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和氯丙嗪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12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各项得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认知因子和阴性症状减分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较氯丙嗪轻。结论:氨磺必利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特别是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杨敏;申琪;姜德圆;张兰桂;汪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前臂骨折后前臂旋转功能恢复程度与桡骨大弧度定点值关系指导治疗;方法: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前臂骨折后,以桡骨大弧度定点值为依据,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将400例前臂骨折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桡骨定点值为依据指导治疗,一组为常规治疗;结论:用桡骨大弧度定点值指导治疗结果对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有意义。
作者:李清峰;张学义;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免疫组化技术是现代病理诊断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研究与诊断手段,尤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组织前处理,抗原修复(时间、温度、PH值、离子种类、离子浓度),一抗,二抗,DAB等试剂的孵育时间和温度等[1-4]。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各实验室会选择不同的检测系统。其操作方法亦不尽相同,而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每一步骤及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染色结果。如何降低成本,保证染色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我科经过反复探讨摸索,发现在染色过程中,冲洗环节至关重要,将清洗试剂的缓冲液中加入Twenn20,即能节约试剂,又能减少背景染色和非特异性着色。
作者:吴赛青;窦红漫;邢学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肺结核患者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方可使病灶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尽早康复。现代医学理论阐述该病由虚症所致,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辩证施用滋阴补气的中药,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无副作用。同时患者及家属要配合医护宣教措施,按期规律用药,是确保成功治愈的前提条件。
作者:于显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分析对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接收治疗的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次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延缓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成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肠瘘是一种严重的腹部外科疾病,一般分管状瘘和唇状瘘两种。唇状瘘无自愈可能,其特征是小肠黏膜外翻与皮肤愈着,如瘘口位置较高则其状如口唇。从瘘口可排出肠液、气体和食物,肠液中含有大量胆汁和胰液,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组织被腐蚀,体液丢失很多,造成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给患者精神和肉体造成极大的痛苦[1],高位肠瘘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高流量、高消耗性引起严重的水电介质平衡失调、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院在2013年12月收治了1例高位肠瘘患者,经肠内营养、充分引流、胆汁回输等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晓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某院将1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与1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并将1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该院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了血细胞的检验,而主要分析的血液指标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血细胞(RBC)、RBC/MCV等。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A的患者RBC、RBC/MCV指标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观察组B;观察组A与对照组患者的RBC、Hb要高于观察组B,但RDW都低于观察组B;观察组A与观察组B的MCH、MCV都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血液检验符合率、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76%、94%、67%,观察组B血液检验符合率、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81%、96%、70%。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其各项血液指标测定可以为贫血诊断提供相对可靠有效的信息,从而使贫血类型得到有效的区分,使患者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
作者:陈又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带器早期妊娠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81例带器妊娠药物流产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取同期100例非带器妊娠行药物流产孕妇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带器早期妊娠者药物流产成功率91.36%,取器成功率100%,阴道出血量少量者占85.16%,未发生中重度生殖道感染。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带器早期妊娠(适时取环),不影响成功率,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妊娠囊排出时间没有增加,不增加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早孕方法。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无症状表现,少数患者可以腹部触摸出肿物以及阴道出血等体征。该病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不育不孕、习惯性流产、排尿障碍等危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子宫平滑肌瘤是由于“女性七情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至,治疗上应采取辨证施治的原则,病在气则理气行滞;病在血则活血破瘀。
作者:王阿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对CA(心跳骤停)患者,完成CPR(心肺复苏)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CA患者50例。研究患者临床复苏的方法,并且分析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时间以及患者复苏后的情况等相关指标。为CA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结果:进行急救的50例CA患者,临床复苏成功的患者9例,复苏失败的患者41例。有2例患者临床痊愈终出院。针对CA患者所选择的复苏方式、对患者进行复苏的时间等相关性因素针对CA患者的心肺复苏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便是患者出现了心跳骤停的情况,要求医院急诊抢救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其有效进行心肺复苏,成功提高患者的临床存活率。
作者:亢光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地诺前列酮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拟对具有引产指征孕妇分别采用地诺前列酮与缩宫素进行足月引产,比较用药前、用药后12h后行宫颈Bishop评分、用药至临产时间、用药到分娩时间、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44.64%)(X2=72.26,P<0.05);另外,引产前后宫颈评分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用药至临产时间及用药至分娩时间则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2.64、2.92,P<0.05)。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39.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59,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1.79、0.23,P>0.05)。研究组中发生2例引产后宫缩过频,在取出地诺前列酮后宫缩过频症状明显缓解,发生引产后羊水Ⅱ度污染10例;对照组中发生引产后羊水Ⅱ度污染4例。结论:与缩宫素相比,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一种安全有效、方便、不良反应少的促宫颈成熟和计划引产药物,是目前较理想的引产药物。
作者:陈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外科老年患者作为观察资料,一共98例患者,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风险的认知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科老年患者在护理时积极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中小型餐厅所使用的消毒后塑封餐具的消毒质量,掌握其卫生程度。方法:应用公共场所微生物检验方法 GB/T18204-2000进行采样操作,依据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大肠菌群测定,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4-2010,GB4789.10-2010进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结果:20件消毒餐具中有6件大肠菌群阳性,检出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未检出沙门氏菌。其中一件样品同时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大肠菌群阳性率之高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为我们敲响警钟,平时看似卫生的塑封消毒餐具同样不能安全使用,应引起广大群众注意,同时也望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察力度,保障人民饮食安全。
作者:张勇;桂燕华;陆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能力建设效果进行研究,为基层医院高血压防治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月襄汾县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106人,对其采用不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干预前后农村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知识及态度的变化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对其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对成人日蔬菜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日饮酒限量、成年男女肥胖判断的腰围标准和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性的认知显著性增加,增加幅度依次为52.64%、80.00%、300.00%和33.35%,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层医务工作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识及态度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培训能使农村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知识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明显转变。
作者:柴双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压疮(Pressure Sore)是指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压疮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00-2004年美国住院患者中压疮患者占7%~9%,2007年欧洲所有医院中压疮的平均发病率为18.1%,我国上海约80%的截瘫患者发生过压疮,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资源的消耗。据统计,全球每年用于防治压疮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消耗。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降低压疮的发病率并提高压疮的治愈率一直是护理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对压疮护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左宪宏;安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在我国有1亿多例,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因此,从保障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着眼,充分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作者: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克热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莉;崔晓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60人,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方灌肠,对照组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灌肠。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灌肠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毛刚;杜强;张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加速试验在确定血液制品有效期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03月至2014年03月在我公司选取的血液制品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三组,即一组、二组和三组,将不同组样品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出样品作相关物质及含量等相关项目的检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有效期。结果:不同组别样品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结论:在确定血液制品有效期时,可以通过采用加速实验法来做初步统计计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整个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质量问题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及促进当地医学的发展等都密切相关。但是就目前河南省内乡县妇幼保健院的实际情况而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该技术质量管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再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