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中药对妇女不孕症的治疗特色

杜宝生;张彪

关键词:中医, 中药, 不孕症
摘要:不孕症是指在维持正常性生活一年时间,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仍没有成功妊娠的病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孕症发病率随之升高,不仅对人类正常繁衍造成了的一定的影响,同时对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了威胁。现笔者通过对不孕症的病因展开分析,探究其中医中药治疗手段,从而提升患者的妊娠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参芪玉屏降气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参芪玉屏降气汤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3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芪玉屏降气汤口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改变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参芪玉屏降气汤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且用药安全。

    作者:李金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卫生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也随着发展,我国对于卫生医疗越发的重视,其主要就是对于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在管理学中的质量管理就是要确保管理规定的同时,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其中,质量的全面管理是对整个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进行观察和监视,对进行详细的记录,防止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事情发生。然而,卫生检测实验室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还对于我国检测质量的提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作者从我国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再提出一些关于卫生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对它们进行研究。

    作者:魏明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对照组20例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显著减少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

    作者:田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整形美容手术接受者50例心理状态解析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手术对受术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尊量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方法,对50例受术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50例整形美容受术者中,术前焦虑、抑郁状态者分别为57%和27%。受术者术后自尊量表分值较术前上升2.631(P<0.01),体像障碍及精神质量表、神经质量表和掩饰程度分值分别下降6.131(P<0.01)、1.966(P<0.05)、3.458(P<0.01)和2.829(P<0.01)。术前受术者体像障碍与抑郁状态相关性r=0.193(P<0.05),回归方程为y=0.125x+30.278。结论:受术者的自尊和体像障碍状态在整形美容手术术后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张君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0例综合疗法分析观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地区,青壮年男性发病居多;表现下肢趾端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趾持续性变冷甚至出现肢端溃疡等体征。临床根据病情及病变范围采用多种疗法,我院多采用综合疗法,目的在于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尽量恢复劳动力;同时加强患者院外健康指导教育。要求患者绝对禁烟;保持足部清洁与干燥、防止感染及外伤;应经常变换体位,以利于血液循环。

    作者:陈显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病案管理的运用

    优化病案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病案管理的优化涉及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传统的病案管理如纸张病案体系,花费时间多,传输效率低,对内容的保存等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病案管理需求,而且还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存储空间等资源。因此,为了优化病案管理,必须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

    作者:胡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定咳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感染后咳嗽患者采取定咳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4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53例治疗组和51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斯美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定咳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感染后咳嗽患者采用定咳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咳嗽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杜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高血压疾病的症状与防治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在我国有1亿多例,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因此,从保障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着眼,充分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作者: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克热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4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效果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支气管扩张患者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并实施有效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2例支气管护张患者,对患者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4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给予雾化治疗护理后,显效者为23例,有效者17例,无效者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8%;在临床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咳嗽症状,但未经处理给予护理处理后,临床症状迅速消失,未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实施妥布霉素雾化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能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感染概率和减少不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观察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疗效及阿卡波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2例,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均服用阿卡波糖,观察周期为4周。对照组36例均服用苯乙双胍,观察周期为4周。在此期间记录、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值。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低血糖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第四周后,治疗组的仅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而对照组有仍有5患者发生低血糖,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FPG)和餐后血糖值(2hPBG)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 <0.05)。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63±0.02,平均餐后血糖值为7.32±0.15;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31±0.02,餐后血糖值为6.92±0.25。结论:阿卡波糖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降低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针对针刺拮抗肌配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的恢复及增高做以探讨,探寻出一套有效地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予以恢复,保证生命健康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被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张力增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针刺拮抗肌培训配以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而参照组则采用一般的针刺配以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采用针刺拮抗肌配以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参照组所采用的一般针刺配以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两种治疗方法针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病症均有效,但实验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参照组,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抑郁心理障碍与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200例,将其和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抑郁心理障碍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00例老年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为35%,主要跟患者病程、合并疾病及年龄等有关。结论:抑郁心理障碍与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之间关系密切,需要对这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状,以更好进行疾病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徐亚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关于HIV职业暴露问题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与职业防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严重,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与艾滋病人的接触增加。职业暴露危险性日益增加。因此,根据自己在医院工作的经验和所学医学知识,浅谈基层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些许防范措施。

    作者:张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

    目的: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20例患者均使用了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涉及了6远大类(19种)抗菌药物。320例患者中,只有10例患者使用单一用药,占3.12%,绝大多数患者使用了联合用药的抗感染治疗方案;278例患者使用了二联抗菌药物,占86.88%,使用的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32例患者使用三联抗菌药物,占10%,使用的硝基咪唑类+β-内酯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有替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是存在用药起点过高、更换药品依据性差、疗程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唐忠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腔镜胆囊切除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严重并发症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瘘3例,胆管损伤6例,大出血1例。并发症出现后胆管损伤者3例行roux-en-y吻合,1胆总管吻合加T型管引流术,2例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大出血患者给予急诊开腹止血,胆瘘2例给予腹腔引流,1例开腹行胆囊管结扎。终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严格把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术中仔细辨认解剖结构,精细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杨世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检验科做出明确标记存在误差的50例血液标本的情况。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居于首位的因素为送检因素,19例(38%),占第二位的因素为采集量不符合检验要求,13例(26%),第三位的是标本溶血,11例(22%),因检验因素引起的误差为4例(8%),因患者因素引起误差的为3例(占6%)。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存在多样性,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机率,必须加强标本的采集、存放、检验等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各环节操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作者:朱江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消化系统肿瘤化疗应用PICC导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服务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8例患者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PICC导管护理,观察组则给予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不良护理事件出现几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89.36%(84/94);观察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96.81%(91/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8例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占该组患者总数的19.15%(18/94);观察组仅有4例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占该组患者总数的4.26%(4/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4.68%(89/94);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94%(93/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中,采用PICC导管护理和优质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医疗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临床护理效率,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概率,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

    作者:郭春晓;马丽佳;吴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重度病程在30d以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每组41人,分别给予3组患者实施平衡阴阳针刺法、常规针刺治疗以及西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观察组、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分别为100%、92.7%和75.6%。观察组与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以及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及超声特征比较

    目的:分析并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超声特征的区别,为两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经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患者40例作为子宫腺肌病组,同时选取此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作为子宫肌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史、临床症状、术前诊断、B超声检查、血清CAl25水平等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育龄妇女占两组患者构成比例的绝大多数,临床表现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为主,且两组间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腺肌病组的痛经、性交疼痛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继发性贫血发生率少于子宫肌瘤组(P<0.05);两组均具有典型的超声表现;子宫腺肌病组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病理诊断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两种疾病在发病人群、既往史、临床症状、超声特征及血清CA125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两者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培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培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市三甲某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使用培门冬酰胺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用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门冬酰胺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化疗中均有显著疗效,但是培门冬酶酰胺酶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用药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金彦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