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芳
乳腺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层内或腺体层,超声检测多为中强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瘤体边界清楚,是一种常发于中老年女性的发良性肿瘤。乳腺脂肪瘤表面为分叶状,外层有纤维包膜,单个表现居多,且周边组织物粘连。鉴别诊断:乳腺脂肪瘤也是一种良性肿瘤,常规彩超显示呈低回声,境界不甚清楚;乳汁淤积而形成积乳囊肿,随淤积时间延长而致乳汁钙化;分叶型乳腺纤维瘤以及乳腺错构瘤,生长较快且质较硬;乳管内乳头状癌肿块表面不光滑,乳管可有扩张和破坏。
作者:丁晶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采取两种治疗方法观察对锁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2例锁骨骨折患者,并分成保守复位治疗组20例和内固定手术治疗组12例,对保守复位治疗组只采取保守治疗,对于骨折错位的在复位后,在进行保守治疗。内固定手术治疗组通过X线检查后,进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三个月后,肩评分分别为保守组88.2分,保守组89.3分。评分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保守组的优良率为91%,手术组的为93.1%,经比较两组的优良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两组治疗对比显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锁骨骨折治疗中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医生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及要求选择较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尽量及时做出决定,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德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和细心的护理之后,共有94例患者成功治愈后出院,2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无效死亡,4例患者自动出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及时、彻底洗胃进而清除毒物,同时在早期正确合理使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认真做好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成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的重要关键性措施。
作者:周洪梅;许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MTX)与单独使用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子宫动脉插管,通过导管灌注甲氨蝶呤(MTX)50~100mg至子宫动脉,灌注毕则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对照组采用单独肌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实验组β-HCG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阴道流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具有微创、预防子宫大出血等优势,显著降低子宫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万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5.1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连续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宁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前臂骨折后前臂旋转功能恢复程度与桡骨大弧度定点值关系指导治疗;方法: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前臂骨折后,以桡骨大弧度定点值为依据,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将400例前臂骨折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桡骨定点值为依据指导治疗,一组为常规治疗;结论:用桡骨大弧度定点值指导治疗结果对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有意义。
作者:李清峰;张学义;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在儿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才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由于多中原因导致的肾损伤性疾病患者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L乙酰-β-D氨基酸核苷酶(NAG)、IgG、微白蛋m-ALB的水平,共357例,分为肾病组、过敏性紫癜及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应用Dunnett法检验肾病组和过敏性紫癜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肾病组、过敏性紫癜组与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001,肾病组肾损伤标志物水平联合应用,阳性率100%,过敏性紫癜组联合应用阳性率为87.3%,而正常对照组仅为2.3%。结论: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损伤,可检测多种肾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辅助临床早期发现肾损伤部位及程度,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用药方案。
作者:黄生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幽门螺旋杆菌(Hp)胃溃疡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三联疗法治疗,一组接受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四联疗法的患者组,其Hp清除率高于接受三联疗法的患者组,但只是差异并不明显;接受四联疗法的患者组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三联疗法的患者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联疗法患者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提高胃溃疡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戴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 -loid cells, TREM)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个受体家族,包括3个激活型受体(TREM-1,TREM-2,TREM-3)和1个抑制型受体(TREMlike transcript-1,TLT-1)。TREM-1主要表达于血液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表面,选择性地表达于肺泡液、肠液及其他体液的巨噬细胞表面,能够增强Toll样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主导作用。其通过特殊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促炎介质的产生、抑制抗炎介质的表达而激活和放大炎症级联反应。其释放的亚型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众多感染性疾病中均升高,能够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国内外有多篇有关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因子受体-1的表达研究[1,2]。但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因子受体-1(sTREM-1)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研究较少[3,4]。本文研究 sTREM-1在RA、SLE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sTREM-1在这二种风湿病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林星;吴茂春;陈武;俞建钰;陈晗;余华;刘城亮;邓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给予抗感染、消炎、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加强全身治疗支持疗法,对照组则没有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不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其他治疗方法与观察组一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对其进行复检,观察组的复发率要小于对照组。结果: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和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护理白血病患者并发口腔溃疡,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每日漱口两次,试验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每日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含漱漱口液6~8次,每次20ml。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试验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9,P<0.05);对照组护理过程中患者口腔出血发生率为37.5%,疼痛发生率为55.0%;试验组护理过程中患者口腔出血发生率为15.0%,疼痛发生率为25.0%;两组相对应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漱口液能够有效的治疗白血病患者并发的口腔溃疡,值得推广。
