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能力建设效果评价

柴双才

关键词:高血压, 防治知识, 医务人员,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能力建设效果进行研究,为基层医院高血压防治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月襄汾县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106人,对其采用不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干预前后农村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知识及态度的变化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对其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对成人日蔬菜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日饮酒限量、成年男女肥胖判断的腰围标准和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性的认知显著性增加,增加幅度依次为52.64%、80.00%、300.00%和33.35%,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层医务工作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识及态度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培训能使农村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知识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明显转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辅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1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R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应用高压氧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易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

    目的:针对门诊部的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患之间的不良沟通,提高分诊质量,防止同类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的二次反生,预防门诊部出现预料以外的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方法:对我院门诊部2011年整体发生的3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剖析,包括不同事件,不同分诊科室,计算出百分比,针对涉及不同原因产生的护患危机事件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部2011年全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总结出以下几点高概率事件:①给药时出现错误;②护理用针不当,致使患者被刺伤;③护理投诉;④患者出现压疮现象;⑤患者被烫伤;⑥患者跌倒;⑦患者坠床;⑧给药时药物出现外渗;⑨管道滑脱;⑩收集标本错误。通过对以上十种不良事件的分析,我院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且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有良好的预防作用。2012年全年护患沟通和评估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使命感,强化护士的业务熟练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制定出相关的治理措施,有助于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使护理人员的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与缓解,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作者:蒋官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运动平板测试在心梗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测试在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的康复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取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患者12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60例,康复护理组60例,观察两组术后1月、3月、6月、12月行运动平板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行运动测试可评估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阈值强度和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

    作者:谭新平;冯金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癫痫发作对线粒体脑病的诊断价值

    线粒体脑病在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隐匿不典型,绝大部分患者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肌肉疾病,本文通过对多数患者以癫痫发作这一临床表现形式对线粒体脑病进行系统回顾,通过论述线粒体脑病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为临床神经科医师对线粒体脑病这种神经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提供一个全新认识,使得本病的诊断更为准确,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

    作者:高杰(综述);邓艳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肽对骨不连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肽对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注射用骨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76.9%,对比两组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对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高度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阳;杨涛;曹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高、低频探头结合运用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高、低频超声结合运用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我科运用高、低频超声对比扫查的110例术急性阑尾炎患者,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频超声诊出阑尾炎75例.符合率68.1%。低频超声结合高频超声诊出阑尾炎98例,符合率89%。结论:高、低频超声互相结合运用,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明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观察探究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共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复发率低。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35例,回顾分析其围手术期护理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实施合理的手术治疗配合以充分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3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通过加强手术前后胃肠减压、疼痛、并发症和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何新艳;欧阳莉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临床16例鼾症患者术后病情观察、护理、指导,防止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一系列护理使手术危险性降低,16例鼾症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鼾症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玉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分娩产妇350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对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0.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是预防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关键,同时也是母儿健康的重要保障。

    作者:钱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血栓行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9年7月-2013年7月本院诊治的130例脑血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情况、ADL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且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富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32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妇科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人性化服务。使用Likert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对比知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妇科疾病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凤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自我记录在社区糖尿病管理的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自我记录在社区糖尿病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我中心为了贴近社区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糖尿病自我记录,对记录前后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记录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好于记录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管理中实行糖尿病自我记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加强自身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作者:高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究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与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其基础上配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就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医生、护士来解答更多的生活中的有关疾病的小知识,比如这个病在日常生活应该吃什么东西食物跟药物会不会相克、吃什么药有没有副作用、做什么运动,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医生面对众多的患者,众多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那多,更多的就是对疾病的管理。它已经延伸为医疗服务的一种模式。为了帮助老年心衰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就应该做好健康教育管理。

    作者: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血病患者并发口腔溃疡的临床护理和观察

    目的:护理白血病患者并发口腔溃疡,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每日漱口两次,试验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每日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含漱漱口液6~8次,每次20ml。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试验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9,P<0.05);对照组护理过程中患者口腔出血发生率为37.5%,疼痛发生率为55.0%;试验组护理过程中患者口腔出血发生率为15.0%,疼痛发生率为25.0%;两组相对应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漱口液能够有效的治疗白血病患者并发的口腔溃疡,值得推广。

    作者:袁园;周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则口服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患者38例(20.0%),好转13例(24.1%),无效3例(5.5%),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39例(72.2%),好转11例(20.4%),无效4例(7.4%),总有效率为92.6%。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对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方忠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泌尿系结石48例诊治与护理分析观察

    祖国医学阐述泌尿结石属于“沙淋、石淋、血淋”等病症范畴,脾失健运、气滞不宣日久成血癖、肾虚则膀脆气化失调,癖积成石。发病多以青壮年且病情缠锦。目前微创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术后合理使用中医药,促进了尿路黏膜的愈合,清除残留结石,对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发挥辅助积极的治疗作用,意义重大。

    作者:姜广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32例锁骨骨折的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采取两种治疗方法观察对锁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2例锁骨骨折患者,并分成保守复位治疗组20例和内固定手术治疗组12例,对保守复位治疗组只采取保守治疗,对于骨折错位的在复位后,在进行保守治疗。内固定手术治疗组通过X线检查后,进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三个月后,肩评分分别为保守组88.2分,保守组89.3分。评分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保守组的优良率为91%,手术组的为93.1%,经比较两组的优良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两组治疗对比显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锁骨骨折治疗中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医生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及要求选择较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尽量及时做出决定,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德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重症脑外伤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术治疗),均34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带管时间、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脑外伤疾病临床上气管切开术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张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