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围产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本病病情重,易并发心、肝、肾、呼吸等各重要器官损害甚至死亡,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可产生永久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1].崔吉文报道[2],HIE有合并症者占85%,预后差.阿dk若在HIE早期给予积极治疗和恰当的护理,大多数器官功能损害是可逆的,这对降低于HIE的死亡率、减少其后遗症有着重的临床要的意义.现将HIE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环境管理病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减少HIE患儿的基础代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病室温度宜控制在22~24℃,湿度为55%~60%.注意保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0~37℃.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噪声、强光刺激以及频繁被护理人员唤醒等不良刺激,不仅对睡眠有影响,而且扰乱新生儿正常生理状态[3].大多数HIE患儿需要在新生儿重症儿监护室(NICU)里进行监护,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虽然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让NICU逐渐成为一个嘈杂的地方,各种监测和治疗仪器的正常使用和报警声音都大大超出了安全的声音水平[4].NICU中声音强度在53.9 dB~60.6dB,声音水平通常高于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45 dB[5].造成噪音来源主要有监护仪、暖箱、病房的环境噪声、工作人员引起的噪声,尤其是碰撞暖箱顶部有机玻璃所产生的噪声有极大的危害性,而人为引起的噪音占90%.因此,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噪音对HIE患儿的危害,在工作中应自觉改变自己的行为,有效降低声音水平,同时对环境进行改革、强加对仪器设备噪声的管理,如给新生儿戴耳罩、在暖箱上盖覆盖物等可有效降低噪音.
作者:黄临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 病例患者,男性,学生,65岁.因“发热、咳嗽3天”于2014年4月3日10:00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率78次/分,律齐.血常规检测示:白细胞计数(WBC)为15.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为91.45%;胸片:右下肺炎.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肺炎.治疗上予抗感染、祛痰治疗.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头孢替安2.0g 2次/d静脉滴注.头孢替安使用前原药皮试结果为阴性.连续应用2天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第3天患者静脉滴注头孢替安溶液约10ml时,突然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大汗淋漓、脉搏细速、HR155次/分,血压测不到.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率155次/分,律齐.考虑为头孢替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该输液、更换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予吸氧,并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3mg皮下注射、氯苯那敏10mg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50 m 1+多巴胺100静脉滴注.2小时后,患者头晕减轻,口唇、脸色红润,呼吸平稳,停用多巴胺后血压恢复正常,125/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率110次/分,律齐.
作者:李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对话交流及细心的观察等方式调查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收治的210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表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老年骨折患者在住院的不同时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通过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各种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生活质量及医疗效果得到提高结论:老年创伤性骨折病人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外,应充分重视其心理活动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黄子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具有困难穿刺因素的特殊患者运用B超引导下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探讨与分析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的特殊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38例患者盲探穿刺(乙组),另38例采用B超引导下的颈深静脉穿刺(甲组),对两组的穿刺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穿刺和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成功穿刺时间上,甲组要显著短于乙组(P<0.05);在穿刺和直观成功率上,甲组为97.4%(37/38),乙组为73.7%(28/38),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没有出现并发症,乙组有4例出现皮下血肿,主要是由误插动脉引发的.结论:对于颈部活动受限或者肥胖等具有困难穿刺因素的特殊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可提高穿刺与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显著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沈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60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与脑梗死病有很大关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促使脑梗死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可作为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其预后判断提供较新的依据.
作者:徐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联合清宫术终止12~16周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 2013年12月之间,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12 16周妊娠的240例妇女,对妊娠妇女的流产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240例妊娠妇女中,11例妊娠妇女药物流产失败,21例妊娠妇女在使用米非司酮后,就出现宫缩,并排出妊娠物.剩余215例妊娠妇女在使用2 5次的米索前列醇才将妊娠物排出.结论:药物流产联合清宫术在终止12 16周妊娠中的使用,不仅彻底清除孕妇子宫中的妊娠物,有效降低了妊娠妇女所要承担的痛苦,而且还减少了孕妇子宫内膜受到的损伤,降低了清宫术的重复性,大大降低了孕妇流产的风险与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庭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药饮片的真假与优劣,主要是关系到临床医生辨证用药治病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药学人员又是调配处方用药的先锋,是药材质量后的把关者,责任不可懈怠,本文从水半夏冒充半夏使用的市场实际出发,介绍简单的鉴别技巧,分析效用,望能有助于医学实践.
