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琴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收集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均采用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共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方案均以2周为一周期,贝伐珠单抗5mg/kg静滴,d1;雷替曲塞2mg/m2静滴15min,d2;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1h,d2;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穿孔、出血、高血压、血栓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性粒细胞减少、伤口愈合、蛋白尿等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9例患者中有1例在化疗后出现直肠出血(隐血试验阳性),2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6周期化疗,在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后预防和减轻了雷替曲塞和贝伐珠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级及二级以上治疗中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和控制肿瘤进展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金娜;杜丽英;杨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病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结果:94例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碎石成功率为95.9%.平均手术时间为52.4min,平均住院5.2天.对上述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未见输尿管狭窄以及结石残留发生.结论:钬激光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结石的方法,有着良好的碎石能力和切割软组织的能力,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治疗疗效非常明显,并发症较少,手术之后不容易复发,可以作为对输尿管中下结石患者的首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左德林;赖才广;滕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纳米乳的相关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对未来进行展望.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通过对以往相关数据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浅析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结果:纳米乳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是由颗粒型的乳滴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由水相、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构成.结论:纳米乳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因为其特有的性质在临床上多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起到促进疗效的作用,极具发展潜力.
作者:陈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脓毒症是一种由各种各样的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身体健康失去平衡的炎症反应.这些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侵入人体的各种器官,引发各种病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患者心脏功能衰竭或者是多种器官的功能性衰竭从而导致病人死亡.作为体内容易受到损伤的人体器官之一,肾脏经常成为脓毒症发病过程当中的作用对象,比如说引起急性的肾损伤(AKI).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脓毒症致肾损伤的各种致病机理以及对脓毒症引发的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方案,并在此分析之上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黄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腹部超声是目前检测疾病常用的方法.本文阐述了超声的原理,介绍了几种超声技术及其应用,并对一些超声显像实例进行了分析.
作者:步笑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分析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Neer评分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Nee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1.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症少见,较常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其术后Neer评分情况良好,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永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总结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10月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有74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4例患者病情加重,转入CCU病房救治,死亡2例,均由乡镇医院转来,转来时已经病危,导致救治无效死亡.对照组40例患者有52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18例患者病情加重,转入CCU病房救治,死亡10例,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玉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CT问世之初就开展了双能量成像的探索,但由于早期CT设备空间分辨率低、CT值不稳定以及扫描时间长阻止了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另外,低管电压时的球管技术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管电流以取得与高管电压相对应的足够的量子输出.利用单源CT,在双能量水平的螺旋数据必须进行二次独立采集, 而二次扫描之间器官的强化和层面间运动会随之改变.
作者:路竑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对本院近期引进的一批新护士开展经过改良的操作技能模式培训,探讨该模式的实际效果,推动新护士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方法 对我院2012年6月招收的64名新护士开展岗前培训,一组采用传统的操作技能培训模式作为传统组,另一组采用改良后的操作技能培训模式作为改良组,传统组采用的培训模式为科室培训、集中示范和考核的较为分散的方法,改良组采用的是示范、培训、考核、淘汰为一体的集中模式,培训时间为一个半月.两组护士人数均为32名,分组方法为随机分配.观察并记录两组护士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做好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一体化的集中培训模式开展操作技能培训的改良组,其护士的基础技能和理论水平均得到提高,该组的护士技能合格率为96.7%,病人的满意度为86.8%,同事的综合评价分数为93.6,而采用传统的阶段分散式培训模式的传统组,其护士技能合格率为89.9%,病人的满意度为79.3%,,同事的综合评价分数为82.5,从数据上看,改良组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操作技能培训模式其效果较为明显,护士的总体合格率较高,能够促进新护士的专业成长.
作者:逄海峰;刘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及清宫术对稽留流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稽留流产患者75例, 采用随机分为3组,各25例,联合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药物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单纯手术组:直接清宫.结果:联合组完全流产率高,出血时间短,出血少,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用于稽留流产成功率高,出血少,增加一次清宫成功率,减少患者疼痛,间接减少清宫并发症.
作者:张黎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索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对原州区医院心内科2010年10月-2013年10月50例心脑血管住院治疗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检测报单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情况,结合生化报告及临床诊断综合研究,查找超敏C反应蛋白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00u/L或>500u/L),升高率为82%-86%;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升高率为100%.8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在60mg/L-120 mg/L,占8%,46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160mg/L,占92%.结论: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率衰竭等)超敏C反应蛋白都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于莉;雒宏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米非司酮在流产残留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人工流产残留患者100例,在患者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有人工流产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和克龄蒙组,每组各有50例人工流产残留患者.其中对米非司酮组中的人工流产残留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药物的治疗,而对克龄蒙组中的人工流产残留患者采取克龄蒙药物的治疗,且两组患者均配合抗生素使用,对两组人工流产残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人工流产残留的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其疾病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相对于克龄蒙组中的人工流流产残留患者,米非司酮组中患者的中途改清宫率较小,且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较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人工流产残留的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其疾病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而其中相对于包块直径大小在15mm至25mm之间人工流产残留患者比包块直径大小在15mm内的人工流产残留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较短,且成功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人工流产残留患者进行相应的保守治疗时,相对于采取克龄蒙药物,采取米非司酮使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且出血时间较短较短,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钱叶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尿液沉渣检查是利用显微镜或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在尿液沉渣中能够看到的有形成分有各种细胞、管型及结晶等.对这些有形成分的识别、鉴定及计数,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兆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38例乳腺增生症用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症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林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以腹腔镜指导进行慢性阑尾炎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72名慢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各项数据,包括康复率、不良反应、手术时长等.结果:患者康复效率较高,时长一般控制在20min左右,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耐受.结论:通过腹腔镜进行慢性阑尾切除效果较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蔡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2010年选取Ⅲ~Ⅳa期鼻咽癌78例,分为同步放化组(CCRT组)39例和单纯放疗组(RT组)3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CCRT组采用TP(DDP+TXT)方案化疗2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 结果 CCRT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CR+PR)高于RT组 ,差异有显著性(Ⅹ2=4.69~7.03,P﹤0.05);两组的1年总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CCRT组高于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Ⅹ2=4.23,P﹤0.05);CCRT组的3年生存率(OS)、鼻咽局控率及颈部局控率(LC)均高于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6~4.37,P﹤0.05);CCRT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RT组,胃肠道反应的差异有显著性(X2=11.68,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缓解率,生存率和,同步放化疗的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程向明;冯军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吐血,是指血由胃而来,经口而出,甚则倾盆盈碗的出血病证.其血色鲜红或紫红,并伴有大便色黑.吐血,虽多属胃的疾患,但往往由于他脏的影响,而导致胃络受伤.如肝郁化火,脉络瘀滞,逆乘于胃,损伤阳络而发;饮食劳倦,脾胃受伤,气不摄血,血失所统而吐血;胃络瘀阻,血不循经,亦可发生吐血.
作者:魏江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全肺切除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技术之一,但是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对于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十分的必要,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手术后期痊愈的重要保证.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总结日常的护理经验以及不断地改进护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对全肺切除术患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可以帮助病人尽快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甲状腺危象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病情尚未完全被控制,经常由于手术、感染或情绪激动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代谢极度亢进,病情急剧恶化的临床症候群.甲状腺危象是常见的内科急重症之一.本文简单探讨了甲状腺手术后甲状腺危象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吴维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门诊手术室护患纠纷的诱因很多,如术前与患者沟通不当,服务态度生硬、器材准备不充分、消毒隔离不严等.根据这些诱因,门诊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服务意识,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孙爱叶;马继红;孙建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