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潮气肺功能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治和评估的作用.方法:对42例RSV肺炎患儿(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及25例正常婴幼儿进行潮气肺功能检查,观察潮气流速—容量环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呼吸频率(RR)升高,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下降,与恢复期比较,RR、tI/tE、tPTEF/tE有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期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呼吸频率(RR)、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RSV导致的肺炎在急性期时主要表现是小气道通气的受阻,在恢复期时,肺功能仍存在部分异常情况.潮气量是判断患儿肺功能状况、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 2013年2月一年间的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0.4~0.6 mL/(kg·次)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7~10 d为一疗程.结果:醒脑静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及呕吐消失时间、嗜睡及昏迷停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佐治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好,相对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苏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但是农村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在2013年的一次农村妇科疾病普查中,随机抽取100人,其中患有宫颈炎的就占到了30%,阴道炎的有20%,其它疾病的占10%.这样的比率值得我们重视.那么什么是妇科疾病呢?它主要是以女性生殖器宫病变为主的疾病.表现有阴道流血、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心理异常等等.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引起妇科疾病的原因:1、从人体解剖知识上讲,女性的生殖器、腹腔与外界相通,阴道口与尿道口、肛门临近,受到尿液、粪便的污染,容易滋生病菌,病菌可由阴道进入造成感染.2、由于月经、妊娠等原因,子宫颈长期浸泡于刺激性的分泌物中,上皮脱落,容易导致宫颈内膜褶皱以及腺体内多种病原体潜藏其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发生妇科疾病.
作者:於学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12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于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12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病因分类,分析总结急性胰腺炎发病规律.结果:122例患者中,重症胰腺炎患者54人,占44.3%.而胆道因素与酒精性因素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分别占59.8%和29.5%.结论:胆道因素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主要病因,而对于男性患者来说,酒精性因素也是重要诱因.
作者:朱星玮;连顺生;许黔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诊抢救室是危重患者初期获得生命再生的重要场所.为达到早期有效的循环血量,深静脉置管无疑是危重患者保持循环稳定的可靠方法.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由于患者体位好放置,定位明确,易固定,易护理,不影响患者颈部及四肢活动,更是深静脉置管中首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由于在急诊条件下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影响了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成功率.我们特此对急诊条件下紧急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作者:王瑞烈;赵代军;黄发贵;梁昌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无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过敏,无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等慢性就疾病,ASA Ⅰ-Ⅱ级,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镇痛治疗.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一定剂量的芬太尼联合托烷司琼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给予一定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托烷司琼进行镇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h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但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要优于芬太尼,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林伦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养阴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照临床处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住院情况,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联用中医治疗组的患者在症状改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康复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养阴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方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照分析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变化状况,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首次排气时间及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一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次全切除术中部分网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涛;曹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部感染程度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例初次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有效但1个月内再次应用失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有效上机、无效上机前的肺部感染评分(CPIS),探讨肺部感染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统计对比上机有效和无效时患者的耐受性以及无创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无效时的肺部感染程度明显较有效时深,CPIS评分小于7时临床效果均较好,当CPIS评分大于7时均治疗无效,且无效上机2h内通气中断次数、发生不适的患者明显多于有效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程度能直接影响到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CPIS评分小于7时给予无创通气的临床疗效较好,CPIS评分大于7时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文启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更好地诊治新生儿疾病危险程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罹患疾病的新生儿共11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均排除有24h内死亡(濒临死亡)、分娩期间死亡、病程反复的患儿.对所有患儿均使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危重病例评分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种评分方法对新生儿的评估结果.结果:110例新生儿中,治愈组、死亡组、放弃组的急性生理学评分、危重病例评分差异均较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AP与NCIS评分相关性分析,r=-0.7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呈高度负相关.结论:使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疾病诊治中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用氨茶碱治疗喘息性肺炎的临床不良反应,总结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指导今后用药.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例喘息性肺炎患儿(年龄为4个月)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一般资料与相关临床资料,观察将静滴注射氨茶碱这一方案用于治疗喘息性肺炎时,患者出现中毒症状的临床表现,并总结中毒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患儿静滴注射氨茶碱之后,出现极度烦燥、剧烈哭闹、颜面通红、心率增快,肌张力增高等严重中毒反应,给予异丙嗪等治疗之后,中毒症状缓解,5日后肺炎症状痊愈,健康出院.结论:用静滴注射氨茶碱治疗喘息性肺炎患儿时,药物浓度过高或者静滴速度过快均极有可能诱发中毒反应.针对这一现象,医师严格掌握药物特性及用药原则,并在出现中毒反应时,采用相关药物实施有效的治疗.
作者:周朝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 2014年3月,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口服+局部用药(自拟中药内服含漱外敷、维生素C/B、冰硼散),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局部用药(维生素C/B、金霉素口腔溃疡膜),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症状好转时间(3.11±0.28)d,对照组70%,症状好转时间(6.82±1.16)d,差异比较有显著性.随访2年,治疗组复发率6.67%,对照组60%,差异比较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快,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礼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色球的方式随机将患者分成A组和B组两组,每组55例.A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B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与护理之前相比,两组在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上均降低,但在降低幅度上,A组要显著优于B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A组98.2%,B组为81.8%,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实施综合治疗以及运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给有效控制住,使患者的自我监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朝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女性,36岁,身高160cm,体重64kg,,因“子宫腺肌症、原发性高血压”入院.BP160/95mmHg,HR78次/分,Sp0299%,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取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平卧后血压140/80mmHg,2min后,血压降至80/45mmHg.静脉推注麻黄碱15mg,并加快输液,血压回升至125/70mmHg,而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术后2天拔出镇痛泵,患者诉头痛,症状较轻,站立时疼痛加重,考虑是“腰麻后头痛”.嘱患者去枕平卧,尽量减少下床活动,静脉增补生理盐水.因患者睡眠欠佳,给予地西泮口服.第4天患者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行CT检查,初诊脑血管畸形.转山东省立医院,行核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
作者:胡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近年来的护理进展.方法:通过回顾近几年的文献,分析与综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进展.结果:与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高,但预后良好,临床上加强护理在促进新生儿黄疸康复中其重要作用.
作者:纪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解除患者的安全隐患.方法:通过对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制订防范对策.结果:及时解除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使患者自身树立防范意识,通过护患协作,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愉快的住院环境.
作者:黄坤君;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旨在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减缓老年痴呆病人病情的发展.方法:根据每位老年痴呆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以及认知情况,在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间对100位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照顾者进行护理指导,指导时可以采用电话指导、家庭走访、信件等多种方式.结果:在经过为期两年的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护理知道后,老年人跌倒、走失、服食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老年痴呆病人生活可以自理的人数显著增加.结论:对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进行护理指导,可以为老年痴呆病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高病人的生活水平,这种方式可以在今后老年痴呆病人的照顾中多加采用.
作者:沈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中医针药治疗的预后情况,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经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56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中医针药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C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艾(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高利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神志异常、心律失常、头痛多汗、低血压震颤、运动失调、胸廓扩张无力、呼吸抑制、鼻翼扇动、瞳孔缩小、动脉血气分析:PaO2下降,低于8kPa(60mmHg),PaCO2升高,超过6.67kPa(50mmHg)等.其主要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放,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泡通气及肺组织血液循环,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不能维持自主呼吸;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语言沟通障碍;④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⑤活动无耐力;⑥知识缺乏.
作者:陈鸿雁;王锐;付巍;王君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作者:李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