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拜新同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

孙思敏

关键词:拜新同, 缬沙坦, 高血压,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216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缬沙坦联合拜新同和单用拜新同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等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0.72%)明显高于对照组(7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三级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效果,为此类疾病患者的救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我中心2012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完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区别在于对照组不采用三级康复治疗,而观察组给予严格的三级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3个月时、治疗6个月时,以FCA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综合功能,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FCA评分分别为(78.44±20.47)和(78.09±22.41),治疗3个月后,评分分别上升至(90.53±22.17)和(85.17±24.05),上升幅度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评分分别上升至(94.49±18.49)和(85.59±22.14),相较于初值的上升幅度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乔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系统肿瘤化疗应用PICC导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服务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8例患者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PICC导管护理,观察组则给予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不良护理事件出现几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89.36%(84/94);观察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96.81%(91/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8例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占该组患者总数的19.15%(18/94);观察组仅有4例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占该组患者总数的4.26%(4/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68%(89/94);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94%(93/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中,采用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医疗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临床护理效率,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概率,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

    作者:郭春晓;马丽佳;吴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整个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质量问题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及促进当地医学的发展等都密切相关。但是就目前河南省内乡县妇幼保健院的实际情况而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该技术质量管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再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专职护士培养在建立B超监视下E RC P术团队中的临床作用

    目的:专职护士培养在建立B超监视下ERCP术团队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4名原ERCP室专职护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系统培训,一组未经过转型培训,按原有经验配合同一术者行B超引导监视下ERCP术。比较其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5)min vs (60±5)min,t=11.32,P<0.05,成功率分别为95% vs 60%,X2=0.096,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vs 5%,P<0.05。结论:B超引导监视下新型ERCP专职护士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有利于手术配合,更是为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李雪雁;郑少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膈疝致胸片误诊的X线影像分析

    目的:了解膈疝的X线影像学特征,并深入探究膈疝致胸片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X线检查并因发生膈疝而诱发胸片误诊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膈疝影像特征多表现为肺部疾病型、液气胸型、横膈病变型及肿瘤型,经由CT检查、胃肠造影等检查手段可进行确诊,术前X线胸片检查误诊诱因主要包括经验、检查手段缺乏及诊断方向偏离等。结论:临床上必须要采用多种影像技术对膈疝进行诊断,有助于减少误诊率,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作者:杨生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临床分析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进行临床分析,并为合理用药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抽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488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2011年114例,2012年149例,2013年225例。对所有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分析,对其所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以及错误发放药品等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在488例消化内科患者中,不合理用药的有183例,不合理用药为31.12%。在不合理用药的183例消化内科患者中,2011年有54例,占29.51%;2012年有46例,占25.14%;2013年有83例,占45.36%。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1)药物用量过大化。(2)重复使用药物。(3)不合理联合用药。(3)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其中,由于药物用量过大化的有79例,重复多次使用药物的有32例,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有41例,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的有31例;分别占43.17%、17.89%、22.41%、16.94%。结论:在消化内科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对科室用药的药理进行充分掌握,以此提升科室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作者:云朝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例卵巢巨大未成熟畸胎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卵巢畸胎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卵巢巨大未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顺利,通过两周的住院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好转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减轻疾病痛苦,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应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昌文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农村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能力建设效果评价

    目的: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能力建设效果进行研究,为基层医院高血压防治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月襄汾县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106人,对其采用不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干预前后农村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知识及态度的变化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对其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对成人日蔬菜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日饮酒限量、成年男女肥胖判断的腰围标准和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性的认知显著性增加,增加幅度依次为52.64%、80.00%、300.00%和33.35%,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层医务工作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识及态度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培训能使农村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知识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明显转变。

    作者:柴双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椎弓根钉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究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29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治疗新进展分析

    造成踝关节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从踝关节的不稳定结构定义出发,分析了其不稳定表现特征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通过分析能帮助相关骨科人员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葛立伟;邵宇飞;赖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切除范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切除范围。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132例I、II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全部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术,安全切缘≥1 cm,术后放疗和全身辅助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患者恢复情况。结果:132例患者均获3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9.2%。乳房美容优良率达93.2%。2例局部复发。1例远转移死亡。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安全切缘≥1 cm,并且冰冻切片确认阴性,术后进行必要治疗,能够保证良好的疗效和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

