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前列甲酯栓配合双腔减压式吸引管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王烨;吴爱辉;苏红春;袁会英

关键词:双腔减压式吸引管, 卡前列甲酯栓, 人工流产
摘要:目的:对卡前列甲酯栓配合“可尔依”一次性双腔减压式吸引管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12月本院接诊的96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吸引管人工流产术,观察组行双腔减压式吸引管人流术,两组患者均加用卡前列甲酯栓,比较两组患出血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术后盆腔积液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在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及术后盆腔积液等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卡前列甲酯栓配合双腔减压式吸引管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是终止妊娠的可靠方法.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生存的主要之路,一周少有2 3次透析,长期血液透析易导致消瘦、食欲减退、机体抵抗力下降、贫血,加上导管的置入、内瘘的反复穿刺致皮肤不易愈合,均是导致感染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住院时间长,增加患者的经济、心理负担,而且影响透析质量.因此,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特别重要,不可忽视,现将我院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报道如下:1 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1.1 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透析患者由于机体内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清除,导致食欲减退、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作者:汪洪霞;杨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腹泻临床治疗及效果观察

    目的:对小儿腹泻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对患儿出现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补液以及相关的对症治疗.结果:本组患儿在接受系统治疗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3~12天,平均住院时间7天.结论: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根据不同患儿的患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叮嘱家属积极预防腹泻的发生,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黄毓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应用自控镇痛观察与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研究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人采用自镇痛以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患有大面积烧伤的病人100例,对其采取自控镇痛以及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效果给予分析.结果:临床自控镇痛和护理之前的VAS评分为8.53±0.59分,镇痛以后的2h、4h、8h、21h、48h的时间点评分全部在4分以下,显著低于镇痛之前(P<0.05).100例病人在自控镇痛期间意识一直保持清醒安静.9例病人由于气道烧伤,造成气道黏膜水肿,采取气管切开.自控镇痛之前的MAP和自控镇痛以后的各个时间点的MAP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02全部>95%,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一共有11例,没有其他严重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采用自控镇痛以及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李艳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定期儿童保健检查对幼儿心理及智力的开发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定期儿童保健检查对幼儿心理及智力开发的效果,为制定后期儿童保健计划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针对自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进行定期保健检查与临时保健检查的婴幼儿,随机抽取100例作对比观察,分析幼儿心理及智力开发的情况.结果:实施定期检查的儿童其体格发育情况明显优于行临时检查的幼儿.结论:为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保障其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需定期实施儿童保健检查.

    作者:田孟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高龄患者中的应用特点,研究其安全性,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简单谈谈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体会.方法:对本院接收的38例高龄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IOL),比较其手术前后视力矫正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院2012-2013年接收的38例患者中,进行白内障超声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改善,眼角膜水肿情况易得到减轻,术后大部分视力集中在0.3~0.6,但是相关复发症也有一定体现如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前房积血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高龄患者中的术后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和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华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兰索拉唑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胃粘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4例心血管疾病且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42例患者.对照组是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实验组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服用定量的兰索拉唑,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和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上消道化症状及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采用兰索拉唑进行预防,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的、疗效可靠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积极应用.

    作者:郭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洗手体会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配合.

    作者:张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盆腔炎患者100例,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分为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的变化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的结果、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以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显著高于观察组(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史(P<0.05);治疗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观察组(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妇科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在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且患者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满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提出建立和谐社区护患关系的对策.认为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加强社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提供与社会进步和病人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社区护理服务,是建立新型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社区卫生护理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作者:霍锦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并进行阑尾术的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没有进行护理干预的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进行护理干预的190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5%,低于对照组的6.92%(两组数据比较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2%,高于对照组的84.61%(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于我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84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降压、降脂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43%,且其SBP、DBP、TG、TC、LDL、HDL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以上组间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安全、有效,降压降脂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潘俊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巨大纤维瘤病1列报告及其基因学研究进展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 000-1/3 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巨大纤维瘤能造成患者客貌及心灵的伤痛,本论文意在分享临床经验并给予患者心理治疗.

    作者:尚金伏;张跃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护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护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的80例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形式对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本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慢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后,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显著提升,与教育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发生率均较教育前有显著下降,P<0.05;教育前,老年人控制体重的人数为18例(22.5%),教育后有57例(7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常识,有助于帮助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的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完善,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与病人接触机会多、时间长,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或冲突,若不及时处理好,容易导致双方情绪波动,对工作及病人的健康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作者:李淑梅;武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副乳手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研究

    副乳即多乳,农村中较肥胖的妇女犹为多见.多数为发育不全组织.有些可发育为与正常乳房形态相当.妊娠、哺乳期副乳会明显增大,甚至分泌乳汁.哺乳结束以后,副乳并不会随之萎缩,因而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B超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对乳腺疾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有30例为乳腺良性肿瘤,30例为乳腺癌,均采取病理证实,并进行B超检查.结果:B超诊断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肿瘤准确率分别为63.33%、83.33%,与病理诊断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诊断中,B超操作检查,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是在诊断时仍然会有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发生,临床医生需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使准确诊断概率得到提高.

    作者:马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372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37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切口感染,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术治疗手术时问短,切口小,渗血少,疗效较好,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刘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60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与脑梗死病有很大关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促使脑梗死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可作为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其预后判断提供较新的依据.

    作者:徐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全切术后脑静脉窦血栓一例

    患者,女性,36岁,身高160cm,体重64kg,,因“子宫腺肌症、原发性高血压”入院.BP160/95mmHg,HR78次/分,Sp0299%,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取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平卧后血压140/80mmHg,2min后,血压降至80/45mmHg.静脉推注麻黄碱15mg,并加快输液,血压回升至125/70mmHg,而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术后2天拔出镇痛泵,患者诉头痛,症状较轻,站立时疼痛加重,考虑是“腰麻后头痛”.嘱患者去枕平卧,尽量减少下床活动,静脉增补生理盐水.因患者睡眠欠佳,给予地西泮口服.第4天患者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行CT检查,初诊脑血管畸形.转山东省立医院,行核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

    作者:胡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评价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并探讨对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临床的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本院收治的80例病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实施制订好的健康教育途径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按传统的医嘱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熟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后,病情控制良好、耗费时间与费用减少、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效果很好,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控制医疗成本.

    作者:王彩虹;马娜;牛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