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丽
线粒体脑病在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隐匿不典型,绝大部分患者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肌肉疾病,本文通过对多数患者以癫痫发作这一临床表现形式对线粒体脑病进行系统回顾,通过论述线粒体脑病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为临床神经科医师对线粒体脑病这种神经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提供一个全新认识,使得本病的诊断更为准确,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
作者:高杰(综述);邓艳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和使用止痛药上都明显低于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小和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举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肺炎护理的作用。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收的102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小儿肺炎患者提供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12年9月-2013年12月53例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结果:53例患者经换药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切口均得到愈合。结论:治疗不及时、病程延长、术中切口保护不当,术中切口缝合缺陷,术中引流管放置不当以及未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引起切口感染是导致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切口感染是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关键。注重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术中、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切口感染,降低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发生。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手术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的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40例患者全部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意识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实施评估。结果:40例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进行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几率为82.5%,同进行溶栓之前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有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溶栓之前相比,意识情况有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血管再通几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属于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苏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抑郁心理障碍与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200例,将其和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抑郁心理障碍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00例老年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为35%,主要跟患者病程、合并疾病及年龄等有关。结论:抑郁心理障碍与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之间关系密切,需要对这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状,以更好进行疾病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徐亚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加速试验在确定血液制品有效期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03月至2014年03月在我公司选取的血液制品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三组,即一组、二组和三组,将不同组样品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出样品作相关物质及含量等相关项目的检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有效期。结果:不同组别样品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结论:在确定血液制品有效期时,可以通过采用加速实验法来做初步统计计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护理人员30名,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差错率、护理缺陷率及患者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差错率与护理缺陷率均有显著降幅,护理质量有较大提升,同时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护理工作完成质量,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先大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均发生尿频、尿急现象,75.00%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经CT检查可知75.00%患者膀胱两侧壁及下壁局限性增厚;经超声检查可知均出现膀胱左侧壁低回声占位(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及时对疑似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
作者:廖其军;黄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70.6%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1%;不良反应发生率以14.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急腹症5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8例实施开腹手术,对乙组28例实施腹腔镜治疗。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甲组,术后恢复进食及排气时间短于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手术成功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较少,手术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徐武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行各类宫颈病变锥形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0例行高频电波刀(Leep)锥形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发现,治愈率达到100%。结论:Leep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治愈率高,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适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夏玉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新生儿接种免疫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结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并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所有5200名新生儿接种后,接种HepB1的为5118名,接种有效率为97.79%,其中HepB124h内及时接种率达97.19%。孕妇中98.10%检测了HBsAg,母HBsAg阳性率达4.78%。结论:可采用重复免疫的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免疫,提高应答水平。
作者:徐殿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按双盲法分成两组,23例对照组应用开腹手术治疗,23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生活恢复自理时间平均为(1.4±0.9)d、(17.6±4.5)h、(3.3±0.6)d、(0.8±0.6)d,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治未病"是一种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构建的健康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理念,降低社会医疗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为中西医结合搭建优势平台。
作者:沈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神经营养因子及Bax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一般对照组,一般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各15只,治疗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辅助治疗,一般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其成效。结果:一般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脑组织BDNF、BDNF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Bax及Bax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能够上调脑梗死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
作者:杨兴;侯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作者:管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患者麻醉后出现的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接收并经麻醉后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400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麻醉,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麻醉后均经全程监测及观察,医生与护理人员在手术中发现的因麻醉而引起的高血压或低血氧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患者,都已及时进行了处理,在麻醉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死亡病例的发生。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时,应选取适量的药剂及相应的方法进行麻醉。并对麻醉过程中全程监测及观察,便于患者出现不良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减少患者因麻醉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作者:鹿莉莉;张琳;许丹阳;陈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预防压疮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预防压疮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7.08%,压疮发生率为27.08%;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83%,压疮发生率为6.2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龄股骨骨折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压疮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笔者以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临床病理特点为目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2004-2011年间德州市人民医院出现白蛋白尿的2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得数据分析,后做出一系列的相关讨论,并给出一些医疗建议。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