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段荣吉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 阿奇霉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止咳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和阿奇霉素,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等方面改善的程度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 针对早期抗抑郁治疗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抑郁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在早期给予系统的抗抑郁的治疗[对照组20例,使用一般形式的抗抑郁治疗,比较两组的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评测以及巴塞尔指数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没有得到提升,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早期的抗抑郁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康复疗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及麻醉躁动50例分析

    目的:分析50 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0 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连续监测术中血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发生术后躁动的比例;观察催醒药、术后镇痛的应用与术后躁动的关系.结果:50 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躁动,发生率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 疼痛占74%、气管导管的刺激占10%、尿管刺激占7%、心理应激占5%、制动不当占4%,术后躁动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静吸复合全麻比全凭静脉麻醉发生率高;五官科手术发生率高;术毕使用催醒药易发生术后躁动;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疼痛刺激是主要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应用充分的术后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崔建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亚临床甲减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减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6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使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等指标,分析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前FT3(2.25±0.78)pmol/L,FT4(7.07±1.18) pmol/L,TSH(9.86±2.21)mU/L,治疗后FT3(5.27±1.18)pmol/L,FT4(15.16±1.26) pmol/L,TSH(3.31±1.03)uM/L.治疗前后比较,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使用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减患者治疗能够明显降低TSH,提高FT3、FT4水平,是治疗亚临床甲减的良好选择.

    作者:揭苏平;古观保;陈东昀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探讨

    目的 研究分析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结果 研究中46例患者获得成功治愈,4例患者中途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所用时间为40至150分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在10毫升至100毫升之间.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平均为(24.31±2.04)小时,平均于术后48小时拔管,未见术后并发症,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其症状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梅孝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应用分层次管理方法后管理的效果.方法:2011年3到2012年3月,在我院抽取护理人员60名,按职称均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为分层次管理措施组30人,为实验组;一组为常规护理管理措施30人,为对照组.12个月后对这两组负责的患者做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两组模式的反响.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考核,考察其对专业技能,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分层次管理组患者对护士满意率为94%,高于常规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率85%.调查前两组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无太大区别,实验后两组人员的掌握程度相差较大,分层管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运用分层次管理来管理护理人员,可提高医院护理人员专业修养及工作态度,适宜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周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目的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心电图和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以ST-T改变、早搏、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心悸和胸痛.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心电图能反映心肌受损情况.

    作者:张晓方;尚喜艳;胡培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经济衰退后百姓医疗利益谁确保

    我们的医疗体制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为什么看病如此之艰难,是谁能代表广大百姓医疗利益不受侵犯?我们医疗体制运行是倒退还是滞后?经济衰退背景下,处于宏观调控下的公立医院何去何从?医疗改革元罪在哪里?如此多的现行问题难道还不值得警醒思考?

    作者:剧艳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品管圈在感染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推进感染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改善情况.结果:感染科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缺失率由改善前的97次/天,下降至改善后的15次/天;目标达标率13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感染科医护手卫生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进和科室文化的形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郑书芬;黄莉敏;张娟;孙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产科医患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关系这对矛盾,越来越显得尤为突出.紧张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体系、医疗制度体系等还不完善,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长期的努力.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作下,我国定会重塑医患关系良好的信任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目前这种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愈演愈烈的环境下,由于妇产科工作的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医疗纠纷发生率在国内各地、医院和医院科室中均居首位[1],我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特别是一名产科的医务人员如何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和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与坏,关系到我们每个产科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医院的工作环境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作者:贾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门诊使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80例患者临床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45例患者仅一次就获得满意的碎石效果,余下患者均接受了2-4次的碎石治疗,68例患者治疗后获得痊愈(85%)[显效7例(8.75%)[有效5例(6.25%)[无效0例,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有轻微发热现象,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于2天内消失.结论:体外震波碎石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法,因其无侵入性操作、高效、安全、患者痛苦小、远期疗效佳而在临床上备受推崇.

    作者:王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诊内科联合消心痛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诊内科硝普钠联合应用消心痛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近期就诊的100例病人根据规范的诊疗标准和患者意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行静脉注射强心剂、利尿剂、硝普钠、美托洛尔等常规治疗外,联合消心痛,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以治疗后1-2年为随访期,观察比较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BNP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有较大提高,BNP水平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有所下降.结论:急诊内科联合应用消心痛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益处,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应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5~25min,平均10.2min,术中出血量10~80ml平均25ml经3个月随访观察, 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 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姣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议医院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的的高速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要求,医院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具有高效、自动、方便和准确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行慢性阑尾炎切除术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以腹腔镜指导进行慢性阑尾炎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72名慢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各项数据,包括康复率、不良反应、手术时长等.结果:患者康复效率较高,时长一般控制在20min左右,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耐受.结论:通过腹腔镜进行慢性阑尾切除效果较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蔡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眼科门诊诊疗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眼科门诊患者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眼科疾病的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方法:采用候诊教育、接诊教育、检查治疗教育、离诊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医患纠纷减少,提高了门诊满意度.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理解与情感交流,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作者:严小蓉;胡艳;吴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硒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多糖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化学成分,无机硒是一种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化合物,但毒副作用大,故将无机硒和多糖结合形成硒多糖,硒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抗重金属等药理活性,且其作为药物的毒副作用极低,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近年来硒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及其展望作一综诉.

    作者:董承;东方;于淼;赵吉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ERCP EST 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ERCP EST ENBD在胆总管结石部分合并阻塞性黄疸、胆原性胰腺炎、化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完善腹部CT,核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oniopancreato graph.MRCP)血生化检查行内科综合治疗,并行ERCP EST ENBD治疗,观察胆总管直径,总胆红素及胰腺炎的恢复等指标,结果:ERCP EST 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诊,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案.

    作者:王晓洋;桂若虎;郑新平;伍友兴;冷建辉;刘昌智;罗仁美;王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避孕失败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避孕失败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措施的了解,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采取避孕节育措施,提高避孕节育率,减少意外妊娠率,从而达到减轻育龄妇女的痛苦,促进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目的.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来本站妇科门诊手术室行负压吸宫术受术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以避孕失败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术者中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占78.23%,因宫内节育器下移引起带器妊娠者占15.33%,未出现采取绝育措施者.预防措施可通过加大生殖保健知识和避孕节育措施的宣传力度,提倡长效避孕措施,加强对放置宫内节育器者的定期随访.

    作者:陈宝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血友病患者的临床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的临床防疗方法分析.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血友病患者20例行替代疗法和药物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替代治疗引起的肝炎、艾滋病和抗FⅧ抗体的产生则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轻、中型预后相对较好,重型者因易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预后不佳.结论:血友病的治疗仍以替代疗法为主,即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是防治血友病出血重要的措施.预防损伤是防止出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mg? kg-1? d-1 ,分2 次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呕吐消失、腹胀减轻、胃潴留消失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