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目的:观察留置针贴膜用于新生儿沐浴时预防水浸泡脐带,保护脐带创面干燥预防脐炎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9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新生儿沐浴前先用留置针贴膜贴住脐带残端及周围腹部皮肤,对照组新生儿沐浴是脐带残端不使用留置针贴膜,以后每天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部干燥情况、潮红、渗血及分泌物情况,并对脐分泌物部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新生儿脐部干燥、潮红、渗血情况及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率为1%,对照组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率为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66,P<0.05)。结论:新生儿沐浴时脐带使用留置针贴膜更利于保护脐带残端干燥,对预防新生儿脐炎有明显效果。
作者:贾灵云;许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检验科做出明确标记存在误差的50例血液标本的情况。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居于首位的因素为送检因素,19例(38%),占第二位的因素为采集量不符合检验要求,13例(26%),第三位的是标本溶血,11例(22%),因检验因素引起的误差为4例(8%),因患者因素引起误差的为3例(占6%)。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存在多样性,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机率,必须加强标本的采集、存放、检验等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各环节操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作者:朱江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围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对所辖社区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进行妇科病普查4856人,对其中的80例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妇女追踪随访,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给予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性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干预、预防妇科疾病、必要的药物干预以及加强围绝经期宣传教育等。结果:本组80例患者进过社会保健及护理干预,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头痛失眠、胸闷心悸、情绪烦躁以及潮热出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邹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肠胃生痈”导致的“毒邪壅滞气血”。归属于“泄泻、肠风、滞下”等范畴。疾病多由“禀赋异常,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所致患者“气血壅滞,肠络受损,传导失司,下痢赤白”。病位主要在肠,且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临床常遵循“健脾补肾益气升阳、清利湿热理肠导滞、活血通络止痛”的辩证施药原则,疗效显著。
作者:孟宪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作者:管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泮托拉唑+胶体次枸缘酸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根治成功率高达94.87%,对照组仅为79.4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72%)虽少于对照组(53.85%),但两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获得理想的根治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胡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也随着发展,我国对于卫生医疗越发的重视,其主要就是对于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在管理学中的质量管理就是要确保管理规定的同时,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其中,质量的全面管理是对整个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进行观察和监视,对进行详细的记录,防止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事情发生。然而,卫生检测实验室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还对于我国检测质量的提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作者从我国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再提出一些关于卫生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对它们进行研究。
作者:魏明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有效的压疮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72例,对其进行压疮预防及精心护理,并观察预防和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对72例住院老年高危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监控和干预,无一例发生压疮。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和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田桂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216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缬沙坦联合拜新同和单用拜新同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等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0.72%)明显高于对照组(7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
作者:孙思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48例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人,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非乙醇性脂肪肝,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黄盛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共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复发率低。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和细心的护理之后,共有94例患者成功治愈后出院,2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无效死亡,4例患者自动出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及时、彻底洗胃进而清除毒物,同时在早期正确合理使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认真做好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成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的重要关键性措施。
作者:周洪梅;许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对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患者186例。通过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设为B1组(观察组93例)与B2组(对照组93例)。B2组: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给予临床治疗;B 1组:选择髋关节置换术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老年患者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B 1组与B2组老年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优良率方面,B1组高于B2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患者,选择髋关节置换术给予临床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快患者临床康复速度,成功凸显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杨长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其基础上配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就100种中成药不良反应案例分析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100例,男性68例,女性患者32例,认真分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从临床表现,性别,年龄其他药品等相关资料入手。结果:100例中成药患者中有轻度23例,中度48例,重度29例;其中A型反应患者42例,B型反应患者58例。结论:在中成药的使用过程中,医生要时刻注意患者对于中成药的反映情况。
作者:丁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同种检测方法下血清样本以及三种抗凝血浆,包括肝素锂血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以及枸橼酸钠血浆的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结果差异。方法:选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者84例。利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对其10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包括:ALT、AST、TC、TG、ALB、TP、LDH-C、HDL-C、BUN、Cr。结果:肝素锂血浆组生化指标AST、TC、TG、LDH-C与血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组除LDH-C外其余生化指标与血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枸橼酸钠血浆组10项生化指标与血清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处理方法下的血液样本其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检验医师应根据WHO标准选择合适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提高准确性。
作者:汪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和氯丙嗪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12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各项得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认知因子和阴性症状减分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较氯丙嗪轻。结论:氨磺必利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特别是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杨敏;申琪;姜德圆;张兰桂;汪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院门诊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特别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医院一定要加强门诊的建设、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服务模式、建立一个更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制定一个专业、科学的门诊制度。我们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多服务项目、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我们的医疗服务,力争达到患者和家属都满意。门诊部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人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占有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因此门诊部是医院很重要的部门。
作者:孙宗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人性化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辛伐他汀对脑血栓治疗的二级预防及其临床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9例脑血栓患者,将8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是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是常规治疗,经过半个月之后,依照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8%,根据数据可见,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应用辛伐他汀的脑血栓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明显了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了死亡率,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