作者:肖月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舒喘灵、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70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35)与观察组(35),对照组使用扑尔敏联合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酮替芬联合舒喘灵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概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概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治疗概率为74.29%,在有效治疗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中复发概率为5.71%,对照组复发概率为22.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使用酮替芬联合舒喘灵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复发概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讨论甲状腺切除手术方法和合理性,为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甲状腺切除手术,总结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手术时间为75至175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120分钟,患者手术中出血为40至70ml,平均出血量为50ml.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2至3天内拔出导流管,患者在手术后1周内出院.手术后有一名患者在出院后声音低沉但是次日便恢复正常,手术后回访6个月,患者声音未出现异常.所有患者手术后未出现皮下积液、皮肤瘀斑以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对患者进行甲状腺侧叶切除后,患者甲状腺体积未出现显著增大,单侧甲状腺切除后患者对侧腺体可以代偿甲状腺功能,患者手术后顺利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毛洪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评价血液常规中检测幼稚粒细胞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和贫血患者10例,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比较其不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后,白细胞值、幼稚粒细胞比值有较小差异,但差异没有意义;淋巴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值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上血液采取常规检查能够快速有效的对淋巴细胞和幼稚粒细胞进行检测,对白血病和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明显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漆晓玲;刘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记录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及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症状显著改善,肺部啰音基本消失,胸闷、咳嗽、气急等症状明显缓解,平均住院时间(5.4±0.3)d,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 2014年2月间收治的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39例,分析患者的临症状与影像学资料,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基本痊愈25例,好转11例,2例患者的分流管发生阻塞,二次手术后好转,死亡1例.术后随访发现,患者基本已经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结论:脑积水为颅脑外伤的主要并发症,病情危重,临床中需及时发现并尽快给予对症处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分流手术.
作者:刘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探讨与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6例,均为我院于2012年1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48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B组),另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措施(A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以及Barth-el指数(巴塞尔指数)评分上,A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服药依从性,A组要显著高于B组,在病情复发率上,A组要显著低于B组,以上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要经历漫长的治疗以及康复过程,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治疗的进展速度,大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此使患者痛苦得到缓解,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达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上段中晚期局限性食管癌术前放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72例中上段中晚期局限性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放疗的治疗方法,术前实施8mV直线加速器照射,照射剂量为每四周40Gy,放疗后2-4周之内进行手术.给予对照组单纯的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6.11%.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67%,3年生存率为30.56%.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52.76%,3年生存率为11.11%.观察组患者1年、3年生存率均大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结论:中上段中晚期局限性食管癌术前放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手术有效率以及生存率.
作者:陈章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月 2012年2月收治的40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腹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比传统腹式子宫全切术术中出血量少,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极大的减少了患者开腹时的痛苦,值得在子宫全切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付桔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女性,36岁,身高160cm,体重64kg,,因“子宫腺肌症、原发性高血压”入院.BP160/95mmHg,HR78次/分,Sp0299%,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取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平卧后血压140/80mmHg,2min后,血压降至80/45mmHg.静脉推注麻黄碱15mg,并加快输液,血压回升至125/70mmHg,而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术后2天拔出镇痛泵,患者诉头痛,症状较轻,站立时疼痛加重,考虑是“腰麻后头痛”.嘱患者去枕平卧,尽量减少下床活动,静脉增补生理盐水.因患者睡眠欠佳,给予地西泮口服.第4天患者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行CT检查,初诊脑血管畸形.转山东省立医院,行核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
作者:胡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高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5月 2012年5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对象,随机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方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复发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4%,复发率为40.0%,两组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全方位护理来予以治疗与护理,所获成效更为显著,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病患复发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谭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ICU引发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传播途径进行分析,讨论减少医院感染的护理策略.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ICU治疗的40例感染患者,进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结果:通过两年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我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比例与文献报道中ICU水平相比明显降低,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结论:在ICU通过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可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以及传播.
作者:吴丽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1013年 2014年来我院治疗胆囊炎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任娟;郑会芬;王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3种术式切除甲状腺腺瘤疗效.方法5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3组,A组小切口切除腺瘤,B组采取腺瘤单切加腺叶部分切除,C组采取常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组患者均治愈出院,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P<0.05;经随访3年,A组出现1例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B组2例出现伤口感染;C组出现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发症比较,3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术后恢复快、恢复时间短.
作者:杨秀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