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规超声对甲状腺滤泡肿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赵兵

关键词:常规超声, 甲状腺滤泡肿瘤,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常规超声对甲状腺滤泡肿瘤的鉴别诊断方式,旨在为临床科学诊断甲状腺滤泡肿瘤并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所积累病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滤泡肿瘤31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瘤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应用常规超声进行针对,比较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患者形态不规则率为32.26%、无细晕率为67.74%、边界不清率为25.81%、回声低或极低率为58.06%、实性率为77.42%,显著高于对照组,微钙化率为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滤泡肿瘤和腺瘤经常规超声诊断有较多相似处,但是甲状腺滤泡癌超声显示形态不规则、无细晕、边界不清、回声低或极低、有微钙化、实性的发生率较高,临床诊断时应首先考虑甲状腺滤泡癌的可能性。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对骨折病人愈合快慢及功能恢复程度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骨折病人愈合快慢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的作用效果,为更好地改善患者恢复情况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研究组愈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手术治疗前提下,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促进病人的骨折愈合速度和患者关节恢复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叶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55例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实验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74.1%,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早搏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患者早搏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能显著减少早搏次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友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麻醉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患者麻醉后出现的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接收并经麻醉后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400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麻醉,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麻醉后均经全程监测及观察,医生与护理人员在手术中发现的因麻醉而引起的高血压或低血氧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患者,都已及时进行了处理,在麻醉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死亡病例的发生。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时,应选取适量的药剂及相应的方法进行麻醉。并对麻醉过程中全程监测及观察,便于患者出现不良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减少患者因麻醉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作者:鹿莉莉;张琳;许丹阳;陈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和使用止痛药上都明显低于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小和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举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诊心肺复苏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CA(心跳骤停)患者,完成CPR(心肺复苏)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CA患者50例。研究患者临床复苏的方法,并且分析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时间以及患者复苏后的情况等相关指标。为CA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结果:进行急救的50例CA患者,临床复苏成功的患者9例,复苏失败的患者41例。有2例患者临床痊愈终出院。针对CA患者所选择的复苏方式、对患者进行复苏的时间等相关性因素针对CA患者的心肺复苏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便是患者出现了心跳骤停的情况,要求医院急诊抢救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其有效进行心肺复苏,成功提高患者的临床存活率。

    作者:亢光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乡镇医院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基层乡镇医院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以来收治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系统化护理,观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112.3±3.6、159.8±3.3)mmHg;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为(96.5±2.5、141.2±2.7)mmHg,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乡镇医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对患者血压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小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例十二指肠降部后壁穿孔修补术后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

    肠瘘是一种严重的腹部外科疾病,一般分管状瘘和唇状瘘两种。唇状瘘无自愈可能,其特征是小肠黏膜外翻与皮肤愈着,如瘘口位置较高则其状如口唇。从瘘口可排出肠液、气体和食物,肠液中含有大量胆汁和胰液,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组织被腐蚀,体液丢失很多,造成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给患者精神和肉体造成极大的痛苦[1],高位肠瘘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高流量、高消耗性引起严重的水电介质平衡失调、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院在2013年12月收治了1例高位肠瘘患者,经肠内营养、充分引流、胆汁回输等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结核防治措施与健康教育

    肺结核患者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方可使病灶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尽早康复。现代医学理论阐述该病由虚症所致,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辩证施用滋阴补气的中药,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无副作用。同时患者及家属要配合医护宣教措施,按期规律用药,是确保成功治愈的前提条件。