作者:袁园;周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通过将14例不典型肝脓肿的核磁共振特点进行总结,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研究MRI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例手术病理治愈的不典型肝脓肿的MRI表现,进一步分析了不典型肝脓肿的发病特点及好发部位,MRI 的诊断价值等等。14例不典型肝脓肿T2 WI中出现了高信号,同时也出现了强化,这都表明了肝部存在异常。而不典型肝脓肿的各处如包膜和脓肿壁等部位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本文对不典型肝脓肿的信号特点及强化特点进行了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率。
作者:吴辉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20例患者均使用了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涉及了6远大类(19种)抗菌药物。320例患者中,只有10例患者使用单一用药,占3.12%,绝大多数患者使用了联合用药的抗感染治疗方案;278例患者使用了二联抗菌药物,占86.88%,使用的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32例患者使用三联抗菌药物,占10%,使用的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有替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是存在用药起点过高、更换药品依据性差、疗程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唐忠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制剂、腰椎牵引、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中医三联治疗法治疗的观察组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对照组56例患者。结果:本院对两组患者按照方案进行三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21%),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中医三联治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率,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病机为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脉气血阻滞,经筋失养。故治以“通调经气,和血通络”。运用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何涛;王金库;王坤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降压治疗,分析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比较早期血压控制水平与基础血压水平,分析早期血压控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伴有高血压的急性脑外伤患者在急性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如果将收缩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5mmHg,舒张压与基础差值控制在0-10mmHg,患者病灶扩张达到小且GCS评分高。结论:通过控制血压,将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基础水平的差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作者:谢平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45例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患者为例,对其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后的45例患者,有27例属于优,13例良好,2例基本可以,有3治疗效果不佳,随后的康复治疗6至12个月,45例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都达到了骨性愈合。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损伤性小,固定性可靠,治疗早期就可以活动肩肘关节,采用该方法治愈率较高,并且引发的并发症也很少,在各类肱骨干骨折治疗中较为适宜。
作者:宋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术中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异氟醚麻醉,观察组于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Wrench分级调查术中寒战的发生情况,同时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并记录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寒战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93.8%(P<0.05),且观察组寒战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术中寒战的预防效果较好,可在腹腔镜手术中进行推广。
作者:黄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超声特征的区别,为两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经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患者40例作为子宫腺肌病组,同时选取此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作为子宫肌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史、临床症状、术前诊断、B超声检查、血清CAl25水平等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育龄妇女占两组患者构成比例的绝大多数,临床表现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为主,且两组间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腺肌病组的痛经、性交疼痛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继发性贫血发生率少于子宫肌瘤组(P<0.05);两组均具有典型的超声表现;子宫腺肌病组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病理诊断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两种疾病在发病人群、既往史、临床症状、超声特征及血清CA125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两者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为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是确保手术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认真探寻洁净手术部物品管理、环境管理对于控制感染的路径。方法:我院自2010年2月启用洁净手术部,通过四年临床工作实践,结合我科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各类人员管理,组织手术部全体护士和相关人员进行洁净手术部理论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操作技术规范、工作标准以及操作流程;加强手术部一次性物品、可复用的器械和物品的贮存、使用,以及使用后处理的管理。结果:通过对洁净手术部环境、物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无菌手术间空气质量在静态环境中细菌菌落数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洁净手术部空气环境卫生学标准,为手术营造了一个洁净、安全的手术环境,对预防医院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重要保障的作用。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结论:通过加强洁净手术部环境管理和物品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潘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