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常见的复发性头痛

刘彦春

关键词:小儿, 复发性头痛
摘要:头痛时小儿神经专业门诊常见的主诉,病因众多.小儿复发性头痛在年长儿多见,有人调查中小学生3446人,其中反复发作性头痛在小学一年级生的患病率为10%,六年级生为20%,而初中三年级生患病率可达30%.幼儿园因不会诉说,头痛发病率低,2岁以后增多,单6周岁以下儿童仅占发病总数的20%.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药品检验标准的应用

    药品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而药品检验同样是关系国家大计和人民幸福.虽然建国以后,历经多年的发展与修订,我国药品检验标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在分析了我国药品检验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作者:安香兰;文英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一次根治术在治疗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应用

    本文重点阐述了一次根治术在治疗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应用,对肛门脓肿的概述、治疗方式以及术后处理做了细致的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大家能对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作者:卓芹超;毛伟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吞咽功能评价对预防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噎食及误吸的护理指导效果探讨

    目的 防范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发生因吞咽障碍引起的噎食与误吸事件.方法 通过对132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病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发现3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的障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指导因药物不良反应致吞咽障碍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结果 干预后一年,132例患者未出现噎食,仅2例患者出现吞咽误吸.结论 吞咽评估可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致吞咽障碍的病例,对这些病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锐器伤案例的分析,探讨手术室发生锐器伤的常见原因和环节,总结出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预防措施.体会:锐器伤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除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不能复帽,不能徒手掰安剖等预防措施外,做为器械护士,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利器的所在位置是避免锐器伤的关键.

    作者:王建树;耿亚中;王许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郑州市金水区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市金水区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为制定DPT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3年度分8个年龄组在郑州市金水区抽取健康人共145名,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破伤风抗体水平.结果:在检测的145名健康人中,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为85.52%.结论:破伤风抗体水平较高,提示该区已建立免疫屏障,可以很好的阻断破伤风在人群中的流行.

    作者:刘倩;僧明华;郭永豪;丰达星;于燕;徐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自理模式在脊柱结核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应用自理模式为患者实施护理,以培养自护意识,提高自理能力.方法: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性选择护理模式.结果:22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无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降低了致残程度.结论:应用自理模式能帮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护理,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段智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及麻醉躁动50例分析

    目的:分析50 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0 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连续监测术中血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发生术后躁动的比例;观察催醒药、术后镇痛的应用与术后躁动的关系.结果:50 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躁动,发生率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 疼痛占74%、气管导管的刺激占10%、尿管刺激占7%、心理应激占5%、制动不当占4%,术后躁动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静吸复合全麻比全凭静脉麻醉发生率高;五官科手术发生率高;术毕使用催醒药易发生术后躁动;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疼痛刺激是主要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应用充分的术后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崔建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腰-硬联合阻滞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CESA综合了腰麻以及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优点,诱导快,麻醉效果好,减少了镇痛、镇静药的应用,还具有术后镇痛的优点[1],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近年来运用CSEA和CEA在子宫切除术中,并对麻醉效果、毒副作用以及两者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东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带教中应用综合教学的体会

    目的:为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法由带教老师讲授专业知识. 结果: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调动了实习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实习同学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加深了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了风险的应对能力.

    作者:胡丽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静脉曲张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静脉曲张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临床路径加强静脉曲张疾病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合理、优质的护理静脉曲张疾病患者的流程图,实施高效、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严格按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具体化、程序化.结果:临床路径用于静脉曲张疾病的护理管理中,保证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升高.

    作者:谢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克氏针张力带钢缆与单纯钢缆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克氏针张力带钢缆组39 例,单纯钢缆环扎组45 例,平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SPSS16.0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克氏针张力带钢缆组在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单纯钢缆环扎(P<0.05).结论 克氏针张力带钢缆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新程;何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的内镜监测分析

    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对胃的保养也渐渐忽略,饮食规律、不合理现象较普遍,再加之近年来各种饮食安全问题频繁传出,如地沟油、病态鸡等等,人们的肠胃问题较多,胃癌患者人数也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本文针对此情况,通过多起内镜检查患者病例,研究一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内镜病理情况,希望有助于解决肠胃问题尤其是胃癌问题.

    作者:李伟;陈晓芝;许光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标准化操作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模式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5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标本分为观察组(274例)和对照组(27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血液标本采集操作模式,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操作模式,血液标准采集完成后运用严格统一的检验方式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为无效3例,有效271例,有效率为98.91%;对照组结果为无效28例,有效246例,有效率为89.78%.两组血液标本检验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标准化操作模式,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每个环节能够切实降低检验的失误操作,提升血液检验效率和质量.

    作者:吕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13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基础病、侵入性操作、血糖水平和抗生素的使用等.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发生率.结论: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感染措施,可降低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马取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妇产科中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中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中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中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用西医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外敷治疗和清宫汤加减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3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的有效治疗率为94%,复发3例,复发率为6%,对照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治疗率为86%,复发8例,复发率为16%,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治疗妇产科中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慢性支气管炎32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一年内本院收治的3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他们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护理的具体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一系列护理后,两组患者全部好转出院,在住院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实验组显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了不少,实验组为7-23d,对照组为(24.5±3.9)d,平均住院时间约为(14.2±5.1)d.因此,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作者:江小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超激光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我科门诊于2009年3--6月3个月间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L)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82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82例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其中男31例,女51例,年龄13--71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病史短者1天,病史长者6个月.

    作者:王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有关大肠癌术后中医治疗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以老年人的发病率高.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手术后予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辅助治疗.但是化疗毒副作用大、疗效不显著,对提高大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没有确切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文献和研究报告表明,大肠癌术后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减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大肠癌术后的中医药辅助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刘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索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对原州区医院心内科2010年10月-2013年10月50例心脑血管住院治疗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检测报单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情况,结合生化报告及临床诊断综合研究,查找超敏C反应蛋白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00u/L或>500u/L),升高率为82%-86%;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升高率为100%.8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在60mg/L-120 mg/L,占8%,46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160mg/L,占92%.结论: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率衰竭等)超敏C反应蛋白都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于莉;雒宏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岁以内婴幼儿便血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岁以内婴幼儿便血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 100 例便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肠套叠患儿60 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21 例,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患儿10例,细菌感染性肠炎患儿2 例,肠息肉患儿5 例, 麦克尔憩室患儿1 例,肠重复畸形患儿 1 例,结论肠套叠过敏性结肠炎及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是1岁以内婴幼儿便血的常见原因, 大部分小儿经 B 超及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过敏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超过细菌感染性肠炎,明确病因方可采取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宝凌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