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焕田
目的:探讨并研究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3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病发的相关因素以及抢救措施等。结果:30例病患中,有20例病患在取出了动脉鞘管后的25分钟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6例病患手术结束后于病房中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4例病患在术后的2个小时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通过抢救措施的实施,5例病患思想意识在10分钟内开始清醒,其余25例病患心脏功能均在30分钟内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为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应在手术过程中,合理且准确地对病患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判断,以此为抢救工作的实施奠定好基础。
作者:俞家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患者行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加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呋喃妥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细菌清除率以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尿路感染患者行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阿卜力孜·阿塔伍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治疗的11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组干预前疼痛Ⅰ级22例,占39.2%,疼痛Ⅱ级17例,占30.4%,疼痛Ⅲ级17例,占30.4%,护理干预后疼痛Ⅰ级54例,占96.4%,疼痛Ⅱ级2例,占3.6%;对照组护理前疼痛Ⅰ级22例,占39.3%,疼痛Ⅱ级18例,占32.1%,疼痛Ⅲ级16例,占28.6%,护理后疼痛Ⅰ级40例,占71.4%,疼痛Ⅱ级9例,占16.1%,疼痛Ⅲ级7例,占12.5%,两组护理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护理后,干预组疼痛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疼痛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干预、加强饮食指导和基础护理,大大了减少了患者的患者疼痛级别,可减轻癌性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克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肠瘘是一种严重的腹部外科疾病,一般分管状瘘和唇状瘘两种。唇状瘘无自愈可能,其特征是小肠黏膜外翻与皮肤愈着,如瘘口位置较高则其状如口唇。从瘘口可排出肠液、气体和食物,肠液中含有大量胆汁和胰液,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组织被腐蚀,体液丢失很多,造成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给患者精神和肉体造成极大的痛苦[1],高位肠瘘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高流量、高消耗性引起严重的水电介质平衡失调、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院在2013年12月收治了1例高位肠瘘患者,经肠内营养、充分引流、胆汁回输等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比较2组听力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在鼓室压和语频气导听阈指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在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利于促进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纤毛功能,联合中耳炎常用药地塞米松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预后,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黄榆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在2011年8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为临床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循证护理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实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及患者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以循证护理或行以预见性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患者均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医院可以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更为恰当的临床护理方案。
作者:万登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不孕症是指在维持正常性生活一年时间,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仍没有成功妊娠的病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孕症发病率随之升高,不仅对人类正常繁衍造成了的一定的影响,同时对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了威胁。现笔者通过对不孕症的病因展开分析,探究其中医中药治疗手段,从而提升患者的妊娠率。
作者:杜宝生;张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以及对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罗派卡因镇痛分娩,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镇痛分娩。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80.00%(P>0.05);实验组给药后30min、1h、2h、3h时MB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运动神经沮滞作用,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沈森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髌骨是全身大的籽骨,髌骨骨折较常见,多发生于30到50岁的男性。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下肢骨折的一种,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系外力直接作用于髌骨,如跌倒时膝部着地,膝前的打击伤,撞伤等,,间接暴力系膝关节处于半屈位,跌倒使股四头肌骤然猛力收缩,引起髌骨骨折。临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采用长腿石膏托固定息肢膝关节于伸直位。由于膝关节血供丰富,术后膝关节易发生肿胀、疼痛,又加上患膝术后石膏外固定,容易出现关节僵硬或创伤性关节炎等。研究表明,开展髌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对缓解患者手术应激、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均有帮助。
作者: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降压药使用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本院降压药使用频繁前三位分别为缬沙坦(37.33%)、氨氯地平(24.67%)及贝那普利(11.67%)。治疗1个星期,收缩压控制有效率为55%,舒张压控制有效率为72%。此外,降压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前三为培哚普利(25%)、硝苯地平控制片(23.53%)和贝那普利(22.86%),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结论: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情况基本满足用药规范要求,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神经营养因子及Bax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一般对照组,一般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各15只,治疗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辅助治疗,一般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其成效。结果:一般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脑组织BDNF、BDNF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Bax及Bax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能够上调脑梗死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
作者:杨兴;侯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降压治疗,分析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比较早期血压控制水平与基础血压水平,分析早期血压控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在急性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如果将收缩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5mmHg,舒张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0mmHg,患者病灶扩张达到小且GCS评分高。结论:通过控制血压,将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基础水平的差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作者:谢平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一般分为三度,一度:宫颈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下;二度: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外,而宫体或部分宫体仍在阴道内;三度:宫体、阴道前壁及部分阴道口壁均翻出阴道口外。此疾病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不仅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也给她们带来无尽痛苦和烦恼,阴式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罗鸿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基础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实施优质基础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4.74%,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52.63%,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ICU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基础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管淑芳;彭慧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清除尿毒症毒素及对自主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尿毒症患者,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各28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组(HDF)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分析三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临床治疗无差异,甲组治疗前后无差异,乙组和丙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乙组和丙组治疗后指标情况对比(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自主神经,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谭龙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4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60名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复查,结合患者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经过CT检查得出60例患者复发、转移的检出率86.7%、准确率85%;病理学诊断证实60例患者复发、转移的检出率95%、准确率95%,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X2=2.50,P>0.05)。结论:CT检查对卵巢癌的复发、转移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及准确率,是术后复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建荣;王敏;余娟;唐艳芬;周菁华;刘培俊;黄康;刘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29/4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人人质控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实施人人质控的护理人员20名,并将其设为甲组,并抽取我院在2010年8月之前运用传统质控时的护理人员20名,将其设为乙组。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各种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上,甲组护理人员要显著优于乙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实施人人质控的管理方式明显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使之可以把潜在的质量问题主动查找出来并及时改进,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理纠纷发生率得到降低,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路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评价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周之后观察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1%(123/1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54%(106/13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P>0.05,无明显差别。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西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对肿瘤化疗患者,选择托烷司琼+胃复安完成治疗后,在缓解恶心以及呕吐症状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肿瘤化疗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肿瘤化疗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A1组(治疗组30例)与A2组(对照组70例)。针对A2组肿瘤化疗患者,选择托烷司琼给予临床治疗;针对A1组肿瘤化疗患者,选择托烷司琼+胃复安给予临床治疗。对比A1组与A2组肿瘤化疗患者完成治疗后,在缓解恶心、呕吐症状方面表现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肿瘤化疗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针对A1组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诸多表现为1度以及2度。结论:针对肿瘤化疗患者,选择托烷司琼+胃复安给予临床治疗,在缓解临床恶心呕吐症状两方面,表现了显著意义。
作者:高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