例过敏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25例病例为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25例患儿中治愈24例,转外院1例(后经随访治愈出院),患儿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以便安全、有效地用药.

    作者:金保红;陈惠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评估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DWI(磁共振弥散成像)对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2例,并根据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情况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4例为住院当中没有发展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组8例为住院当中发展成为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3天之内和通过治疗2周之后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并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和入院时检查的责任病灶阳性率相比,A组显著较低,而与2周之前相比,B组患者2周之后所检测出的病灶阳性率明显较高.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缺血程度可以通过DWI进行有效评价,其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曾江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ELISA法检测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的效果.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水平,检测出的阳性标本再用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 ELISA法检测30例丙肝患者血清均为阳性,用胶体金吸附试验法检测阳性24例,阳性率低于ELISA法.ELISA法检测抗原包被浓度为1.25 IU/L时,仍可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ELISA法检测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层超声检查女性卵巢非赘生性囊肿1580例的心得体会及我院的中医治瘳特色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是基层超声检查的常见病种,但基层的超声科医生往往是由于非专业性,赚职性,有的只学习了三个多月就开展工作了,人员,设备,基础理论参差不齐,所以对于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存在概念不清楚,诊断不明确,混淆的情况,现我把近几年所检查的1580例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的病例作一个总结,谈谈我的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韦新鸿;曾润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