    作者:于显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早产儿氧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对早产儿进行规范化氧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出生的符合氧疗指证的早产患儿186例,对其进行规范化吸氧治疗,并监测其血氧饱和度,观察达到目标血氧饱和度范围和为达到血氧饱和度范围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77.4%患儿血氧饱和度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血氧饱和度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的患儿其疗效优于为控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未控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规范化的氧疗,控制目标血氧饱和度范围,可过得较好的疗效,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武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29/4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得普利麻复合瑞芬太尼精确全身麻醉在小板减少症患者剖宫产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确静脉全麻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剖宫产的应用。方法:剖宫产手术分两组,各40例,正常组(硬膜外麻醉),患者血小板在100x109/L-300x109/L,无凝血障碍;全麻组(得普利麻复合瑞芬太尼)。血小板<100×109/L,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精确静脉全身麻醉,记录麻醉前T0、术前T1、手术开始时(即气管插管后时刻)T2、胎儿娩出时T3、术中20 minT4及术毕孕妇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 ;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CO2、PO2;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术中呕吐情况。结果:T1,观察两组间的HR、SBP和DB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HR、SBP和D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正常组HR、S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患者HR正常组组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正常组较全麻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间正常组长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5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全麻组无呕吐;术中失血量、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处理率、脐动脉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佳、肌肉松弛、对新生儿呼吸抑制小,麻醉深度易控制,有效控制了患者出血,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精确麻醉,在BIS监测下,血小板减少症孕产妇行剖宫产麻醉选用丙泊酚联合瑞米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深度易控制,肌松满意,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患者舒适,无麻醉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家友;张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56例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制剂、腰椎牵引、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中医三联治疗法治疗的观察组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对照组56例患者。结果:本院对两组患者按照方案进行三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21%),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中医三联治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率,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理论指导用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治疗糖尿病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所收治的90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名。针对实试验组患者实施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疗法,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西药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45名试验组患者索取得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实施药物疗法去治疗糖尿病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与应用。

    作者:覃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与药敏情况

    目的: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以及药敏试验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于我科的107例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做为研究对象,对尿标本实施细菌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分析该类患者尿液中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通过细菌检验共分离出菌株10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为77株,革兰氏阳性杆菌数量为24株。对上述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对头胞菌素类、丁胺卡那霉素敏感性较强;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对三代头胞菌素敏感性较强。结论: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同,为了对临床医师的准确用药做出科学指导,必须做好该类患者病原菌的相关检测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工作。

    作者:古丽扎提·阿哈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期间接收的124例门诊输液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人性化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得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引入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臧建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绝经后妇女宫颈癌漏诊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绝经后妇女进行常规宫颈涂片筛查。结果:一绝经后妇女涂片结果阴性病理结果阳性导致漏诊。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具有特殊性,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作者:林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成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9例,人性化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人性化护理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引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根据引产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给予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引产。观察比较两组引产情况。结果:在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用药至分娩开始时间,产时至产后2小时出血量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引产成功率,分娩期并发症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引产和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引产均为安全有效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临床引产方法,临床应根据孕妇的要求来选择引产方法。

    作者:戴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胸片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及价值。方法:137例确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入院时及治疗后对X线片的表现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诸药有以下四种表现:肺间质性病变:表现为肺部纹理不同程度的增粗、紊乱,边缘模糊,可伴有肺门影的增大,表现为自肺门向外呈扇形或扫帚样改变的增粗、僵直的肺纹理。肺段实质性浸润病变:可累及1个或者累及2个肺段呈片状阴影,阴影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斑点状或条索状阴影,形状大小不均,偶可累及一个肺叶。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表现为肺部中、下野内带的大小不均的片状、斑片状及云雾状阴影,边缘模糊。胸膜改变:表现为胸膜反应,可由少量胸腔积液。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多样化,但掌握其特点与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及愈后均有指导意义。

    作者:段顺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0~3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0~3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结果分析。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500例0~3岁儿童采取DST测试,分别对其的年龄、性别、出身、体重、当前的生长发育指标、家族史、母亲妊娠史、儿童是否属于剖宫产、早产、出生是否出现窒息、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是否留守儿童等进行详细的询问登记。结果:在这500例儿童中其中有10例确定患有器质性病变,初次筛选,没有通过筛选的儿童普遍表现为养育儿童的家长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在患病的儿童中,在出生时有出现窒息、早产、母亲妊娠糖尿病、体重偏轻等的儿童所占比例比较多,达到了90%。结论:对0~3岁儿童采取DST测试,能够大致地对儿童的出生状况和身体及其智能发育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儿童出生状况及其养育儿童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来准确的对儿童智能发育状况有一个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