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降压治疗在急性脑外伤治疗中的价值

谢平华

关键词:急性脑外伤, 早期降压, 价值
摘要:目的:对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降压治疗,分析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比较早期血压控制水平与基础血压水平,分析早期血压控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在急性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如果将收缩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5mmHg,舒张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0mmHg,患者病灶扩张达到小且GCS评分高。结论:通过控制血压,将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基础水平的差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非洛地平联合健康教育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非洛地平联合健康教育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有58人。B组实施常规降压药物治疗,A组使用非洛地平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82.8%,数据差异(P<0.05)。A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4.8%,B组优良率为69.0%,依从性对比(P<0.01)。结论:非洛地平联合健康教育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程跃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进一步探究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从而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治疗的68例老年哮喘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号单双号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与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依从性、护理满意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依从性、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增强了依从性,降低了复发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冯焕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70.6%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1%;不良反应发生率以14.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临床分析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进行临床分析,并为合理用药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抽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488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2011年114例,2012年149例,2013年225例。对所有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分析,对其所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以及错误发放药品等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在488例消化内科患者中,不合理用药的有183例,不合理用药为31.12%。在不合理用药的183例消化内科患者中,2011年有54例,占29.51%;2012年有46例,占25.14%;2013年有83例,占45.36%。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1)药物用量过大化。(2)重复使用药物。(3)不合理联合用药。(3)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其中,由于药物用量过大化的有79例,重复多次使用药物的有32例,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有41例,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的有31例;分别占43.17%、17.89%、22.41%、16.94%。结论:在消化内科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对科室用药的药理进行充分掌握,以此提升科室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作者:云朝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结核防治措施与健康教育

    肺结核患者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方可使病灶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尽早康复。现代医学理论阐述该病由虚症所致,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辩证施用滋阴补气的中药,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无副作用。同时患者及家属要配合医护宣教措施,按期规律用药,是确保成功治愈的前提条件。

    作者:于显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Tween-20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免疫组化技术是现代病理诊断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研究与诊断手段,尤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组织前处理,抗原修复(时间、温度、PH值、离子种类、离子浓度),一抗,二抗,DAB等试剂的孵育时间和温度等[1-4]。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各实验室会选择不同的检测系统。其操作方法亦不尽相同,而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每一步骤及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染色结果。如何降低成本,保证染色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我科经过反复探讨摸索,发现在染色过程中,冲洗环节至关重要,将清洗试剂的缓冲液中加入Twenn20,即能节约试剂,又能减少背景染色和非特异性着色。

    作者:吴赛青;窦红漫;邢学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策略

    目的:对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每周定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两月组织召开医院感染持续改进会议。结论:采用该护理方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家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检验科做出明确标记存在误差的50例血液标本的情况。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居于首位的因素为送检因素,19例(38%),占第二位的因素为采集量不符合检验要求,13例(26%),第三位的是标本溶血,11例(22%),因检验因素引起的误差为4例(8%),因患者因素引起误差的为3例(占6%)。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存在多样性,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机率,必须加强标本的采集、存放、检验等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各环节操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作者:朱江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免疫培养-凝集法快速检出痢疾杆菌的试验

    目的:建立免疫培养-凝集法的快速检出痢疾杆菌方法,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病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将经大肠杆菌吸附后的福氏和宋内氏混合抗血清加入GN增菌肉汤培养液中,混匀后滴加于玻片凹处,再将离心沉淀后的粪便样品上清液接种于该培养液中,放入湿盒37℃培养4~6h,取出并肉眼观察玻片凹处培养液中的凝集菌团,凡发现一个凝集菌团即为阳性。每份样品以常规细菌培养法做平行试验。吸取凝集菌团并以细菌培养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共检测111份菌痢和腹泻病人粪便样品,免疫培养-凝集法检出阳性41份,检出率为36.9%,与细菌培养法检出阳性的符合率达89.2%,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优(Kappa=0.763)。凝集菌团被证实为痢疾杆菌占82.9%。结论:免疫培养-凝集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优点,在疫情调查处理和病人的早期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飞;李剑;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3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原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9例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模式;观察组19例患者均采用中医治疗模式。治疗结束后,对中、西医两种疗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嵇广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院门急诊人次预测