    作者:刘福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4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效果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支气管扩张患者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并实施有效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2例支气管护张患者,对患者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4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给予雾化治疗护理后,显效者为23例,有效者17例,无效者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8%;在临床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咳嗽症状,但未经处理给予护理处理后,临床症状迅速消失,未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实施妥布霉素雾化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能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感染概率和减少不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天冬药性及配伍规律研究

    近年来,天冬在中药学中的价值逐渐被认同,作为一种应用价值广泛、药效显著的中药材,在中药配伍中的发挥了较强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前景。本文主要对天冬四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天冬临床配伍规律,为天冬在医学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绍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常规超声对甲状腺滤泡肿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常规超声对甲状腺滤泡肿瘤的鉴别诊断方式,旨在为临床科学诊断甲状腺滤泡肿瘤并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所积累病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滤泡肿瘤31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瘤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应用常规超声进行针对,比较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患者形态不规则率为32.26%、无细晕率为67.74%、边界不清率为25.81%、回声低或极低率为58.06%、实性率为77.42%,显著高于对照组,微钙化率为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滤泡肿瘤和腺瘤经常规超声诊断有较多相似处,但是甲状腺滤泡癌超声显示形态不规则、无细晕、边界不清、回声低或极低、有微钙化、实性的发生率较高,临床诊断时应首先考虑甲状腺滤泡癌的可能性。

    作者:赵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跟骨骨刺性跟痛症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跟骨骨刺性跟痛症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之间的200例患有跟骨骨刺性跟痛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即普通治疗组和中医综合疗法组,从而对比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中医综合疗法有利于患有跟骨骨刺性跟痛症的患者的治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有益于患有跟骨骨刺性跟痛症的患者的治疗,促进中西医结合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杨健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肾损伤标志物检测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在儿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才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由于多中原因导致的肾损伤性疾病患者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L乙酰-β-D氨基酸核苷酶(NAG)、IgG、微白蛋m-ALB的水平,共357例,分为肾病组、过敏性紫癜及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应用Dunnett法检验肾病组和过敏性紫癜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肾病组、过敏性紫癜组与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001,肾病组肾损伤标志物水平联合应用,阳性率100%,过敏性紫癜组联合应用阳性率为87.3%,而正常对照组仅为2.3%。结论: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损伤,可检测多种肾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辅助临床早期发现肾损伤部位及程度,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用药方案。

    作者:黄生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调查及护理措施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妊娠分娩使催产素、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作用于子宫,引起持续而强烈的宫缩,导致子宫肌肉缺血缺氧,而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是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由于产妇社会文化和经验等的不同,对疼痛的耐受性及应对方式也不同。在过去,手术后疼痛被认为是必然的,现在不同了,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方法[1]。术后PCEA可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焦虑和改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促进伤口愈合。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273例剖宫产实施PCEA,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观察报告总结如下。

    作者:陈旭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玉屏风散二联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探讨玉屏风散与西药联用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116例116眼,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8例58眼给予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58例58眼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玉屏风散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再次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58例58眼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8例58眼,试验组患者58例58眼治疗后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例58眼,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散二联治疗法在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芳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预防压疮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预防压疮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7.08%,压疮发生率为27.08%;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83%,压疮发生率为6.2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龄股骨骨折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压疮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炎琥宁应用于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炎琥宁应用于老年人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组(30例)和炎琥宁治疗组(30例)。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炎琥宁治疗组止疱时间(3.07±1.23)天,止痛时间(5.66±1.37)天,结痂时间(7.05±1.08)天,总病程(9.21±1.49)天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的(4.61±1.13)天,止痛时间(8.61±2.14)天,结痂时间(9.34±2.77)天,总病程(14.69±4.88)天(P<0.05)。炎琥宁治疗组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86.7%(P<0.05)。结论:炎琥宁应用于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有着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