    目的:本文运用直线方程法及季节比重预测医院门急诊量,为医院编制、完善管理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直线方程法和季节比重法,预测门诊、急诊量。结果:通过直线方程法分析5年门急诊量属直线型发展趋势,预测结果显示第6年门急诊量仍是增长趋势,结合季节比重法进行季节预测,得出每年2月是谷底、12月是高峰的变化规律。结论:采用直线方程法和季节比重相结合的预测方法,既能分析门急诊量的发展趋势,又能促进医院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作者:宋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诊治与护理配合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多发病,病灶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主要体征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嗳气、反酸等,病机演变繁杂,经常涉及多个脏腑。现代医学理论将其归属为“胃脘痛、痞满”范畴,病因在于“胃气失和、气机不利”。用药以“理气止痛”本,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对于患者来说,防病与治病同等重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尽快解除焦虑,稳定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限量,戒烟酒;规律起居,适当参加劳动及锻炼,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鑫;梁英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脂肪瘤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乳腺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层内或腺体层,超声检测多为中强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瘤体边界清楚,是一种常发于中老年女性的发良性肿瘤。乳腺脂肪瘤表面为分叶状,外层有纤维包膜,单个表现居多,且周边组织物粘连。鉴别诊断:乳腺脂肪瘤也是一种良性肿瘤,常规彩超显示呈低回声,境界不甚清楚;乳汁淤积而形成积乳囊肿,随淤积时间延长而致乳汁钙化;分叶型乳腺纤维瘤以及乳腺错构瘤,生长较快且质较硬;乳管内乳头状癌肿块表面不光滑,乳管可有扩张和破坏。

    作者:丁晶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例十二指肠降部后壁穿孔修补术后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

    肠瘘是一种严重的腹部外科疾病,一般分管状瘘和唇状瘘两种。唇状瘘无自愈可能,其特征是小肠黏膜外翻与皮肤愈着,如瘘口位置较高则其状如口唇。从瘘口可排出肠液、气体和食物,肠液中含有大量胆汁和胰液,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组织被腐蚀,体液丢失很多,造成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给患者精神和肉体造成极大的痛苦[1],高位肠瘘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高流量、高消耗性引起严重的水电介质平衡失调、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院在2013年12月收治了1例高位肠瘘患者,经肠内营养、充分引流、胆汁回输等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抗精神病药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60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比例进行比较,并使用自制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分析抗精神病药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受损比例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住院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越易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氯氮平导致患者出现血糖代谢异常的比例大于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

    作者:白福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

    目的:探讨和评价新生儿接种免疫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结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并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所有5200名新生儿接种后,接种HepB1的为5118名,接种有效率为97.79%,其中HepB124h内及时接种率达97.19%。孕妇中98.10%检测了HBsAg,母HBsAg阳性率达4.78%。结论:可采用重复免疫的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免疫,提高应答水平。

    作者:徐殿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系统肿瘤化疗应用PICC导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服务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8例患者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PICC导管护理,观察组则给予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不良护理事件出现几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89.36%(84/94);观察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96.81%(91/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8例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占该组患者总数的19.15%(18/94);观察组仅有4例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占该组患者总数的4.26%(4/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68%(89/94);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94%(93/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中,采用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医疗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临床护理效率,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概率,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

    作者:郭春晓;马丽佳;吴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救治的4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及护理,分析其结果。结果:经仔细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并进行细致护理后,46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具有起病快、发病率和危险率高等特点。对产妇产后状况进行紧密观察,能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现象,及早判别出血原因,对症采取处理措施,并做好其产后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病死率,为患者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张留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丹红注射液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EF%、CO以及CI明显高于对照组,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昌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膈疝致胸片误诊的X线影像分析

    目的:了解膈疝的X线影像学特征,并深入探究膈疝致胸片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X线检查并因发生膈疝而诱发胸片误诊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膈疝影像特征多表现为肺部疾病型、液气胸型、横膈病变型及肿瘤型,经由CT检查、胃肠造影等检查手段可进行确诊,术前X线胸片检查误诊诱因主要包括经验、检查手段缺乏及诊断方向偏离等。结论:临床上必须要采用多种影像技术对膈疝进行诊断,有助于减少误诊率,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作者:杨生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